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一个经济学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定价,在一次交流中,他开玩笑说如果有一个经济学家能把定价完全解释明白,他就会获得诺贝尔奖。
经济学中的定价模型是数学的最优解,但是业务中的定价则考虑的变量更多,且环境更加复杂。
我曾做过电商运营,其中很多的工作内容是研究竞争对手的价格以及企业商品的价格调整。
当时做的时候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在实践和阅读后,想要浅谈电商运营中的定价和业务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当然不需要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经历。
实践、学习和复盘三合一是成长的最好办法。
本文分为“定价的业务场景”、“定价产品的结构”以及“定价与认知能力”三个部分。
定价的业务场景
本文讨论的电商企业定义是在一个平台经济下作为商品销售的店家。
电商企业在定价商品的过程中有三个业务场景,分别是“提升单价促毛利“、”精准降价促销量“以及“提升单价维供应”。
其中商品分为三种,一是自产自销,二是贴牌代工,三是代运营。

这三种业务场景对应不同的运营策略,其中场景的使用范围可以进一步定义为两种,一是根据业务的成长周期,二是根据商品的产品组合利润最大化。
在业务的成长周期上,一般来讲,业务的成长初期是规模增长,会通过低价去打销量。
平台的算法模型以及人性的消费行为会趋向销量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