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本博客用于个人学习记录,分享个人经验,不做盈利。学习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或任何错误,欢迎联系删改。
关于USB接口在嵌入式的使用时,自己总是对引脚的对应搞不清楚,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今天进行汇总。
标准USB接口分为:
USB-A USB-B MINI-USB MICRO-USB TYPE-C,为了方便理解,他们的图片如下所示:
USB-A
USB-A的引脚共6个:D-与D+分别是数据的正负,在嵌入式连线的时候D+接USBDP,D-接USBDM,还有两个是固定引脚。
关于数据引脚的状态信息,可以参考下面的图,
对于电阻配置
全速模式:12Mbps 设备端的D+使用1.5K上拉电阻
低速模式:1.5Mbps 设备端的D-使用1.5K上拉电阻
高速模式:480Mbps 通过后续的握手协议区别全速和高速
而对于终端来说,常在D+和D-线配置一个15k的下拉电阻,以确保在未连接设备时拉至地。
MINI-USB-A
MINI-USB-A具有五个引脚,多了一个id引脚
id引脚在OTG功能使用,OTG是没有主机的情况下进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
如果 id 脚是高电平,则是B接头插入,此时系统就做主模式(Master Mode);
如果 id 脚为低电平,则是A接口插入,然后系统就会使用HNP对话协议来决定哪个做Master,哪个做Slave。
Micro-USB
Micro-USB同样有五个引脚,然后有四个固定引脚,其中Micro-USB3.0的引脚会用在移动固态硬盘(见过一次)
TYPE-C接口
typeC接口有 6P,12P,16P,24P四种,
其中24pin的功能最全面,下面为公头
这下面是母座引脚定义,其中公头只有一组D-,D+,接入的时候会进行识别,判断正插入还是反插入
电源供电有4组,可以做到100w(20V-5A);
数据线USB2.0:D-,D+两组,但是只用一组
差分线有TX1-,TX+, RX1-,RX1+, TX2-,TX2+.RX2-,RX2+
正常使用的时候就用一组,如果使用usb3.1,另外一组也会使用起来,用于Dp
SBU1,SBU2:用于额外的数据传输,可以传输音频,视频,交换信息。
CC1,CC2:用于识别正反插,有配置电阻
CC1:正插
CC2:反插
16-12pin的接口没有usb3.1,3.0的功能,差分线都被舍去。
12pin的GND都连接在一起,所以说12与16Pin没有区别。
6pin引脚:
只有VBUS,GND,CC1,CC2,VBUS,GND,可以实现100W的快充,但是没有数据引脚了
写在后面:本次学习内容与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或内容不妥,请联系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