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发布《2023品牌保护报告》,卖家的出海之路该如何扬帆

2024年3月26日,亚马逊发布《2023品牌保护报告》,公布了其在打击假货、保护消费者和品牌权益、追究不良行为者责任、提升消费者和卖家品牌保护意识等方面取得的关键进展。

一、报告简述

  • 不良行为

首先,是不良行为者及其不良行为。2023年,亚马逊阻止了超过 70 万次不良行为者尝试创建新销售账户的行为,追查了 21,000 多名不良行为者。

而且,在报告中亚马逊特别指出,亚马逊加强了与品牌商和中国执法部门的跨境打假合作,成功实施了50多次突击行动,查明并拘留了100多名不良行为者,其中许多人是假冒产品的制造商、供应商或上游经销商。这种合作导致了许多刑事定罪,包括罚款和监禁。

  • 有效侵权与商品数量的比例

报告中显示,通过使用了多种先进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大型语言模型,系统地检测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侵权行为,包括复杂的视觉知识产权。在销售商品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品牌提交的有效侵权通知数量却有所减少。

  • 主动保护措施

亚马逊的主动保护措施是提前的,在品牌发现并举报涉嫌侵权商品之前就屏蔽了超过 99% 的涉嫌侵权商品。

  • 消费者教育

亚马逊正在通过与行业专家和协会合作,教育消费者了解购买假货的危险。

总结起来,就是以下六个数字:

二、从亚马逊的技术或理念创新分析对国内卖家的重大影响

在报告中,亚马逊提出了几项在2023年有创新的技术或理念。

1.复杂视觉知识产权侵权识别能力

报告中指出,从卖家在亚马逊上列出待售产品开始,亚马逊的自动化技术每天会对产品详细信息进行数十亿次的扫描,寻找其与注册商标或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关键字、文本和logo。

而且,2023年,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大语言模型等尖端技术,大幅提高了准确检测形状和图案等复杂视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能力。

这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卖家来说,特别是非品牌卖家来说,可能是“当头一棒”。以往在选品时看产品销量,刊登时“蹭”关键词流量等打法,可能已经不太适合了。

2.加强和USPTO合作

报告中显示,2023 年,亚马逊加强了与美国专利商标局 (USPTO) 的合作,并开始利用数据和信号的组合来识别受制裁的商标。

这对于很多没有庞大风控团队的卖家来说,可能是个致命的打击。由于该类卖家对于侵权知识了解的匮乏,很多时候都只是简单地预防侵权。就例如查下listing中的文字商标,更有甚者只靠人工判断。

在这个前提下,结合亚马逊2017年推出的品牌注册功能,会有更多卖家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品牌方投诉违规行为,这些卖家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3.加强打假合作

亚马逊在 2023 年加强了与品牌商和中国执法部门的跨境打假合作,防止伤害顾客或在零售供应链的其他地方转售。这是报告中的重点。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报告中描述,这是全球行为,但是特别指出了中国执法部门。这是未来亚马逊继续打击假冒产品的方向,对于国内卖家来说,在售卖的时候,预防供应链上的假冒产品是未来的趋势。避免由于供应链问题,收到牵连。

4.国际防伪联盟

2023年,亚马逊与联合主持人 Church & Dwight 和 Kenvue 共同出席 IACC 2023 年年会。探讨了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制止造假者的蓝图。

自2021年推出了私营和公共部门合作伙伴关系以阻止造假者的蓝图以来,几年时间取得了许多成功。

例如2023年成为第一家加入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知识产权执法门户(IPEP)的零售商。2023 年,亚马逊与美国和日本海关机构合作,阻止了超过 10 万件假货进入国内供应链并伤害顾客。

为此,国内卖家务必重视供应链问题。

5.用户教育

报告中提到,用户教育也是亚马逊未来推动的方向。近些年,亚马逊不断加强用户教育层面的工作。

例如:

与国际商标协会合作发起了 Unreal CampaignChallenge,覆盖全球 177,000 名 DECA 会员,要求他们制作一段 60 秒的公共服务公告 (PSA) 视频,强调购买假货的危险;

在西班牙,与西班牙专利商标局录制了一个播客,以提高消费者的认识;

在波兰,与消费者论坛合作开展“live Original”活动;

在印度,与一家领先的行业协会合作,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能力建设研讨会;

在英国,与 Crimestoppers 合作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社交媒体活动,警告公众有关假货的危险。

在 2023 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与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领先的行业协会合作发起了一项活动。

在亚马逊对用户教育不断深入的影响下,用户对于假货的购买意愿也会收到影响,卖家们只能通过页面信息提高用户信任。

三、国内卖家的出路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未来几年,国内卖家的出海之路只会越来越难,只有合规才能“杀”出一条出路。

1.产品合规

产品合规主要指的是不要售卖假冒产品。很多时候,卖家也不是故意售卖假冒产品,只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卖家的销售还是建立在外部成熟供应链体系上,还没有办法像很大工贸一体的跨境企业一样,能自主把控。

卖家能做的,就是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认真考察资质。

要知道,即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供应商那里购买了假冒产品,进行售卖,除了亚马逊的处罚外,还要面对法律责任。

2.知产合规

知识产权合规指的是不要在售卖产品的时候,侵犯了别人的商标专利版权等。无论是品牌卖家(有商标专利版权)还是以成熟供应链为根本的卖家,知识产权侵权都是可能发生的,一定要注意。

以两种身份的卖家分别举例:

  • 品牌卖家

品牌卖家大概率会有自己的商标专利版权。但是,你能完全无死角地把产品的所有地方都顾及到吗,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例如下图中的外观专利,实线部分为保护部分,但是虚线部分可能是别人已经申请下来的外观专利,如果售卖的话,就有可能侵权。

再极端一点,实线部分为保护部分,但是实线部分中最下面的摄像头,有可能被申请了专利,如果卖家售卖,也会有侵权风险。

  • 成熟供应链卖家

成熟供应链卖家一般会在别的平台拿货进行售卖,比如在1688拿货。如果靠问厂家的方式,了解产品有没有侵权,一般只有两种可能:

  • 自己研发设计的厂家会直接摔一份专利证明给你,说不会侵权的;

  • 不懂什么是侵权得厂家只会模糊地说,不侵权,因为他自己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只是从别人家抄来的款。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无法有效地预防侵权。和品牌卖家对比,这类卖家只会更没底。

为此,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卖家,产品上架前、产品上架后的查侵权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就算是大品牌也一样,比如近几年的道通科技,由于侵权,最后和解金付了3362万美元。那么,该如何预防知识产权侵权呢,教卖家们一个方法。

四、如何预防知识产权侵权

1.产品上架前

产品上架前,预防侵权主要有以下两个环节。

  • 选品环节

选品环节中,产品的专利侵权风险是重点。

举个例子,某卖家看到亚马逊上有一款产品卖的很好,想看下自己能不能卖,这时候就要查一下,这款产品涉及哪些专利侵权风险。

首先,登陆睿观;

然后,把想要卖产品的listing链接粘贴进来;

这里随便找一个杯子产品演示,上传listing链接后,系统会自动抓到标题、描述、图片

然后,选择检测选择模式,在右边菜单栏选择对应的国家、检测模式等

点击检测后,查看外观专利结果;

然后,在检测结果页面找到类似外观专利,比如下面这个外观专利有点类似,那么就点击卡片进入外观专利详情

进来详情页面后,点开右侧的对比原图,对想卖产品和外观专利图进行对比,如果是美国的外观专利,记得区分虚线和实线;

然后,查看该外观专利的LOC分类号、授权日等信息,看是否和售卖产品相关;

再然后,点开附图,查看该外观专利全部图片,比对想要售卖产品的图片;

最后就是查看该外观专利的说明书,这很重要。

  • 刊登环节

选品环节没问题后,进行刊登。刊登环节主要涉及商标侵权风险,标题、描述、图片等地方都有可能存在侵权风险。

卖家把listing的内容都准备好后,把标题、描述、图片都复制粘贴到睿观;

调整检测模式等配置项,然后点击检测按钮,进入结果页面;

点击商标词条展开详情,查看对应商标的状态、经营范围等,看是否和售卖产品相关。如果是有效商标,经营范围一致,并且是中高风险,就要注意了,卖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看要不要修改;

2.产品上架后

产品上架后,查侵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产品侵犯了别人新注册成功的商标专利。

查侵权风险的方法也很简单,点击批量检测;

然后下载模板,并按模板格式把多个产品的信息填进去(如果是单产品检测就简单新建检测,上传listing链接),再上传回睿观;

最后回到工作空间,找到对应文件夹,进去逐一查看结果;

结语

从亚马逊发布的《2023品牌保护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环境正在向合规化靠近。如果卖家想要持续经营和盈利,只能跟随平台的政策,优化工作流程,在每个环节尽量合规。

如果想要更高效地知识产权合规,预防知识产权侵权,可以试下睿观,睿观已帮助 200W+ 商品规避TRO和侵权风险。免费体验点击下方:免费体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