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详情请点击查看原文:CPPGD | 绿色专利数据介绍及可视化概览,一文教你读懂三类“绿色专利”
前言
2024年,中国公共政策与绿色发展数据库(CPPGD)上线了3个关于“绿色专利”的微观数据模块,分别是“绿色专利-WIPO”、“绿色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其对应的3个统计数据模块。那么,同样属于“绿色专利”范畴,这三类专利各有什么区别呢?
(一)绿色专利-WIPO
2010年,国际知识产权局推出了 IPC Green Inventory(图1),至此“绿色专利”的检索第一次有了可供参考的权威文件。
IPC绿色清单(IPC Green Inventory)共涉及七个一级分类:ADMINISTRATIVE, REGULATORY OR DESIGN ASPECTS 行政、监管或设计、AGRICULTURE / FORESTRY 农业和林业、ALTERNATIVE ENERGY PRODUCTION 替代能源生产、ENERGY CONSERVATION 节能、NUCLEAR POWER GENERATION 核能发电、TRANSPORTATION 运输、WASTE MANAGEMENT 废物管理。
大类下还包括若干二级、三级、四级分类,共涉及约200个与无害环境技术直接相关的主题,每一主题都与由来自全世界的专家选定的IPC分类号中最相关的挂起钩来。[1]
图1 IPC GREEN INVENTORY (wipo.int)
(二)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2年12月1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2](以下简称“《绿色低碳技术》”),采用国际专利分类与绿色低碳技术对照的架构,将绿色低碳技术划分为四级技术分支。《绿色低碳技术》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能源资源禀赋,突出传统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关注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
绿色低碳技术包括5个一级技术分支,即:清洁能源、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储能、化石能源降碳、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除此之外,绿色低碳技术还包含19个二级技术分支、56个三级技术分支、62个四级技术分支。至此,我国对于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范围和评价标准(严索等,2023[3])。
(三)绿色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2023年8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再发布《绿色技术专利分类体系》[4](以下简称“《绿色技术》”),同样采用国际专利分类与绿色技术专利对照的架构,将绿色技术划分为四级技术分支。《绿色技术》全面涵盖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技术,并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重点突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包括12个一级技术分支,即:污染控制与治理、节能节水、清洁能源、储能、环保材料、循环利用、化石能源降碳、绿色农业/林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绿色管理和设计;除此之外,绿色技术还包括39个二级技术分支、89个三级技术分支、61个四级技术分支。并在分类体系中保持绿色低碳技术分支相对独立完整。
一、数据量差异
本文以专利申请号(APPNO)为唯一识别依据,进一步对比三类专利之间的申请差异和情况(专利数据清洗过程详见企研数据处理工作论文系列 |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数据清洗与质量分析报告(上)及企研数据处理工作论文系列 |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数据清洗与质量分析报告(下),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和绿色技术专利的进一步对比详见CPPGD |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 VS 绿色技术专利:谁更能代表绿色创新?)
对比结果如下:从总量上看,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的数据总量明显少于绿色技术专利和绿色专利,大约只占其他两类专利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三类专利之间的重合量来看,绿色技术专利和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约有139万条专利重合,约占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的96.9%,验证了《绿色技术》中“并在分类体系中保持绿色低碳技术分支相对独立完整……”的说法;绿色专利和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约有80万条专利重合;绿色技术专利和绿色专利约有214万条专利重合;三类专利共同重合约有78万条。
表1 三类“绿色专利”数据量进一步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三类专利数量中,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比例为50%-55%,略多于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专利的经营主体数量中,发明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比例为43%-46%,略少于实用新型专利。
二、主题分布差异
(一)总体分析
三份文件对绿色专利、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绿色技术专利的定义虽有交集,但各不相同;具体一级分类见下表。
三类专利涉及的主要一级分类如下:
绿色专利-WIPO主要分布在:WASTE MANAGEMENT 废物管理(26.94%)、ALTERNATIVE ENERGY PRODUCTION 替代能源生产(24.96%)、ENERGY CONSERVATION 节能(22.58%)。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分布在: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32.78%)、清洁能源(29.91%)、储能(26.31%)。
绿色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主要分布在:污染控制与治理(44.05%)、节能节水(11.38%)、清洁能源(9.89%)。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三类专利数据的分布情况。
(二)绿色专利-WIPO
依据国际知识产权局2010年发布的IPC GREEN INVENTORY,绿色专利主要分成替代能源生产,运输,节能,废物管理,农业和林业,行政、监管或设计方面,核能发电等7个一级分类类目。其中,
-
废物管理(WASTE MANAGEMENT)类目主要包括废物处理、废物再利用、污染控制等5个二级类目,下设16个三级类目、21个四级类目;共计约147.48万件专利,26.77万家企业。
-
替代能源生产(ALTERNATIVE ENERGY PRODUCTION)类目主要包括生物燃料、燃料电池、从人造废物中利用能源、水电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源、非燃烧产生的其他热的产生或利用(如天然热)、利用余热等9个二级类目,下设11个三级类目、45个四级类目;共计约136.65万件专利,21.47万家企业。
-
节能(ENERGY CONSERVATION)类目主要包括电源电路、低耗能照明、建筑隔热、回收机械能等4个二级类目,下设1个三级类目、11个四级类目;共计约123.6万件专利,18.04万家企业。
-
行政、监管或设计(ADMINISTRATIVE, REGULATORY OR DESIGN ASPECTS)方面主要包括通勤、碳排放交易、静态结构设计等3个二级类目;共计约59.28万件专利,9.06万家企业。
-
运输(TRANSPORTATION)类目主要包括一般车辆、轨道车辆以外的车辆、铁路车辆、船舶推进等4个二级类目,下设2个三级类目、16个四级类目;共计约51.72万件专利,9.05万家企业。
-
农业和林业(AGRICULTURE / FORESTRY)类目主要包括土壤改良等1个二级类目,下设3个三级类目、1个四级类目;共计约25.52万件专利,4.79万家企业。
-
核能发电(NUCLEAR POWER GENERATION)类目主要包括核工程等1个二级类目,下设1个三级类目、3个四级类目;共计约3.06万件专利,0.26万家企业。
绿色专利-WIPO专利主要集中在替代能源生产、节能、废物管理三大方面,约占总专利数的75%左右;但是有关核能发电的专利数量相对较少,只占专利总数的1%不到。
(三)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是指以绿色低碳技术为发明主题的专利,与现有技术相比,应当具有降低碳排放的技术效果。
绿色低碳技术包括主要通过传统能源清洁利用、节能增效、新能源利用和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实现减碳、零碳和负碳效果的有关技术,不包括减污、资源循环利用等起到降碳协同效果的绿色技术。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1年发布的《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化石能源降碳、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和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等5个一级分类。其中,
-
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包括节油技术、节气技术、节电技术、能量回收利用4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13 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9.54万件专利,10.05万家企业。
-
清洁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等 8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22 个三级技术分支、14 个四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5.2万件专利,6.44万家企业。
-
储能包括机械储能、热储能、电化学储能等3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7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39.76万件专利,4.63万家企业。
-
化石能源降碳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石油及天然气清洁化等 2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7 个三级技术分支、31 个四级技术分支;共计约12.06万件专利,2.22万家企业。
-
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包括 CO2 的捕集利用封存、其它温室气体减排等 2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6 个三级技术分支、16 个四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58万件专利,1.3万家企业。
绿色低碳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节能与能量回收利用、清洁能源、储能三个领域(约占总专利数的90%);相较于此,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相关的专利数量较少,约占专利总数的3%。
(四)绿色技术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该分类体系的绿色技术包括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新能源利用、节能增效、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循环利用、环保材料、污染治理、绿色交通、绿色农业林业和绿色建筑等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3年发布的《绿色技术》,绿色技术主要包括污染控制与治理、节能节水、清洁能源、储能、环保材料、循环利用、化石能源降碳、绿色农业/林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绿色管理和设计等12个一级分类。其中,
-
污染控制与治理包括污染控制与污染治理2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7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191.43万件专利,33.13万家企业。
-
节能节水包括节油技术、节气技术、节电技术、节水技术4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15 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9.47万件专利9.05万家企业。
-
清洁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生物质能、核能 8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22 个三级技术分支、13 个四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2.97万件专利,6.45万家企业。
-
储能包括机械储能、热储能、电化学储能3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7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41.17万件专利,4.63万家企业。
-
环保材料包括环境工程材料、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友好材料3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7 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38.44万件专利,6.84万家企业。
-
循环利用包括液体回收利用、气体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能量回收利用4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6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27.5万件专利,7.3万家企业。
-
化石能源降碳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石油及天然气清洁化2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7个三级技术分支,31个四级分支;共计约13.28万件专利,2.38万家企业。
-
绿色农业/林业包括交替灌溉技术、杀虫剂替代物、土壤改善3个二级技术分支;共计约9.82万件专利,2.44万家企业。
-
绿色交通包括电动车辆、充电、换电及加氢设施、新能源内燃机、其他4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9个三级技术分支;共计约8.38万件专利,1.99万家企业。
-
绿色建筑包括建筑节能1个二级技术分支;共计约6.52万件专利,2.19万家企业。
-
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包括 CO2 的捕集利用封存、其它温室气体减排等 2 个二级技术分支,下设 6 个三级技术分支、16 个四级技术分支;共计约3.34万件专利,0.96万家企业。
-
绿色管理和设计包括通勤、例如共乘车道(HOV)、远程办公、静态结构设计,例如社区、规划、碳排放交易3个二级技术分支;共计约2.23万件专利,0.84万家企业。
绿色技术专利主要集中在污染控制与治理、节能节水、清洁能源三个领域(约占总专利数的65%);相较于此,温室气体捕集利用封存、绿色管理和设计相关的专利数量较少,均不到专利总数的1%。
三、专利数据质量检查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组织编制发布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中详细记录了2016年-2022年全球及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发明专利[5])的数据量及分布情况。基于此,本文以绿色低碳技术专利为例,将《报告》和企研数据清洗筛选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进一步对本文提及的专利数据质量进行验证。
[5] 注:为与《报告》中的口径保持一致,以下提到的专利统计均只包含”发明专利“。
(一)专利授权数量
《报告》中提到,“2016-2022年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授权量累计20.6万件,整体呈增长态势,由2016年的2.5万件增长到2022年的4.2万件……”。
企研数据统计了2016-2022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后发现,累计授权量20.5万件,整体呈增长态势,且历年的专利授权数量与《报告》中提到的相差较小,具体授权量信息如上图所示。
(二)专利申请数量
《报告》中提到,“从目标市场看,2016-2022年专利申请公开量排名前五的知识产权局分别是CNIPA(46.0万件)、USPTO(12.3万件)、JPO(9.2万件)、EPO(6.9万件)和KIPO(5.9万件)……”,其中提到2016-2022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公布的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申请总量为46万件。
企研数据统计了2016-2022年有关专利申请数量后发现,专利申请总量为52.06万件,略大于CNIPA公布的数据,但属于可接受范围内。
(三)申请注册地
《报告》中提到,“区域分布情况。2016-2022年,从授权量看,超1万件的省市为北京市(2.33万件)、广东省(2.12万件)、江苏省(1.95万件)和浙江省(1.25万件),居领跑地位,第二梯队是山东(0.93万件)和上海(0.86万件)……”。
企研数据统计了2016-2022年有关专利申请注册地发现,涉及到的超1万件专利申请注册地和第二梯队注册地均与《报告》中提到的相同,分别为广东省(2.33万件)、北京市(2.31万件)、江苏省(2.06万件)、浙江省(1.43万件)、山东省(0.92万件)、上海市(0.81万件),数据量有微小差异,属于可接受范围内,其余省级行政区专利授权量如上图所示。
四、数据简介
CPPGD-绿色专利数据基于1985年-2023年中国全量专利数据所构建,更新截止至 2023 年 6月(由于十八个月初步审查期的存在,理论上较为完整的数据呈现是1985-2021年。2022、2023 年度的专利申请数据并不完整。例如,2022 年底申请的专利,原则上最晚公开的时间是 2024年 6 月。),仅包含申请且已公开的那部分专利。
💡 CPPGD-绿色专利数据除了提供专利基本信息外,还包括绿色专利申请企业的基本信息、分支机构、年报财务、行政处罚等信息,且基于专利申请、授权、IPC分类号等进行了多维度、全方面的统计,能够满足多领域的研究需求。
绿色专利数据目前主要包含如下3个子库、6个模块,24张微观数据表,36张统计数据表,详细的数据说明如下表所示:
1.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数据库
2. 中国绿色专利研究数据库
3. 中国绿色专利统计数据库
参考资料
[1]https://www.wipo.int/pressroom/zh/articles/2010/article_0031.html
[2]https://www.cnipa.gov.cn/art/2022/12/27/art_75_181006.html
[3]严索,高婷,金海.基于专利分类体系我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布局状况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3,20(06):30-37.
[4]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8/content_6901253.htm
[5]为与《报告》中的口径保持一致,以下提到的专利统计均只包含”发明专利“
相关内容推荐
企研数据处理工作论文系列 |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专利数据清洗与质量分析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