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ry-catch语句
在编写 MATLAB程序时,我们需要考虑程序的健壮性和容错性。有时候,我们编写的程序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如数据输入错误、文件读取问题、网络连接错误等。为了更好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MATLAB 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即try-catch语句,它允许我们在代码块中尝试执行可能会引发异常的操作,并在异常发生时捕获并处理它们,而不会导致程序报错终止。
如果try中编写的代码发生了异常,转而运行catch中的语句。
A = ones(3,3);
B = ones(5,5);
C = A + B %会报错"对于此运算,数组的大小不兼容。"
D = 1 + 2 %上边的报错,下面这一行代码就无法运行。
A = ones(3,3);
B = ones(5,5);
try
A + B
catch
disp("大小不兼容哦,无法计算!")
end
D= 1 + 2 %这行代码就可以运行
M = rand(4,4)
r = 6;
try
r = r*2;
x = M(r, :) % 取M的第r行元素
catch aaa
x = [] % 若M没有第r行元素,则返回空向量
end
aaa
lasterr
%aaa =
MException - 属性:
identifier: 'MATLAB:badsubscript'
message: '位置 1 处的索引超出数组边界。索引不能超过 4。'
cause: {}
stack: [0×1 struct]
Correction: []
注:lasterr 函数能够返回 MATLAB 生成的最后一条错误消息,尽管这个错误已经被代码中的 try-catch 语句捕获了。
上面两个应用 try-catch语句的例子比较简单下面给大家描述一些常见的应用try-catch语句捕获异常的场景。
(1)文件操作异常:例如MATLAB 在读取或写入本地文件时容易出现文件不存在、文件被占用、读取或写入权限不足等问题。
(2)数据处理异常:例如题目给的数据中有1000条字符串,我们需要通过某个函数来提取这 1000条字符串中的数据,但有少数几条字符串在提取数据时会报错,需要单独处理。
(3)网络通信异常:在使用 MATLAB执行爬虫操作时(爬取网站上的数据),可能出现的一些网络错误,如网络连接超时、ip被封禁等。
(4)GUI应用异常:在GUI(即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中处理用户输入或操作可能引发的异常,例如某个输入框中需要用户输入一个数字,结果用户输入了一个字符串。
(5)信号处理异常:在信号处理或实时控制系统中,可能需要处理硬件故障或信号丢失等异常情况。
(6)数据库操作异常:MATLAB与数据库交互时,可能会出现连接中断、SOL查询错误或数据不一致等异常。
这些不同的应用场景都可以受益于try-catch语句,处理可能的异常情况能够提高程序的可靠性,也能给使用程序的其他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参考:数学建模清风老师《MATLAB教程新手入门篇》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N4y1Q7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