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带进位控制的运算器的结构
2.掌握移位控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移位运算实验电路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移位运算器电路结构 功能由S1、S0、M控制,具体功能见表2-2:
表2-2 Ⅰ、单片机键盘操作方式实验。 注:在进行单片机键盘控制实验时,必须把K4开关置于“OFF”状态,否则系统处于自锁状态,无法进行实验。 1、实验连线: 实验连线图如图2-3所示。 图2—3 键盘方式接线图 注:连线时应按如下方法:为了连线统一,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注意:F4只用一个排线插头孔 2、实验过程(以循环右移为例): 注意:操作过程中,可按【取消】键来取消上一步操作,重新输入。
表2-3
本实验中所有控制开关拨动,相应指示灯亮代表高电平“1”,指示灯灭代表低电平“0”。 1、按图2-4接线: 连线时应注意:对于横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自己插在横排座上;对于竖排座,应使排线插头上的箭头面向左边插在竖排座上。为了避免总线冲突,首先将控制开关电路的所有开关拨到输出高电平“1”状态,所对应的指示灯亮。 图2-4 实验二开关实验接线图 2、实验过程:(以左移为例) 开始实验前要把所有控制开关电路上的开关置为高电平“1”状态。拨动清零开关CLR,使其指示灯灭。再拨动CLR,使其指示灯亮。
置C-G=1,299-G=0,通过数据输入电路输入要移位的数据,置D15--- D0 = “0000 0000 0000 0001”,然后置C-G=0,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 0000 0000 0001”,置S0=1,S1=1,M=1参考功能表表2-2可见,此时为置数状态,按脉冲源及时序电路上的【单步】按钮,置C-G=1,完成置数的过程,进位指示灯亮表示进位“Z”已置位。
置299-G=0,S0=1,S1=0,M=0,参考功能表2-2,此时为循环左移状态,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01”, 按【单步】,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10”, 再按一次【单步】,数据总线显示的数据向左移动一位。连续按【单步】,观察不带进位移位的过程。如想进行右移,参考表2-2,置S0=0,S1=1,再按【单步】即可实现右移操作。
当数据总线显示“0000000000000001”时,置299-G=0,S0=1,S1=0,M=1,参考功能表2-2,此时为带进位循环左移状态。按【单步】按钮,数据总线显示灯显示“0000000000000011”,进位指示灯灭,表示进位“1”已经进入移位寄存器,同时“0”进入进位单元。连续按【单步】,观察带进位移位的过程。如想进行带进位右移,参考表2-2,置S0=0,S=1,M=1,再按【单步】即可实现带进位右移操作。 3、以开关控制操作方式实验,填写并验证表2-4中数据 学号: 2025060192 2216060034
表2-4 abcd为学号后四位,比如,学号为2125050145,则暂存器1中的数据为0145H,暂存器2中的数据应为5410H(无需进行进制转换)。若两人一组共用一台实验箱,则将两个暂存器分别置位两人学号的后四位,比如,两位同学学号分别是2125050145和2125050238,则暂存器1中的数据为0145H,暂存器2中的数据应为8320H。 | ||||||||||||||||||||||||||||||||||||||||||||||||||||||||||||||||||||||||||||||||||||||||||||||||||||||||||||||||||
本次实验连线较为简单,我分别用单片机键盘操作方式和开关控制操作方式验证了移位运算器的功能,完成速度比较快,达到了预期结果。整个实验过程未遇到太大困难,唯一问题就是键盘操作时部分按键不太灵敏,按几次数据还输入不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