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内核与宏内核

      传统意义下的操作系统,其内核应具备多个方面的功能或成分,既包含用于管理属于应用层的“进程”的成分,如进程管理,也包含为这些进程提供各种服务的成分,如进程间通信,设备驱动和文件系统等等。内核中提供各种服务的成分与使用这些服务的进程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一种典型的“Client/Server”的关系。其实,这些服务提供者并不一定非得留在内核中不可,它们本身也可以被设计并实现某些“服务进程”,其中必须要留在内核中的成分其实只有进程间通信。如果把这些服务提供者从内核转移到进程的层次上,那么内核本身的结构就会大大减小和简化。而各个服务进程,既然已从内核中游离出来,便可以单独设计,实现以及调试,更重要的是可以按实际的需求来配置和启动。这就是"微内核(Micro-Kernel)的思想。特别是对于一些专用的系统,主要是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微内核的思想就很有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通常这些系统都不带磁盘,整个系统都必须放在EPROM中,常常受到存储空间的限制,而所需要的服务又比较单一和简单。所以,几乎所有的嵌入式系统和实时系统都采用微内核,如PSOS,VxWorks等。当然,微内核也有缺点,将这些服务的提供都放在进程层次上,再通过进程间通信(通常是报文传提)提供服务,势必增加系统的运行开销,降低了效率。

      与微内核相对应,传统的内核结构就称为“宏内核”(Macro-Kernel),或称为“一体化内核”(Monolithic Kernel)。通用式的系统由于所需要的服务面广而量大,一体化内核就更为合适。此架构的特性是整个核心程序都是以核心空间(Kernel Space)的身份及监管者模式(Supervisor Mode)来运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操作系统架构,如微核心架构或混核心架构等,这些核心会定义出一个高级的虚拟接口,由该接口来涵盖描述整个电脑硬件,这些描述会集合成一组硬件描述用词,有时还会附加一些系统调用,如此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模块来实现各种操作系统服务,如进程管理、共时(Concurrency)控制、存储器管理等。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