《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两个世界的第一次碰撞

将历史代入当下,说不定可以避免一些错误。
-----2021年9月11日

谢谢我的陶陶老师。我初一在她的历史课上从来都没有被地主欺负过,要问为什么,因为我就是地主。

一:近代史的划分

近代史的划分:借用了世界史的概念,若是按照中国传统对历史阶段的划分,一般会变为朝代史。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把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清末新政之前的历史分为六段,其时间结点的选择与如今的说法不同。他的划分标准是通过感知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开放程度。
1:鸦片战争,洪秀全初创拜上帝教
2:亚罗战争(二鸦)
3:中法战争
4:中日甲午战争
5:义和团运动
6:日俄战争
当然,我们不能按照他的理解来划分,但他这么划分确实挺有意思。

为什么近代史不能划分的更早?

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的近代史不能划分的更早一些?毕竟我们与西方很早就开始有了接触。

这其实是西方划分的方法,西方世界现代世界的起点肯定不是1840年,这一时期,一些西方国家已经经历了几代霸权的嬗递(搜索到是演变的意思,这里尊重原文)。
背后的推手是:①民族国家的兴起,也就是封建国家的解体;②商业革命,使得商路畅通无阻。③手工业革命

二:西方的工业文明的曙光

由于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前手工业迅猛的发展,在许多领域都逐步领先世界。利用黑火药的火枪火炮都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到了明朝中叶,我们做的枪,炮,火药都已经比不上西方了。不仅精度不够,火药的加工工艺也差的太远。明朝末年,我们从西方将火药制法和枪炮制法翻译过来,我们自己再生产。

(除了黑火药以外,还有诺贝尔发明的黄火药等)

早期火炮

过去的火炮是从前面壮装弹,但是打出去几炮后,炮膛就会发热,这时就不能装填了,否则当场就炸了,而西洋人通过在里面装一个小炮膛,这样可以把火药装进去,打完就可以拿出来。

历史上,弹头和药仓曾经是分离的,二者合到一起是后来的事。可见,当时(明末)西方人造的火炮已经进化到基本具备现代火炮的雏形的程度了。而当时中国火炮制作粗糙,还容易炸膛,打不了敌人自己先完了,这些说明西方工业革命之前经历的那场手工业革命,已经可以造出很多精致的东西。

三:自大的清王朝

清朝是一个看起来很强大的国家,他有着很大的版图,没有他我们的国土至少会减少一半。

为什么说清王朝是一个看起来强大的国家呢?

因为他的对手都还是传统的对手,处在冷兵器时代的对手。清军一方面继承了明朝许多火器装备,另一方面八旗军确实能战,又有臣服与清朝的蒙古骑兵相助,能与他匹敌的对手确实不多。唯一的对手就是俄罗斯人。同时又是东亚最强,清军没什么技术变革的冲动,而当时清军已经有一半部队使用火枪和火炮,而大多数对手还没有,没有压力去主动开放,更没有学习的欲望。

四:清朝的封闭

传教士的离开

在明朝时期,他的开放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传教士,但是到了康熙年间,双方在礼仪问题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早先来的传教士认为中国祭祖不算是偶像崇拜,但是后来的罗马教廷却不这么认为,规定中国人入教就不能祭祖,这样双方就变得无法交流。最后结果:雍正年间完全禁教,罗马教廷及西方传教士基本撤走了,东西主要交流媒介就没有了,所以清朝不可能开放。

严厉的海禁

明朝中后期虽然也有有海禁,但是处于各种原因,执行的并不彻底。清朝是游牧名族建立的王朝,对海外贸易没有一点兴趣,严格执行海禁。不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靠着内陆的经济增长也达到了传统社会的高峰-康乾盛世,在这个盛世的尾巴上英国人来了。

五:中英的第一次碰撞

18世纪末,马嘎尔尼师团来华,这时是乾隆末年。乾隆算是中国历史上最骄傲的皇帝了,自称“十全老人”,曾一度想垄断对经典的解释。乾隆末年,国库已经亏空了,有这么一个太骄傲,太奢华的皇帝,国库就会空虚。他的继任者嘉庆马上变得节俭,道光更是带头穿布丁衣服。

访华目的

一个是炫耀他们的工业文明,他们工业文明的成果。 他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中国人喜欢的光学仪器,钟表,玻璃制品。他们把这些都送给中国人,让中国人看看自己有多厉害。
另一个是为了为了商量通商事宜。 希望可以和中国按西方的规矩进行交流和贸易。希望能和中国平等经商开展贸易,希望中国能提供一些据点。

访华过程

英国人刚从广州登岸的时候,正赶上乾隆八十大寿,这时来洋人,还有那么多礼物,当时的两广提督认为就是来朝贡的,然后就上报说有远夷来进贡。乾隆听说有人大老远来给他祝寿,当然高兴,就同意他们来了。英国人的礼物也插上了旗帜,马嘎尔尼通过通事翻译知道了插旗帜的意思,但是他为了见皇帝,装作不知道。

但是在见皇帝之前,有个关键问题解决不了,就是跪拜的问题。中国人坚持外夷见皇帝要下跪。英国人不愿意下跪,他们认为跪自己本国的君主也只跪一条腿,若要两条腿下跪还得磕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双方僵持不下,后来马嘎尔尼想了一个办法,退了一步,英国使节可以行三跪九叩礼,但是和珅也得按照英国的礼节向英王行礼——马嘎尔尼的随行随身带了英王画像,要求和珅代表中方大臣给英王行礼,这样两国就扯平了,但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人敢向外夷的国王下跪,最后不了了之。

(中国人当时的世界观,中国是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应该向中国跪拜,不来就算了,来了就得朝拜,这些礼仪是不可动摇的。)

最后马嘎尔尼一行还是见了皇帝,乾隆也没有要求他们下跪,只是当他们不懂礼仪,这样礼仪之争才告一段落。虽然双方最后仍然是客客气气的,但实际上,马嘎尔尼的访华彻底失败了。

访华收获

虽说马嘎尔尼这次访华的目的一个也没有达成(通商是不可能的,礼物乾隆更是看都没看就丢在了圆明园),但是他收获了一批副产品。他在内地走了很多地方,一路观察,做了很多记录。甚至去过海防要塞,发现中国根本不是传言那么回事,中国并不富裕,有很多穷人,没有合理的审判制度,官员贪赃枉法,胡乱判案,国家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军备则是一塌糊涂。虽然八旗军和蒙古骑兵的装备看起来有模有样,但是那些海防的炮台和那些守炮的士兵都是摆设,那些炮不能升降,不能瞄准,要打只能打一个地方。

马嘎尔尼回国后,依据在中国沿途见闻,整理出版了大量笔记,图画资料,这让西方重新认识了中国,一个外强中干的中国。所以,如果没有马嘎尔尼访华,那么鸦片战争也不会那么早的发生。

(当时中国也没有什么保密的概念,其实近代好像一直没有这个概念,真的没有还是因为自大,现在也不得而知,后来日本人还可以跑到海军军事基地随意拍照,以至于我们看到的都是当年日本拍照留存的。)

六:两个荒唐的神话

**一个神话是:外国人腿是直的,没有膝盖,跪不下来。**林则徐禁烟的时候,也还信这个事,也就是说我们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实在禁烟之前对外国人的情况仍然很模糊,一昧相信只要把外国人打翻在地外国人就站不起来了。当时中国人还传言,虽然洋人的枪炮厉害,但是他们不会武术,我们可以肉搏搞近身打就行,《冯婉珍》就是编造出来的。

**另一个神话是:洋人吃牛肉粉为生,如果没有中国的茶叶或是大黄,他们就会因为大便不通而死。**所以只要我们不给他们茶叶或是大黄,要他们自己就玩完了。

这种话林则徐都信,更别提普通群众了。

附:冯婉珍译文
请添加图片描述

七:茶叶贸易带来的问题

在中西方发生商业往来的一百年间,英国从中国最大宗的商品就是茶叶。当时,中国也是英国最主要的茶叶来源,进口都按照千万磅计,但是通商的地方之后广州,而且进口的茶叶质量越来越差。一开始老老实实的卖给人家,到后来茶商开始往里面掺泥,后来茶农也开始掺,弄得英国人苦不堪言,不得不用萝筛去茶叶中的泥,此外还有洗茶的程序。到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在茶叶问题上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怨。

中国人当时对英国人的商品的确没有什么需求,英国人往中国输入的纺织品,玻璃都没有什么销路,唯一较好出售的就是钟表这类,但在中国,这些制品只属于上层人物才能消费得起的,还有鼻烟,也是如此。就靠出口这些东西,贸易是无法平衡的。这样的不平衡对英国来说是个大问题。而且英国是一个以商立国的国家,政府的目的就是保护经贸,这与后来发生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这边是一个对商业不在乎国家,贸易的活动区域也限制在广州这一个地方,搞得英国就很难受。知道后来鸦片的输入——打破了这一贸易结构。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