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周转库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大批量地生产或采购可以让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一、供应链中周转库存的作用
批量(lot size或batch size)是指供应链某一环节一次生产或采购的数量。周转库存(cycle inventory)是指供应链中因为生产或采购的批量大于顾客需求而产生的平均库存。
本文将使用以下两个符号:
Q : 批量
D : 时间单位的需求
在本文中,不考虑需求波动的影响并假设需求使稳定的。
当需求稳定时,周转库存与批量的关系如下:
周转库存 = 批量/2 = Q/2
批量和周转库存还影响着物料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时间。利特尔法则:
平均流动时间 = 平均库存/平均流转速度
对于任何一条供应链来说,平均流转速度等于需求。因此
由周转库存导致的平均流动时间 = 周转库存/需求 = Q/2D
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减少周转库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好处。较低的周转库存时企业不容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较低的周转库存还能减少企业所需营运资金。
为何供应链的各环节会大批量生产或采购以及减小批量会影响供应链绩效?
在供应链中持有周转库存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
单位采购的平均价格是批量决策中的一个关键成本因素。倘若增加批量可以降低单位采购的平均价格,那么采购这可能会加大订货批量。
固定订货成本是不随订货批量大小变化、每次下订单时都要发生的所有成本的综合。订货成本同样表现出规模经济性,增加批量可以降低单位采购的固定订货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是指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持有一个单位产品的库存所产生的成本。它包括资金成本、实际仓储成本和产品陈旧带来的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用H表示,单位时美元/单位/元。它也可以用产品单位成本的百分比h来表示。假设单位成本为C,则库存持有成本H可表示为:
H=hC
总库存持有成本随着订货批量和周转库存的增加而上升。
总之,在任何批量决策中都必须考虑以下成本:
-单位采购的平均成本,C美元/单位
-每批货物的固定订货成本,S美元/批
-每单位产品每年的库存持有成本,H美元/(单位·年),H=hC
周转库存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使供应链中的不同环节,在能够使材料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的综合最小的批量下购买产品。在三种典型情况下,会在补货决策中运用规模经济:
(1)每次订货或生产时,都会发生固定成本。
(2)供应商会基于每批的订货量给予价格折扣。
(3)供应商提供短期价格折扣或进行商业促销。
理想情况下,制订周转库存决策时应考虑整条供应链的总成本。然后,实际情况往往是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各自独立地制订周转库存决策。
二、利用固定成本获得规模经济
为了进行批量决策,假设有如下输入:
D = 产品的年需求
S = 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
C = 产品的单位成本
h = 单位产品的年库存持有成本费率(年库存持有成本相当于产品成本的百分比)
1.与周转库存相关的成本估算实践
由于周转库存模型具有稳健性,最好是快速得到一个合理的近似值,而没有必要花费太多时间取精确估算这些成本。
在实践中,应当确定随批量决策变化的那些增量成本,而忽略那些在订货批量发生变化时保持不变的成本。
库存持有成本通常按照产品成本的百分比进行估算,它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资本成本 对于不会很快陈旧的物品,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种适当的估算方法是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SS),它考虑了所要求的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债务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对企业资产净值和债务融资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其公式为:
其中,E为资产净值总额;D为债务总额;Rf为无风险收益率;β为企业β系数,衡量股票价格的波动;MRP为市场风险溢价率;Rb为债务资本成本;t为税率。
-陈旧(或变质)成本 陈旧陈本是指市场价值或质量下降导致的所储存产品价值的下降率。
-搬运成本 搬运成本应当只包括那些随收货数量变化而变化的增量收货成本和储存成本。
-空间占用成本 空间占用成本反应的是周转库存变化导致的空间成本的增量变化。
-杂项成本 其他一些相对细微的成本。
2.单一产品的最优订货批量(经济订货批量)
首先,给定基本假设条件如下:
-需求是稳定的,单位时间需求为D。
-不允许提前缺货。
-补货提前期为常量(初始为0).
在确定批量时,必须考虑以下三种成本
-年材料成本
-年订货成本
-年库存持有成本
由于采购价格与批量无关,因此
年材料成本 = CD
订货次数必须能够满足年需求D。给定订货批量为Q,那么
年订货成本 = D/Q
由于每次订货时都会发生订货成本S,可推出:
年订货成本 = (D/Q)S
给定订货批量为Q,那么平均库存为Q/2。因此,年库存持有成本为持有Q/2单位库存一年的成本,其表达式为:
年库存持有成本 = (Q/2)H = (Q/2)hC
年总成本TC即为上述三项成本之和:
对年总成本函数对Q求一阶导数,得到
再对Q求二阶导数,得到
二阶导数大于0,所以存在最小值,即总成本最低的值。令一阶导数为0,即可得最优订货批量,又称经济订货批量(EOQ),用Q*表示,公式如下:
应用上式须注意的是,库存持有成本费率h和需求D的时间单位应一致,这一点非常重要。经济批量为Q*,则系统中的周转库存为Q*/2,单位产品再系统中的流动时间为Q*/(2D)。当最优订货批量增大时,周转库存和流动时间也随之增加。最优订货次数用n*表示,且
3.经济生产批量
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中,隐含假设是整批产品同时到货。虽然对于零售商接受补货订单来说可能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这一假设不符合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在实际环境下,产品时以一定的速率P逐渐生产出来的。那么,在生产正在进行时,库存以P-D的速率上升。当生产停止时,库存按速率D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变形为经济生产批量(EPQ)模型,公式如下,其中D,h,C,S的定义与前面相同。
从以上公式可以观察到,经济生产批量模型就是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乘以一个校正系数。当生产速率快于需求消耗速率时,该校正系数趋近于1。
4.能力约束条件下的订货批量
到目前为止,上面都假定零售商按经济订货批量订购的所有产品均能装上一辆卡车。但是事实上,卡车的运输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订购K单位产品(满车)的成本与订购Q单位产品(Q/K辆卡车)的成本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最优订货量。如果订货成本S主要是来自卡车的成本,那么订货批量超过一辆卡车的运输能力绝对不是最优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最优订货批量应选择经济订货批量和卡车运输能力(K)中的较小者。
三、一个订单集中订购多种产品
目标是找到使总成本最小化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政策。假定以下条件已知:
Di=产品i的年需求
S=每次订货时的成本,与订单中的产品种类无关
si=订单中包括产品i时产生的额外订货成本
可以考虑以下三种确定订货批量的方法:
-每种产品单独订货和运输
-多种型号产品联合订货和运输
-选定的部分产品联合订货和运输
1.每种产品单独订货和运输
在此方法中,每种产品的订货相互独立。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订货批量时,对每种产品都采用经济订货批量公式。每种产品单独订货易于实施,但忽视了集中订单可以带来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2.多种型号产品联合订货和运输
假设每次订货含有三种产品,则联合订货的固定订货成本为:
下一步时确定最优订货频率。设n为年订货次数,于是
因此,年成本为:
将年总成本函数对n求二阶导数(省略),大于0,存在最小值(年总成本最小值),令一阶导数为0,可以得到使年总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订货频率。最优定会频率n*为:
将上式推广到单个订单中包含k各产品的情形:
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比较最优订货频率n*下的总负荷与卡车运输能力,还能将卡车的运输能力纳入统筹考虑。如果最优载货量超过了卡车的运载能力,就需要增大n*知道载货量与卡车运载能力相等为止。通过将不同的k值代入上式,还可以确定在一次运输中联合运输的产品种类或供应商的最优数量。
全部产品联合订货的主要优点是易于管理和实施,缺点是没有足够的选择性,无法有选择性地将特定型号产品组合起来一起订货。如果特定产品订货成本较高且各产品地销售量差异很大,那么可以再一次订货中有选择性地将某些产品进行联合订货来降低成本。
3.选定地部分产品联合订货和运输
假设产品用i来标记,i在1~l之间取值。产品i的年需求为Di,单位成本为Ci,产品特定订货成本为si,共同订货成本为S。
步骤1:找出每种产品单独订货时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每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均为S+si。利用多种型号联合订货的公式,计算每种产品i的订货频率如下:
以上计算的使产品i单独订货时的订货频率。取为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i*的订货频率。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i*每次都订货。
步骤2:对于所有i≠i*的产品,计算订货频率如下:
上式代表当产品i每次订货仅产生特定固定成本si时的期望订货频率。
步骤3:目标是让美忠产品i(i≠i*)每隔几次就与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i*一起订购一次。对于所有i≠i*的产品i,计算产品i的订货频率相当于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的订货频率i*的关系值:
在这里,将结果进行了取整处理。产品i将每mi次订货与最频繁订货的产品一起订购一次。由于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i*每次都订货,因此
步骤4:确定每种产品i的订货频率后,重新计算订货频率最高的产品i*的订货频率n:
注意,步骤4计算出来的优于步骤1的订货频率。因为这一步考虑到其他每一种产品i是每mi次于产品i*一起订货采购一次。
步骤5:对于每一种产品,计算订货频率ni=n/mi和该订货策略下的总成本。年总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定制化集中策略。在该策略下,高需求产品的订货频率较高,低需求产品的订货频率较低。
四、利用数量折扣获取规模经济
如果定价时视一次订货多少提供折扣,这种以订货批量为基础的折扣称为给予批量的数量折扣(lot-size based)。如果定价时视给定时期内采购总量多少提供折扣,而不管该期间的采购次数如何,这种以总订货量为基础的折扣称为基于总量的数量折扣(volume based)。两种常用的基于批量的数量折扣方案为:
-全部单位数量折扣
-边际单位数量折扣或多区间价目表
1.全部单位数量折扣
在全部单位数量折扣的情况下,定价方案中包含特定的分割点,
,...,
,其中
=0。若某一订单的订货批量大于等于
但小于
,那么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为
。通常,单位产品成本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加而降低,即
。目标是确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订货批量(总成本最小)。
步骤1:计算每个价格(0≤i≤r)下的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2:选择每一价格下下的订货批量
。对于
,存在以下三种可能的情况:
对于的第三种情况可以忽略,因为它在
时已经考虑到了。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前两种情况。如果第一种情况,那么取
=
。如果第二种情况,那么以
为订货批量不能获得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取
=
,以获得单位折扣
。
步骤3:对每个i,计算订购单位产品时的年总成本(包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材料成本)。计算如下:
步骤4:选择总成本最低的批量
作为订货批量。
戈亚尔的研究显示,上面步骤可以简化,方法时找出一个截止价格,高于这个价格不存在最优解。
时高于最后价格分割点
进行订货时的最低单位成本,截止价格
可通过下面的公式得到:
2.边际单位数量折扣
边际(或增量)单位数量折扣又称多区间价目表(multi-block traiffs)。在这种情况下,定价方案包含特定的价格分割点,
,...,
。然而这些价格分割点对应的价格并不是每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而是随分割边逐次下降的单位边际成本。如果订货批量为q,那么最初的
单位产品的价格为
,接下来
单位的价格为
,依次类推,
单位的价格为
。
面对这样的定价方案,目标是确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订货批量(总成本最小)。
在求解过程中,首先计算每个边际价格下的最优订货批量,然后选择使总成本最小化的订货批量。
对于每个i值,0≤i≤r,设表示订购
单位的成本。定义
=0,
(0≤i≤r)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每个i值,0≤i≤r-1,假定订货批量Q在~
单位范围内,即
≥Q≥
。每次以批量Q订货的材料成本为
+(Q-
)
。与该次订货相关的各项成本如下:
年总成本等于上述三项成本之和,即:
将总成本函数对订货批量Q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可得价格下的最优订货批量。由此得到的最优订货批量为:
与EOQ不同的是,由于存在数量折扣,每次订货的固定成本增加。总体的最优订货批量可通过以下步骤求的:
步骤1:利用上式计算每一价格下的最优订货批量。
步骤2:选择每一价格下的订货批量
。对于
,有以下三种可能的情况:
1.如果,令
2.如果,令
3.如果,令
步骤3:计算订货批量为时的年总成本,公式如下:
步骤4:选择使年总成本最低的订货批量为最优订货批量。
五、为什么供应商提供数量折扣
数量折扣能提高供应链利润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改善供应链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
2.供应商通过差别定价获取盈余。
1.提供数量折扣以提高供应链总利润
如果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决策能够使得供应链总利润最大化,那么供应链就实现了协调。实际上,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所有者,他们总在视图使其自身利润最大化。
对日用商品实行数量折扣
大部分日用商品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被压低到产品的边际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决定价格。企业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假设制造商固定成本为,单位产品成本为
,年库存持有成本费率为
。固定成本
主要与订单的调整准备和履行有关。制造商必须建立库存已完成订单的交付(假设库存的速率与需求率相同),所以存在库存持有成本
。假设零售商的固定成本为
,单位产品成本为
,年库存持有成本
。假设零售商的固定成本为
,单位产品成本为
,年库存持有成本费率为
,零售商每次下订单都会产生固定成本
。而每次订购的商品都是慢慢销售出去的,因此会产生库存持有成本
。尽管供应商和零售商都会发生订货批量决策相关的成本,但零售商完全是基于自身成本最小化来确定订货批量,从而导致做出的订货批量决策是局部最优的,无法最大化供应链盈余。
假设制造商以满足需求的速率进行生产,订货批量为Q时供应链总成本为:
将总成本函数对批量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可得供应链最优订货批量。
那么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总成本分别为:
2.企业拥有市场控制权的产品的数量折扣
假设零售商的年需求曲线为a-bp,其中a、b为常数,p为价格。制造商必须确定向零售商出售产品的价格,零售商也要决定向顾客出售这种产品的价格p。该策略下零售商的利润(
)和制造商的利润(
)分别为:
零售商和制造商独立定价
零售商选择售价p以使利润最大化。将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对售价p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可得p和
的关系如下:
假定制造商意识到零售商的目标是最大化其自身的利润,那么制造商可以利用p和的关系式球的自身的利润:
制造商选择价格以使
利润最大化。将利润函数
对售价
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可得
再将带回去,得
零售商和制造商协同定价
现在考虑以上两个供应链环节为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而协同定价的情况。供应链利润
为:
将利润函数对售价p求一阶导数,并令一阶导数为0,可得协调后的价格为:
可以看到,供应链每个环节独立定价使供应链损失了以下利润:
此现象为双重边际化。双重便计划之所以会导致供应链利润损失,是因为供应链利润在两个环节成员之间分配,但每个成员在定价决策时只考虑各自的利润。下面给出两种实现协调决策使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定价方案。
两部定价
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商先向零售商收取预付使用许可费用ff作为其全部利润,ff可以在未协调时的制造商利润和协调后的供应链利润与未协调时零售商利润的差值(
)之间任意取值。然后,制造商再将产品以成本价出售给零售商,也就是说制造商设定批发价为
。因为同时设定了前期预付使用许可费用和批发价格,所以这种定价方法为两部定价。具体实施过程不再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阅。
基于总量的数量折扣
一种比两部定价更直接的方案是,制造商对销售商实施二级价格歧视,从而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具体实施过程不再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阅。
3.利用差异定价使供应商的利润最大化
差异定价是指企业对不同顾客制订不同的价格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
六、短期折扣:商业促销
商业促销的目的是影响零售商的行为,使零售商的行为有利于制造商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商业促销的一些关键目标:
1.引导零售商通过价格折扣、展示、广告等手段来刺激销售。
2.将制造商的库存转移至零售商和顾客。
3.在竞争中保护品牌。
对于商业促销,零售商有如下选择:
1.将某些或全部的促销优惠让渡给顾客,以刺激销售。
2.几乎不讲促销优惠让渡给顾客,但在促销期间大量采购以利用这种价格的暂时下降。
第一种行为降低了最终顾客支付的产品价格,导致顾客购买量增加,并因此带动整条供应链销售量的增长。第二种行为并没有增加顾客购买量,而是增加了零售商的购买量和库存持有量。因此,供应链的周转库存增加,流动时间延长。
这部分内容也不详细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请上网查阅。
七、管理多级周转库存
一个多级供应链有多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可能有多个参与者。供应链各环节间在进行订货批量决策时缺乏协调会导致高成本和超出需要的、更多的周转库存。多级系统的目标使通过协调供应链中的订货来降低总成本。
这部分内容也不详细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请上网查阅。
八、降低周转库存的管理杠杆
如果大多数周转库存是由于固定成本较高而大量订货所造成的,那么关键的管理杠杆就是专注于降低这些固定成本。
如果固定成本主要是由于运输产生的,那么管理者应重视促进货物的集中。
如果大批量采购主要是基于批量的数量折扣所造成的,管理者应检查以下供应商是否有较大的固定成本。
如果大量购买时短期折扣所造成的,管理者可以考虑多种选择来限制提前购买的数量。
附录:经济学名词解释
1.规模效应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规模效应是一个经济学上研究的课题,即生产要达到或超过盈亏平衡点,即规模效益。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
2.边际效用是现代经济学发现的一个重要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物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完全竞争市场又称纯粹竞争市场或自由竞争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有非常多的生产销售企业,它们都以同样的方式向市场提供同类的、标准化的产品(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市场。卖者和买者对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均不能控制。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由于买卖双方对价格都无影响力,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的任何提价或降价行为都会招致对本企业产品需求的骤减或利润的不必要流失。因此,产品价格只能随供求关系而定。
4.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