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了100个产品实习生之后… 忍不了一点了
最近2周我一直在筛选简历、面试AI产品实习生,收到的简历数量非常夸张(能深深感觉到AI这行是真的火了😂)。
其实能到我手里的简历已经被HR精心筛选过,在学历、项目和成绩基本面上不会有太大问题,我也能频繁发现00后面试者们身上的闪光点,但依然感觉大部分同学离“好用实习生”的标准还是有差距。
或许是因为能看到他们眼睛里的热情、好奇、焦虑、困惑…太多自己刚毕业时的影子,所以我很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能让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AI行业中来。
这篇文章是为了给还没有工作的AI产品预备军们一些比较实用的入门建议。希望能避免后辈能少走一些弯路吧,对一些想要寻求转行的前互联网朋友可能也有部分适用,可以选择性阅读。
欢迎留言、交流!
首先需要科普一下【AI产品经理】当前的职业环境。
产品经理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行业, 开始于宝洁公司为其洗发水产品单独设置的岗位, 兴起于互联网群雄逐鹿的2010年代。
得益于互联网行业的普遍高薪、顶尖产品经理的光环效应、以及未来可能通过创业成为CEO的梦想,这一职业在2010s代的年轻毕业生中异常火热。
最关键的是,这个行业不设专业门槛, 如今互联网亿级产品的缔造者们背景也都是五花八门的,就给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极大信心,认为不想干专业老本行的人都可以尝试成为产品经理。
所以才有了那个著名的口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在过去十年这确实反映了市场的实际情况,各种互联网小中大厂作为风口明珠,不停地需要投人进入各种业务里探索。业务的变化很快,也导致职业标准和规矩也比较难成型。
好处是这给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难得的上升机遇,坏处是确实存在大量的水货(吾日三省吾身,我是不是水货之一😂) 而且由于高超的简历包装和表演功底, 一个产品经理是不是水货,在面试里很难看出来。
2023年开始,横空出世的大模型和生成式AI在整体下行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如此扎眼,似乎属于AI的黄金十年又要开始了。
A产品业成为大量前互联网人寻求转行的诺曼底,但互联网时代的经验和方法论又有一些过时, AI公司实际上招不到那么多好用的行业老兵,所以AI公司对有潜力的大学生持开放态度,薪资也相对慷慨,使得AI产品经理成为许多毕业生的梦想职业。
当供应从两边增加,AI公司就有了拔高标准的机会,对人选的要求极为严格。当前的通过率只有1/1000,在未来可能会更低。
目前仅仅只是招一个工资200到300的产品经理实习生,我收到的简历能从普通一本、清华北大一直到牛津斯坦福。每位候选人几乎都是奖学金获得者,成绩位于GPA前10%。但我必须直言,多数同学对“职业”的理解几乎为零(这不是在指责,我自己刚毕业时甚至比现在的你们还要差)。
好消息是,AI实习生开放得比较多,毕竟大多数AI项目和创业公司都有节约开支的意识,想招便宜有潜力能肝的年轻人来短期工作,对年轻小朋友来说的确是入行好机会。
激烈的岗位竞争下, 依然愿意入局并且肯学习的同学,希望下面的内容可以帮到你。
两条核心心法:
1:你想在哪里收获,就要在哪里花时间。
**2:AI产品经理等于AI+产品+AI产品 + 产品经理。**
第一, 怎么理解“**花时间”**这三个字?
我收到的最让人惋惜的一种简历, 在不通过的数量中比例非常高,就是全篇写满了社团、 GPA满绩、论文、实验室等花里胡哨的各种项目,但就是没有写跟AI和产品相关的任何内容的简历。
面试时问embedding是什么不知道,问体验过什么AI产品只能憋得出文心一言,问喜欢什么App回答微信, 问看过什么关于产品经理的书,回答小红书🤦。(不是说上面这些应用不好,but,come on?)
我不得不从密密麻麻、晦涩难懂的项目描述中挑选信息,让候选人进行介绍。我通常听不太懂,即便听懂了,也难以从这些与职位无关的经历中挖掘出候选人的性格特点和亮点。
这就说明在投出这份简历之前, 大部分同学可能并没有花很多精力去准备,也不是很懂得自己需要在进入行业前投入哪些努力。
从面试官的角度看,招聘实习生时,我首先会考虑这位同学如果接受培养,需要多长时间能独立工作,我需要投入多少精力;其次是考虑你在为期几个月的实习期内能产出哪些对自身成长有益的成果。
但如果你对AI或产品没有任何了解,那基本上等于我需要在你入职后对你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也可以看作是你将职业成长的责任转嫁给了我。但我本来招聘实习生就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量,那公司图啥呢。
因此,我只能在简历的面试评价中写道:“对大模型和产品知识了解较少,但性格尚可”,然后不得不选择“不通过”,结束面试,继续投入到自己兵荒马乱的产品工作中。
一些同学认为,在工作中才能快速成长,这的确没错!但拥有工作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在面试中胜出。因此必须要在筹备中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去了解你即将工作的行业。
所以我想说的是, 虽然付出不一定很快就有回报,但既然决定把简历投出来,就要对任何职业有敬畏心,不要有“只要我投递的足够多,就有一定的概率拿offer”的统计学自信。
世界上肯定有靠海投拿到offer的人,但是这个实习机会质量就可想而之了。而且即使真的有公司愿意录用一个几乎未曾深入了解AI和产品的“水货”实习生,这个公司大概率也是水货😂, 可能还会浪费掉你宝贵的实习周期。
第二种比较令人惋惜的情况就是过度包装。
有些人可能曾经进行过一些肤浅的学习和了解,就在自我介绍中声称自己精通大模型知识,并充满热情。但深入一问,可能只是曾用ChatGPT帮助完成作业。简历中可能声称负责过使用ResNet等机器学习模型的项目,但一问到“梯度爆炸”是什么,对方则露出迷茫而天真的表情。这让我的心情瞬间“梯度下降”了。
同学们,不要装B, 不要过度包装项目的复杂度和你的投入度,不要在不懂的问题上瞎扯!
与你的实际能力差距越大的简历,越容易在最简单的问题上迅速暴露你的本质。
最近我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普遍到我推测这并非面试者的德行问题,而是被一些野生自媒体的“简历包装”教学误导了。我们都知道包装并不等于伪装,但面临就业压力的毕业生不一定能平衡得好尺度。
总之,不要心存侥幸。所有的侥幸, 都是会在心里留下阴影的,而心术的修炼对后期职业发展极为重要。
常言道,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不断遇到什么样的人。工作五年之后,可能很多职业机会都不是靠面试,而是靠你的人脉积累和行业口碑。 所以从写简历和回答面试问题开始就要珍惜好自己的羽毛。
任何行业里的faker、沽名钓誉的人都很多,但你想成为faker吗?还是想一直磊落、踏实地前进呢?
所以!如果现在自己承认没有在你要投递的岗位上花过至少100个小时的人,请做好“自己当前可能比较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实习生工作”的心理准备。
接下来, 第二条心法,就是想提供一个思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效地规划这100个小时,做好面试前的准备。
简明准备公式:AI产品经理= 产品 + AI + AI产品 + 产品经理
你需要先均匀地在上面4个领域均匀地分配25个小时,算是基本“入门”。然后可以一边看招聘网站上的业务和岗位描述,找到自己可能有优势或感兴趣领域,再根据你自己的兴趣和经历往下钻研。
1、 产品25个小时:培养发现并体验新产品的习惯
我在面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行业外同学还没有建立发掘和体验产品的习惯,但这个习惯是我身边很多优秀的一线产品经理都共同拥有的。
在体验产品上花的时间,可以非常直接的能让你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工作产出。(产品在这篇文章里狭义的定义是你能用浏览器直接访问的网站、电脑和手机端APP。对想做AI游戏产品经理的同学,定义里包含所有的游戏。)
-
哪里找新的APP:
培养在应用商店浏览并下载新应用的习惯(苹果用户最好弄到一个美区账号),关注product hunt上的新品和榜单(需要🪜)。
-
体验时要注意:
从注册登陆和新手引导开始,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感受,在什么界面会感到困惑,在什么功能上会觉得惊喜,哪些交互会让你爱不释手;哪些APP会让你觉得无聊想卸载,哪些让你第二天仍想继续使用。尊重并放大这些感受,练习把这些感受放大并捕捉下来!尝试往前推一步,思考并记录下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感受。
耐着性子给一款产品20分钟机会,之后可以根据你的喜好,放弃/深入对产品的探索。
-
体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值得克服的挑战:
-
下载 - 登陆注册的步骤有时候较繁琐;
-
对于社区和内容产品,平常分享欲较低的同学可能对公开表达会有心理难关;
-
强烈地感受到”我不是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觉得无聊/反感;
-
英文不好有挫败感(用“沉浸式翻译”浏览器插件 + 词典 + 大模型翻译可解决)
-
深入体验:产品笔记怎么做
-
在体验APP时,用文字捕捉你的每一个细微想法。转瞬即逝的情绪需要立刻记录,配合flomo APP这样碎片化笔记产品就很合适。
-
除了情绪和感受以外,试图根据功能去推测该产品的目标用户群和想解决的问题。
-
注意:如果认为产品有改进空间,不要急于提出“产品建议”,除非你已经非常清楚这款产品本身是“给谁用”和“解决什么问题”的。
-
分析这个产品团队现在赚钱了没有,靠什么赚钱;未来潜在的盈利方式。
-
去网上搜创世团队的访谈和报道,搜他们的产品数据,关注主创团队的公开账号(国内即刻/公众号,国外Linked in、推特)。融入他们的用户群(国内微信群/国外discord,和用同一款产品的用户交流)。
**PS:**不是每个APP都值得花这么多时间!时刻沿着”兴趣最大化“的路径去探索,你的心会带着你建立产品品味和审美的。
养成习惯之后,你可以用这套思路去审视你天天在用的日常产品,把目光从屏幕上移到日常家具、超市零食、电子产品到新款汽车上,也许能收获新的感受。
2、AI 25个小时:基本概念扫盲
AI产品行业是技术驱动的,产品经理需要与算法、工程等技术团队紧密合作。即使你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也不必过于焦虑,因为大部分技术知识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掌握。但在开始工作前,你需要通过自学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
与产品体验的自由探索不同,我建议直接从Deeplearning提供的在线课程开始进行系统学习。对英语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在B站等平台找到中文版本。
行业大拿的认真课程,又新又免费,基本等于做公益。相信跟下来的同学都会有收获,并且学完的证书也可以写进简历作为自己投入的证明。
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问kmi/chatgpt帮你解答,每个智力正常的同学应该都能跟上。
3、AI产品25个小时:
此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过程大致相同,但更多的时间将花在AI产品上。因此,你可以尝试完成以下任务:
-
体验每种AI生成内容(AIGC)类型中最热门的三个产品,例如AI生成视频、图片、PPT、小说、音乐;如果你会编程,也可以尝试AI编程的产品。
-
在每种AIGC类型中,观看B站、YouTube、Discord等平台上的优秀案例,学习他们的创意思路并尝试模仿。
-
与20个不同性格的AI角色进行对话,例如CallAnnie、Replika、Pi、Hume、Character AI、星野Talkie等;积累超过10个小时的体验时长。
-
捏5个自定义AI bot,可以使用GPTs商店、Coze、Character AI等平台。
产品笔记的部分可以参考第一点的建议。还是那句话,尊重你作为人的感受,花时间去体验AI产品给你带来的惊喜、感动、害怕… 并尝试记录下来。很多问题不言自明。
如何转行/入门AI产品经理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行AI产品经理,毕竟大行情不是太好,对于刚毕业的研究生,想转行的互联网人,AI产品经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我在大厂做了多年的AI产品经理,还是想给大家一些经验和方向⏩
🔥AIGC在行业大火,AI产品经理到底要学哪些内容,和算法工程师有哪些区别,转行AI产品经理要学哪些东西,以下是整个学习思路和方向👇
1️⃣AI产品经理全局学习
2️⃣python系统学习
3️⃣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4️⃣热门AI产品竞品分析
5️⃣AI产品设计学习
6️⃣AI产品0-1实操项目经验
7️⃣AI产品求职&面试
💎以上7点,看起来简单,内部内容其实很多,每一个篇章,展开都有夯实且丰富的内容,需要深度学习。
👉AI产品经理大模型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观看零基础学习书籍和视频,看书籍和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获取方式:
😝文章篇幅有限,详细资料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