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时隙光交换网络的纳秒级时间同步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面向时隙光交换网络的纳秒级时间同步技术,实现了IEEE 1588v2协议,确保了光网络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时间同步后的偏移量不超过2.56 ns,时钟抖动为皮秒级,展示了良好的同步性能和稳定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服务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组网架构的研究重心由电交换转向光交换。由于光交换网络进行时隙交换之前需要同步时钟信号,时间同步的精度和稳定性是提升光网络性能的重要参数。提出基于FPGA实现的时间同步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降低了同步复杂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时间同步后的偏移量不超过2.56 ns,在不同光纤长度、运行时长和环境温度下的时钟抖动为皮秒级。

   0 1   

 概   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服务的快速发展,流媒体、云计算等相关应用业务对数据流量的需求增加,数据中心组网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密度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对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电交换架构受限于带宽和能耗,逐渐难以满足通信网络对传输容量及速率的要求。由于对光交换技术的研究和需求逐渐增加,目前已有研究将光交换引入数据中心架构,与全电交换相比,全光交换在带宽、时延等方面有更好的性能。为解决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问题,满足它对高带宽、高效数据传输的需求,同时兼顾通信系统的扩展成本,通常采用光电混合架构,兼顾光交换和电交换的优势,可以灵活地选择传输方式。在数据中心组网中引入光交换技术,利用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或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提升带宽、降低时延。时隙交换的前提是精确的时间同步,确保各个机架的时隙对齐,同步的精度越高,划分的时隙越短,控制器在分配带宽时越灵活,可根据实际流量的需求实现动态分配,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已有的光网络架构中,通常使用基于网络传输时间戳的同步协议,其精度在毫秒级或微秒级,或者采用精度能达到纳秒级甚至亚纳秒级的高精度同步方案,但是该方案依赖于特定硬件对相关协议的支持。目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时间同步模块的最高精度为10 ns。微软提出一种快速光交换架构Sirius,并根据自身的调度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同步协议,能达到百皮秒级的时间同步,但是需要在每个时隙进行同步,挑选质量最佳的时钟作为主时钟。

TDM技术在时域上复用多路信号,可在同一个信道上传输多路数据。为了保证分割时隙的准确性,需要提前对各端点进行时间同步。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时隙光交换网络的纳秒级时间同步技术,基于F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罗伯特之技术屋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