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在学习嵌入式中最常接触的开发板是51系列开发板以及stm32系列开发板,但再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开发板远不止这两种,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市面上常见的开发板
一、开发板系列
51系列单片机开发板
简介:51单片机是Intel公司早期的产品,后续由ATMEL等公司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形成了多种实用型号,如AT89C51、AT89S52等。
特点:51单片机开发板集成了51系列单片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适用于教学和产品开发等多种场景。
ARM开发板
简介:ARM开发板是以ARM内核芯片的嵌入式开发板,包括ARM7、ARM9、ARM11、Cortex-M、Cortex-A、Cortex-R等多个系列的内核。
特点:ARM开发板具有速度快、库文件统一、易于开发等特点,适用于嵌入控制、消费/教育类多媒体、DSP和移动式应用等领域。
DSP开发板
简介: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是一种独特的微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接收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修改、删除、强化,并在其他系统芯片中把数字数据解译回模拟数据或实际环境格式。
特点:DSP开发板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运行速度,适用于音频、视频、图像处理等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PIC系列单片机开发板
简介:PIC单片机广泛应用于电脑外设、家电控制、电讯通信、智能仪器、汽车电子等领域。
分类:包括基本级系列(如PIC16C5X)、中级系列(如PIC12C6XX)和高级系列(如PIC17CXX)。
特点:不同系列的PIC单片机开发板在性能、功能和成本上有所不同,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AVR系列单片机开发板
简介:AVR单片机是ATMEL公司研发的增强型内置Flash的RISC精简指令集高速8位单片机。
特点:AVR单片机开发板具有高速、低功耗、高性能等特点,适用于计算机外部设备、工业实时控制、仪器仪表等领域。
ESP32系列开发板
简介:国产之光,采用双核Tensilica LX6处理器,能够同时处理不同任务,适合需要高度并行处理的应用。
特点:ESP32专为移动设备、可穿戴电子产品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具有业内高水平的低功耗性能,包括精细分辨时钟门控、省电模式和动态电压调整等。ESP32将天线开关、RF balun、功率放大器、接收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器、电源管理模块等功能集于一体,只需极少的外围器件,即可实现强大的处理性能、可靠的安全性能,以及Wi-Fi和蓝牙功能。同时内部自带freeRTOS操作系统,省去了开发者移植的工作。
其他类型开发板
CPLD/FPGA开发板: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也是常见的开发板类型。允许用户根据各自的需要自行构造逻辑功能,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和验证。
MIPS/PPC开发板:MIPS和PPC也是两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它们各自有对应的开发板供开发者使用。MIPS开发板通常用于图形工作站、家庭视听电器等领域;而PPC开发板则基于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等特点。
二、ARM系列开发板详细介绍
1.stm32系列
STM32系列芯片按照内核架构和应用领域可以分成多个不同的产品系列,包括F系列、L系列、H系列、G系列、W系列和MP系列等。
F系列(普通应用和高性能应用)
STM32F0xx:基于Cortex-M0内核,主频最高64MHz,适用于简单嵌入式应用,如家居、工业传感器等。
STM32F1xx:基于Cortex-M3内核,主频最高72MHz,适用于中等复杂度产品,如消费电子、医疗设备等。
STM32F2xx:同为Cortex-M3内核,但主频提升至120MHz,结合低功耗与高性能要求,适用于通讯设备、物联网终端等。
STM32F3xx:基于Cortex-M4内核,主频最高72MHz,具有丰富的数字模拟外设资源,包括高精度ADC、DAC以及运放。
STM32F4xx:同为Cortex-M4内核,但主频高达180MHz,支持DSP指令集,适用于处理复杂数字信号、高数据流和实时任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STM32F7xx:基于Cortex-M7内核,主频最高216MHz,具备高级缓存架构以及双精度浮点单元(FPU),适用于高性能图片显示、多媒体处理等领域。
STM32F8xx:高性能微控制器,具有更多的外设和更高的性能。
L系列(低功耗系列)
STM32L0xx:低功耗微控制器,基于Cortex-M0内核,适用于低功耗、长时间运行的应用。
STM32L1xx:低功耗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和低功耗特性。
STM32L4xx:低功耗微控制器,基于Cortex-M4内核,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多的外设,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物联网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
H系列(高性能系列)
STM32H7xx:基于Cortex-M7内核,主频最高可达480MHz,配备了高速的处理器核和丰富的外设,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机器人技术、高速信号处理等领域。
G系列(低功耗、高性能系列)
STM32G0xx:低功耗、高性能微控制器,适用于低功耗应用和电池供电设备。
W系列(Wi-Fi连接功能系列)
STM32WBxx:集成Wi-Fi和蓝牙功能,适用于需要连接至互联网的应用。
MP系列(多核微处理器系列)
STM32MP1系列:多核微处理器,集成A7和M4内核,可支持Linux操作系统,适用于工业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高级应用。
2.国产32系列
国产的32位芯片种类繁多,部分性能也不差于stm32系列
航顺芯片(HK32系列)
HK32F4系列:采用ARM Cortex-M4F内核,运行频率高达168MHz,内置大容量Flash和SRAM,支持多种外设接口,如Ethernet、USB OTG等,适用于工业控制、电力设备、储能等领域。 HK32S0192:基于ARM Cortex-M0内核,专为指纹传感应用设计,具有高精度和低功耗特性。
成都华微(HWD32系列)
HWD32H743:基于精简指令集内核,主频高达400MHz,具备卓越的双精度浮点数字信号处理能力,适用于工业控制、AIOT、嵌入式系统及智能设备市场。
兆易创新(GD32系列)
GD32VF103:基于RISC-V内核的全球首个32位通用单片机,相比传统内核的MCU,在性能和功耗上均有显著提升。 其他GD32系列芯片:如GD32F103、GD32F4系列等,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华大半导体(HC32系列)
HC32F4A0系列:基于ARM Cortex-M4内核,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40MHz,适用于高端智能硬件、数字电源、高性能变频器等领域。
国民技术(N32系列)
N32G45XVL-STB:等型号芯片,支持丰富的外设接口和软件开发工具,适用于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
先楫半导体(HPM系列)
HPM6700/6400系列:高性能高实时RISC-V MCU旗舰产品,单核运行主频可达816MHz,刷新了国际MCU领域的性能记录。
南京沁恒(CH32系列) CH32V103系列:以RISC-V3A处理器为核心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和显著的性价比优势。
珠海极海半导体(APM32系列)
APM32系列:基于ARM Cortex-M0+/M3/M4/M7内核,工作主频高达500MHz,适用于电机控制、HMI、冰箱压缩机等领域。
其他国产32位芯片
除了上述主要厂商外,还有瑞芯微电子(RV32系列、RV64系列、GD32系列等)、新唐科技(NT6811、NT6812、NT6815等)、北京合纵微电子(HZ32F001、HZ32F002、HZ32F003等)、安信可科技(AK32系列、AK7700系列等)、深瞳电子(STC32F系列、STC32L系列等)、恩智浦(LPC54000系列、LPC5500系列等)以及龙芯微电子(龙芯3A2000、龙芯3A4000等)等多家厂商也推出了各自的32位芯片产品。
总结
市面上的开发板数量如此之多,占市场份额最大的还是stm32系列芯片,所以初学者从stm32开发板入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不用担心这么多开发板要全部学完需要多久的时间,其实每个开发板都是大同小异,都有相同的外设,底层都是对寄存器的操作,只要学好一款开发板,学会看用户手册查找需要开发的功能模块的配置,再去学习另一款开发板不需要几天即可掌握。所以也更希望大家多关注国产的芯片,不要注重stm32的品牌效应。每款国产芯片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最适合的应用领域,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选择最适合的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