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408—计算机网络2025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众多分散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 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或译为节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 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网络之间还可通过路由器互连, 构成一个覆盖范围更广的计算机网络,这样的网络称为互连网(internet)。于是,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而互连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在一起。 请读者注意以下两个意思相差很大的名词:internet 和 Internet。

        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在这 些网络之间可以使用任意的通信协议作为通信规则,不一定非要使用TCP/IP协议。

        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 和路由器互连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规则。

1.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从组成部分看: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

        硬件主要由主机(也 称端系统)、通信链路(如双绞线、光纤)、交换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和通信处理机(如网卡)等组成。

        软件主要包括各种实现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 工具软件(如 E-mail 程序、FTP程序、聊天程序等)。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如同交 通规则制约汽车驾驶一样,协议规定了网络传输数据时所遵循的规范。

(2)从工作方式看:

        计算机网络(这里主要指Internet,即互联网)可分为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供用户直接使用的主机组成,用来进行通信(如 传输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它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3)从功能组成看: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它使网络具有数据传输、交换、控制和存储的能力,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是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向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服务。

1.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用来实现联网计算机之间各种信息的传输, 并联系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行统一的调配、控制和管理。例如,文件传输、电子邮 件等应用,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就无法实现。

(2)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既可是软件共享、数据共享,又可是硬件共享。它使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互通有无、 分工协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利用率。

(3)分布式处理:

        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将其处理的某个复杂任务分配给网络中的 其他计算机系统,从而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

(4)提高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互为替代机。

(5)负载均衡:

        将工作任务均衡地分配给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台计算机。

除了以上几大主要功能,计算机网络还可实现电子化办公与服务、远程教育、娱乐等功能, 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1.1.4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电路交换

        最典型的电路交换网是传统电话网,如图1.2所示。

        从通信资源分配的角度看,交换就是按 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分为三步;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

        在进行数据传输前,两个结点之间必须先建立一条专用(双方独占)的物理通信路径(由通信双 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该路径可能经过许多中间结点。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 这一物理通信路径始终被用户独占,直到通信结束后才被释放。

        在电路交换的整个通信阶段,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就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电路交换的优点:

(1)通信时延小。因为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时延非常小。

(2)有序传输。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3)没有冲突。不同的通信双方拥有不同的信道,不会出现争用物理信道的问题。

(4)适用范围广。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又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5)实时性强。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就可随时通信。

(6)控制简单。电路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电路交换的缺点:

(1)建立连接时间长。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太长。

(2)线路利用率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

(3)灵活性差。物理通路中的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必须重新拨号建立新的连接。

(4)难以规格化。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

(5)难以实现差错控制。中间结点不具备存储和检验数据的能力,无法发现并纠正错误。

        注意,在电路交换中,电路建立后,除源结点和目的结点外,电路上的任何结点都采取“直通方式”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即不存在存储转发所耗费的时间

2.报文交换

        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报文,用户数据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等信息后,后封装成报文(message)。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的结点,全部存储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 一个结点,如此重复,直至到达目的结点。

        每个报文都可单独选择到达目的结点的路径。

报文交换的优点:

(1)无须建立连接。通信前无须建立连接,没有建立连接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

(2)动态分配线路。交换设备存储整个报文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线路,转发报文。

(3)线路可靠性高。若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则可重新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

(4)线路利用率高。报文在哪段链路上传送时才占用这段链路的通信资源。

(5)提供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给多个目的地址。

报文交换的缺点:

(1)转发时延高。交换结点要将报文整体接收完后,才能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2)缓存开销大。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这就要求交换结点拥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3)错误处理低效。报文较长时,发生错误的概率相对更大,重传整个报文的代价也很大。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也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但解决了报文交换中报文过长的问题。

        若报文太长,则对交换结点的缓存容量就有很大的需求,在错误处理方面也比较低效。

        源结点在发送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一些由必要控制信息(如源地址、 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等)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Packet),如图1.3所示。

        源结点将分组发送到分组交换网中,分组交换网中的分组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其缓 存,然后从其首部中提取目的地址,据此查找自己的转发表,再后将分组转发给下一个分组交换 机。经过多个分组交换机的存储转发后,分组最终到达目的结点。

分组交换的优点:

(1)无建立时延。

        通信前无须建立连接,没有建立连接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分组。

(2)线路利用率高。

        分组在哪段链路上传送时才占用这段链路的通信资源。相比采用电路交 换传送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分组交换的通信线路利用率大大提高。

(3)简化了存储管理(相对于报文交换)。

        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 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4)加速传输。

        分组是逐个传输的,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比传输一次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概率及时间必然也少得多。

(5)减少里出错概率,和重发数据量。

        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概率必然减小,所以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而且减小了传输时延。

分组转发的缺点:

(1)存在存储转发时延。

        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但相对于电路交换仍存在  存储转发时延,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2)需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

        每个小数据段都要加上控制信息以构成分组,这使得传送的信 息量增大了5%~10%,进而使得控制复杂,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大了处理的时延。

(3)当分组交换网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的情况分组到达目 的结点时,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而这些工作很麻烦。若采用虚电路服务, 则虽然没有失序问题,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图 1.4 给出了三种数据交换方式的比较。

当要传送的数据量很大且其传送时间远大于呼叫时间时,采用电路交换较为合适。

当端到端的通路由多段链路组成时,采用分组交换传送数据较为合适。

从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看,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优于电路交换,其中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时延小,尤其适合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数据通信

1.1.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分布式范围分类

(1)广域网(WAN)。

        广域网的任务是提供长距离通信,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其覆盖范围通常是直径为几十到几千千米的区域。

        广域网是互联网的核心部分。连接广域网的各结点交换机的链路一般都是高速链路,具有较大的通信容量

(2)城域网(MAN)。

        城域网的覆盖范围可以跨越几个街区甚至整个城市,覆盖区域的直径为5~50km

        城域网大多采用以太网技术,因此有时也常并入局域网的范围讨论。

(3)局域网(LAN)。

        局域网一般用主机通过高速线路相连,覆盖范围较小,通常是直径为几十到几千米的区域。传统上,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而广域网使用交换技术。

2.按传输技术分类

(1)广播式网络。

        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

        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会“收听”到这个分组。

        接收到该分组的计算机将通过检查目的地址来决定是否接收该分组。

        局域网基本上都采用广播式通信技术,广域网中的无线、卫星通信网络也采用广播式通信技术。

(2)点对点网络。

        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若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 路,则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结点进行存储和转发,直至目的结点。

3.按拓扑结构分类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由网中结点(路由器、主机等)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的网络结 构,主要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形、星形、环形和网状网络等, 如图 1.5  所示。

        星形、总线形和环形网络多用于局域网,网状网络多用于广域网。

(1)总线形网络。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