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线是指在道路的路面上用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向交通参与者传递引导、限制、警告等交通信息的标识。按其功能,可分为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线三类。在日常中,经常可见车辆跨越、压禁止标线通行现象发生,这其中有部分驾驶员出于自身原因产生,也有交通组织、交通设施设置产生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交通组织方面。作为建筑学术语之一的“交通组织”概念有着不同的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通过交通管理将道路各类交通流优化至安全有序的状态。交通组织与车辆压线产生现象和原因主要有:
1、多车道变道空间不足。
其一常显见灯控路口间距过近或者位于交叉口进口道渠化展宽(含渐变段)设有公交站、地块出入口等,车辆有跨两条及以上车道直行或者左转需求,变道空间不足以供车辆顺利进入所需车道造成;
其二快速路等出入匝道口间距设置接近规范低限或者低于相关标准,虽然采用如增加车道满足通行量做法等措施补偿,但仍会产生交织段的压线极为常见;
2、非常规的交通组织形式。非常规交通组织形式是交通组织工作中一个争议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各地有些所谓的创新在实操中尽管没有压实线,但却存在压虚线现象,比如联动式同步掉头等就容易形成所谓骑线通行状况,这是因为车辆转弯半径及驾驶员驾驶技能不一致造成,是有一定风险的交通组织形式;
二、交通设施设置方面。交通设施设置导致压线现象比较常见,如果涉及到罚款甚至会被调侃为“合法的抢夺”,这其中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道较窄。一般来说,城市内如果按照标准设置3.0-3.25米宽车道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城市车辆通行需求,之所以会出现车辆压线主要是车道宽度被压缩造成。有些路口渠化改造过程中,受交叉口或者道路红线限制,渠化车道数量满足不了需求,只能通过压缩车道进行,极端情况下车道甚至出现2.65米宽,尽管理论上这一宽度可以保证车辆通行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驾驶过程中受到驾驶技能和心理承受等因素干扰,车辆侧向间距把控不如CAD制图般精确,导致车辆压线甚至是与相邻车辆发生刮擦机率加大;
2、标线上设置其他设施。道路限界范围内设置高设施对车辆行驶的干扰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事情,交叉口范围内尤为甚。通常对于交叉口比较关注视线三角区的问题,但对于交叉范围内的设施设置有着不同认识度,在实操中,交叉口内的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往往都会变成障碍物,或影响交通流线的顺畅,严重的就是潜在的交通隐患,比如在交叉口范围车道上设置的弹性警示桩。这种设施设置的初心是好的——控制车辆进出交叉口的速度,但也带来了前面车道变窄同样情况,这种变窄是一种心理变窄,由于弹性桩具有一定高度,车辆为了避开不小心碾压或擦碰,车辆会不自觉偏离中心位置,尤其一些高驾驶座车辆这种情况反映比较多;
3、车辆正常轨迹范围设置设施。一些设施在设置过程中没有考虑车辆行驶的实际轨迹,造成设置后车辆行驶过程不顺畅,压线甚至擦碰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一些交叉口,人为理论化确定车辆行驶轨迹与实际存在差别,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正如以下几张照片可以看出,根据统计,某日高峰一小时内左转弯进入辅道的左转车辆约有72.1%仍然压线(导流岛)通行,而这种情况是在已经更改过的情况下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标线等设置需要考虑车辆实际运行轨迹因素;
4、不合理的长实线或导流线设置。
三、如何避免或减少压线情况的产生。正如前面所提,压线现象产生因素既有驾驶员自身因素关系,也有交通管理者、相关交通工程人员在方案设计实施诸多环节“制造”而来,排除驾驶人因素影响,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优化:
一是规范的执行和“新”措施的结合。
一方面对于规范的执行首先是遵守,很多包括压线等交通问题的产生是源头把控不足引起,比如公交站、出入口设置在交叉口范围内,特别是进口道位置,这个如果在规划层面就注意或者建设过程中适时调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就能避免。同时注意避免极端性的措施,如超长实线的运用等等;
另一方面做为解决交通问题促进交通发展的各种“新”措施出台,要避免一些措施出台的片面性带来次生影响,比如前面所提的分道线安装弹性警示柱做法本意是控速减少交通事故,但在实操中给驾驶人带来驾驶的舒适度下降,还有一定风险(在部分货车通行量大的地方污损严重,效果大打折扣),相关养护费用提高(弹性警示桩损耗极大)等等,从长远角度来说,还是需要建立一个评价体系来确定法律、规范以及措施之间可行性,维护道路交通最基本的安全畅通原则;
二是交通方案设计阶段引入相关模拟软件辅助设计。在实操中,利用AutoTURN等软件模拟车辆实际运行轨迹来确定设施设置效果是否有影响,被证明是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的效果,其他包括诸如施工路段车辆通行条件的评估乃至地下车库的柱网影响是否会造成潜在交通冲突都有比较好的参考意义,值得推荐;
三是注意脱离实际的人士及言论的干扰。做为交通工程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的干扰很多,有拿着西方几十年前的理论卖弄的“专家”,有看上去有理实际夹带某种私利的民粹理论,这些人士和言谈往往脱离中国实际以及不断进步的现状,具有很强的的片面性需要从中加以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少压线,维护国家标准的严肃性和法律的尊严。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获得下载资料的方法。
欢迎加入智能交通技术群!
联系方式:微信号1851544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