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亚马逊电商,最怕遇到的是侵权,特别是商标侵权。
(来源:Bloomberg Law)
要知道,如果你的产品侵权了,那么轻则下架,重则赔偿金,对于卖家来说得不偿失。
为此,给大家推荐一个亚马逊商标查询工具——睿观,美国、欧盟、日本等热门国家都能查。推荐睿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睿观有“智能识别”的能力。
举个例子,”Purple“这个词已经被注册为商标,涵盖的分类也很多。
如果用传统方法进行商标查询,无论卖家卖什么东西,大概率会把”Purple“这个词当作商标风险,就算“Purple”只是为了描述产品的颜色属性。
这种时候,卖家只有两种选择:
-
人工核查
让有经验的员工或者专业人士,根据过往经验判断,该商标能不能用,要怎么用。
还是以“Purple”为例,下面这个产品,是一个紫色的杯子。”Purple“这个词,多次出现在标题和描述中。那么它在这里到底有没有侵权风险呢?
事实就是,“Purple”在这里只是用作描述颜色属性,侵权风险是很低的(虽然有可能被亚马逊机器扫号扫到,但是申诉成功的概率比较大)。
但是,这还只是一个商标词,而且还是最简单的那种,如果产品和listing很多,就会有很多这样常见或不常见的商标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去甄别。
所以,该选择最大的问题是人员成本和时间成本,一个能完全满足卖家需求的人员或团队,直接成本至少需几万/年。企业越大(需要的人多),所在地区越发达(薪资高),该成本越高。
-
一刀切
直接”一刀切“,有风险的词都不用。
该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当把所有有风险的词都去掉之后,没词可以用,流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销售额下降。卖家赚的钱变少了,预防侵权好像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要知道,随着跨境合规化的发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奇怪”的商标词被注册,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法,那整个listing就会陷入“无词可用”的境地。
而且,“一刀切”的方法也会成为企业或者管理者,与运营人员最大的“矛盾”。运营为了更好的业绩,所需的“蹭流量”手段,被企业“一刀切”式的预防商标侵权手段拦截,运营人员的积极性也随之下降。
而用睿观的话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睿观可以一次性识别出整个listing中所有的商标词,并进行语义分析,判断该词的侵权风险。就像上面例子中的“Purple“。
卖家只需要关注睿观语义识别后判定确实有侵权风险的词,然后判断该词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是否匹配,再决定是否修改该词即可。
这样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
-
卖家不需要庞大的专业团队,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
-
有更多的词可用,货卖的更好;
-
不用担心有经验的人或团队离职后,陷入困境;
-
运营和风控团队之间达到平衡,不再“吵架”。
......
无论你是大卖中卖还是小卖,都可以用睿观更科学地进行预防商标侵权。
睿观已帮助 200W+ 商品规避TRO和侵权风险,如果您有预防侵权的需求,可以免费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