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差分布线(Differential Pair Routing)
概念
差分布线是指将两个信号线(称为差分对)以对称的方式布线,传输相位相反的信号。通过差分信号的差值来传递信息,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噪声,提高信号完整性和抗干扰能力。
核心特点
- 信号传输方式:
- 差分对的两根线分别传输相位相反的信号(如
D+
和D-
)。 - 接收端通过比较两根线的差值来还原信号。
- 差分对的两根线分别传输相位相反的信号(如
- 抗干扰能力:
- 共模噪声(如电源噪声、电磁干扰)会同时作用于两根线,在接收端被抵消。
- 电磁辐射低:
- 差分信号的电磁场相互抵消,辐射干扰较小。
布线规则
- 对称性:
- 两根线需保持等宽、等间距、平行走线。
- 避免因不对称引入共模噪声。
- 阻抗控制:
- 差分阻抗需匹配信号标准(如USB为90Ω,HDMI为100Ω)。
- 通过调整线宽、间距和介质厚度实现目标阻抗。
- 长度匹配:
- 差分对内的两根线长度需尽量一致,误差通常≤5 mil。
- 参考平面:
- 差分对下方需有完整参考平面(地或电源层)。
- 避免跨分割,否则会导致阻抗不连续。
- 间距与耦合:
- 差分对间间距≥3倍线宽,减少串扰。
- 相邻差分对需保持足够间距(如≥20 mil)。
应用场景
- 高速数字接口(如USB、HDMI、PCIe)。
- 高速串行总线(如SATA、MIPI)。
- 射频与无线通信(如LVDS、CAN总线)。
- 高速时钟信号(如DDR时钟、差分晶振)。
2. 等长布线(Length Matching)
概念
等长布线是指通过调整信号线的长度,确保同一组信号(如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或差分对)的传输延迟一致,从而避免时序错误。
核心特点
- 时序一致性:
- 确保同一组信号同时到达接收端,避免因传输延迟差异导致数据错误。
- 信号完整性:
- 减少信号抖动和相位偏移,提高系统稳定性。
- 应用范围:
- 适用于高速并行总线(如DDR内存)、差分对以及多通道高速信号(如PCIe、SATA)。
布线规则
- 长度匹配范围:
- 根据信号速率和协议要求确定允许的长度误差。
- 低速信号:误差范围较宽(如±50 mil)。
- 高速信号:误差范围严格(如±5 mil)。
- 根据信号速率和协议要求确定允许的长度误差。
- 蛇形线(Serpentine):
- 通过增加蛇形走线补偿长度差异。
- 蛇形线的拐角需平滑(45°或圆弧),避免直角。
- 分组匹配:
- 同一组信号(如DDR数据线)需整体匹配长度。
- 不同组信号之间无需严格匹配。
- 参考平面:
- 等长布线的信号需在同一参考平面下,避免因参考平面切换导致阻抗不连续。
应用场景
- DDR内存接口:
- 数据线(DQ)、地址线(ADDR)、控制线(CTRL)需分组等长。
- 时钟信号(CK+/CK-)需严格等长。
- 高速串行总线:
- 差分对内的两根线需等长。
- 多通道信号(如PCIe x4、x8)需通道间等长。
- 并行总线:
- 如FPGA与外部器件的并行接口。
3. 差分布线与等长布线的区别
特性 | 差分布线 | 等长布线 |
---|---|---|
目的 | 抑制共模噪声,提高抗干扰能力 | 确保信号时序一致,避免传输延迟差异 |
应用对象 | 差分对(如USB D+/D-、HDMI TMDS) | 单端信号组或差分对(如DDR数据线) |
核心规则 | 对称性、阻抗控制、长度匹配 | 长度匹配、蛇形线补偿 |
误差要求 | 差分对内长度误差≤5 mil | 根据信号速率确定(如±5 mil或±50 mil) |
典型场景 | 高速数字接口、射频信号 | 并行总线、多通道高速信号 |
4. 实际设计中的结合应用
- 差分对内的等长:
- 差分布线本身要求两根线长度一致(误差≤5 mil)。
- 使用蛇形线补偿长度差异。
- 差分对间的等长:
- 多组差分对(如PCIe x4)需组间等长(误差≤50 mil)。
- 单端信号的等长:
- 如DDR数据线、地址线需分组等长,确保时序同步。
5. 总结
- 差分布线:通过对称传输相位相反的信号,抑制噪声,适用于高速、高灵敏度信号。
- 等长布线:通过调整信号长度,确保时序一致性,适用于并行总线和多通道信号。
- 两者结合:在高速设计中,差分布线通常需要结合等长布线,以确保信号完整性和时序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