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下学期期末重点总结【从第十章开始】

第十章【醛和酮】

1.亲核加成反应

知识点

通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反应活性

不同的醛、酮与同一种亲核试剂反应时,反应活性有差异。例如下图,描述了脂肪族醛、酮系列中的反应活性次序。

有电性和立体两个影响因素,一眼即可理解。简单来说,在羰基上,烷基越少越优先反应,如果拥有相同数量的烷基,那么就比较烷基的简单程度,越简单的烷基越优先反应(这里只考虑脂肪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习题

1.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H S O 3 − HSO_3^- HSO3是一种亲核试剂,这里变成了 S O 3 N a SO_3Na SO3Na的具体原因要看机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亚硫酸氢钠的加成的原书内容

机理如书上所示,总的来说还是向着最稳定的形态转化。

另外,关于亚硫酸氢钠与羰基的加成产物,要注意的点是:

  • 稀酸、稀碱可以分解回原来的醛或者酮
  • 氰化钠反应,可以得到原来的醛或者酮氢氰酸的加成产物,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剧毒的氢氰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与氢氰酸加成

在氢氰酸的加成机理中,

  • 第一步反应,也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慢反应,发起进攻的其实是 C N − CN^- CN离子
  • 第二步反应是快反应,进行质子转移

因此使用 N a C N NaCN NaCN也能进行氢氰酸的加成,因为有了关键一步的 C N − CN^- C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与胺及氨的衍生物加成

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加成!只不过变成了氨基上的氮原子的孤对电子攻击羰基,然后进行加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与醇加成

羰基在无水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醇加成,先生成不稳定的半缩醛,再生成稳定的缩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记住通式,记住亲核试剂与碳基会发生加成反应。

加成的步骤大概分为下面两部分

  1. 进攻羰基
  2. 质子转移

2.α-活泼氢的反应

醛、酮的α-氢受到羰基影响,酸性增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知识点

1.α-氢的酸性

α-氢的酸性强弱取决于与α-碳相连的官能团的吸电子能力,吸电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强。

例如下面的官能团:

  • 硝基( N O 2 NO_2 NO2)
  • 羰基( C = O C=O C=O)
  • 酯基( − C O O − -COO^- COO)
  • 氰基( C N − CN^- CN
2.羟醛缩合

两个含有α-氢的醛可以在酸或碱的催化下,相互结合形成β-羟基醛,这成为羟醛缩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醛、酮在酸或者碱的催化下,卤素取代α-氢,可得一卤代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习题

1.卤代反应和卤仿反应
题1:溴分子和带有α-氢的酮

在羧酸的催化下,取代羰基的α-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2.卤酸盐与α-碳上连有甲基的仲醇

可以理解为:

  • N a O C l NaOCl NaOCl氧化羟基,使其变成酮,并且三个α-氢都被卤代。
  • 由于卤素原子的吸电子作用增强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在碱性环境下受到 O H − OH^- OH的进攻,导致碳碳键断裂,然后,羰基( C = O C=O C=O)与氢氧根( O H − OH^- OH)结合变成了羧基( C O O H COOH COO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资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羟醛缩合
  1. α-氢被氢氧根的进攻生成碳负离子
  2. 碳负离子又进攻另一头的羰基后形成
  3. 然后再夺取水中的氢质子,生成β-羟基醛
  4. 然后羟基被稀氢氧化钠水解成双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一句话概括:醛和酮的α-氢较为活泼,

3.氧化反应

知识点

1.醛的氧化

醛可以被强氧化剂(高锰酸钾,重铬酸钠)和托伦试剂氧化成羧酸。

  • 与托伦试剂反应会产生银,也就是银镜反应
  • 脂肪醛斐林试剂反应会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芳香醛则不会反应,可用于区分两种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酮的氧化

酮可以被强氧化剂氧化,但是不能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氧化,这个特点可以区分醛和酮
氧化种发生的碳链断裂发生在羰基的α-碳上。

制备的应用:环己酮氧化制备己二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习题

醛的氧化
题1.银镜反应

托伦试剂弱氧化剂能氧化醛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 醛能被强氧化剂弱氧化剂氧化成羧酸,但是斐林试剂仅能氧化脂肪醛不能氧化芳香醇
  • 酮只能被强氧化剂氧化,不能被托伦试剂以及斐林试剂氧化

4.还原反应

知识点

1.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克莱门森还原法(酸性环境,浓盐酸 + 锌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沃尔夫-基希纳-黄鸣龙还原法(碱性环境,肼和氢氧化钾)

对酸不稳定的化合物使用,同样能将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特点是有氮气放出。

2.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催化氢化

N i Ni Ni P d Pd Pd P t Pt Pt等的催化剂下,羰基被氢气氢化,得到相应的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金属化物还原

两种方法:

  • N a B H 4 / 乙醇 NaBH_4 / 乙醇 NaBH4/乙醇
  • L i A I H 4 / 乙醚 LiAIH_4 / 乙醚 LiAIH4/乙醚无水条件(因为 L i A I H 4 LiAIH_4 LiAIH4极易水解)

注意

  • 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都不能被上述两种氢化物还原。 N a B H 4 NaBH_4 NaBH4无法还原羧基和酯基。而 L i A I H 4 LiAIH_4 LiAIH4则可以。

本质

  • 氢负离子与羰基亲核加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习题

催化氢化

克莱门森还原法,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金属化物还原

用金属氢化物将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 锌汞浓盐酸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 沃尔夫-基希纳-黄鸣龙还原法性条件下将羰基还原成亚甲基
  • 催化氢化,将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 金属氢化物,将羰基还原成醇羟基

5.α-β不饱和醛、酮

知识点

1.亲核加成

亲核试剂进攻羰基,与羰基的碳原子连接,然后质子与氧原子连接。

  1. 氢氰酸亚硫酸氢钠加成:

    • 1-4加成为主
  2. 有机炔钠(例如 C H ≡ C N a CH \equiv CNa CHCNa)、有机锂化合物(例如 P h L i PhLi PhLi)加成:

    • 1-2加成为主
  3. 格氏试剂加成:

    • α-β不饱和醛、酮的体积较小时,以1-2加成为主
    • α-β不饱和醛、酮的体积较大时,以1-4加成为主

至于对α-β不饱和醛、酮体积大小的判断,请看下图。

注意

  • 1-4加成的时候,如果在1号位置上加成的是质子,将会发生互变异构,因此这里1-4加成的结果中,质子会加到3号碳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迈克尔加成

α-β不饱和醛、酮跟碳负离子进行1-4共轭加成反应称为迈克尔加成。

迈克尔加成亲核加成

区别在于:

  • 亲核加成是亲核试剂直接在α-β不饱和醛、酮的对应位置进行加成
  • 迈克尔加成是亲核试剂攻击碳原子产生碳负离子,然后α-β不饱和醛、酮的4号位置与这个碳负离子连接。

共同点在于:

  • 迈克尔加成也会出现互变异构,导致原本加成在1号位上的氢质子最后来到了3号位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习题

1.亲核加成

体积较小时,以1-2加成为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

酸性

知识点

1.酸性

羧酸的酸性比碳酸,酚要强。
在脂肪族一元羧酸中,甲酸的酸性最强。

关于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的影响:

  • 烷基的给电子诱导效应不利于羧酸根的负离子负电荷分散,导致稳定性降低,酸性降低,烷基的给电子诱导效应越强,酸性越弱

  • 如果取代基是硝基、氰基、醛基等吸电子诱导效应,羧酸的酸性会得到增强。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酸性越强

  • 吸电子诱导效应大小关系:
    N O 2 > C N > C H O > C O O H > F > C l > B r > 三键 > O C H 3 > O H > C 6 H 5 > 双键 > H NO_2 > CN > CHO > COOH > F > Cl > Br > 三键 > OCH_3 > OH > C_6H_5 > 双键 > H NO2>CN>CHO>COOH>F>Cl>Br>三键>OCH3>OH>C6H5>双键>H

  • 给电子诱导效应大小关系:
    ( C H 3 ) 3 C > ( C H 3 ) 2 C H > C H 3 C H 2 > C H 3 > H (CH_3)_3C > (CH_3)_2CH > CH_3CH_2 > CH_3 > H (CH3)3C>(CH3)2CH>CH3CH2>CH3>H

  • 上述的基团的酸性增强或降低的效果是可以由多个基团叠加的。

相关资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的速率受到反应物的构造的影响。总的来说,构造越复杂,空间位阻越大,反应越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α-氢的反应

相关习题

1.酸性
题1

羧基、烯烃、炔烃都是吸电子诱导效应基团,它们的关系是: 羧基 > 炔烃 > 烯烃 羧基 > 炔烃 > 烯烃 羧基>炔烃>烯烃,并且它们对酸性的增强效果是可以叠加的。

按照上文讲解酸性上的关系理解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酯化反应
题1

苯甲酸(1)没有取代基,因此它的羰基碳的电正性相对于其衍生物来说最高。这意味着它对亲核试剂的丙醇来说更加活跃。

对于2,4,6-三甲基苯甲酸(2)和2,4-二甲基苯甲酸(3),甲基是给电子基团,会通过诱导效应(+I效应)向羰基碳原子提供电子密度。这会减少羰基碳的电正性,从而降低羧酸与醇的反应速率。由于2,4,6-三甲基苯甲酸具有三个甲基基团,其给电子效应比2,4-二甲基苯甲酸的两个甲基基团更强,因此2,4,6-三甲基苯甲酸会有更低的反应速度

因此,这些酯化反应的速度排序(由快到慢)是:

(1)苯甲酸 >(3)2,4-二甲基苯甲酸 >(2)2,4,6-三甲基苯甲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题2
  • (1)CH3OH (甲醇) 是一个一级醇,拥有一个甲基作为唯一的取代基。
  • (2)CH3CHOHCH2CH3 (异丙醇) 是一个二级醇,拥有一个更大的立体障碍。
  • (3)CH3CH2CH2OH (正丙醇) 也是一个一级醇,但分子较甲醇更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