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分布式存储系统简介

分布式文件系统原理

本地文件系统如ext3,reiserfs等(这里不讨论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它们管理本地的磁盘存储资源、提供文件到存储位置的映射,并抽象出一套文件访问接口供用户使用。但随着互联网企业的高速发展,这些企业对数据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模式各异,如淘宝主站的大量商品图片,其特点是文件较小,但数量巨大;而类似于youtube,优酷这样的视频服务网站,其后台存储着大量的视频文件,尺寸大多在数十兆到数吉字节不等。这些应用场景都是传统文件系统不能解决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将数据存储在物理上分散的多个存储节点上,对这些节点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配,并向用户提供文件系统访问接口,其主要解决了本地文件系统在文件大小、文件数量、打开文件数等的限制问题。


分布式存储系统典型架构

目前比较主流的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通常包括主控服务器(或称元数据服务器、名字服务器等,通常会配置备用主控服务器以便在故障时接管服务,也可以两个都为主的模式),多个数据服务器(或称存储服务器,存储节点等),以及多个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是各种应用服务器,也可以是终端用户。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归根结底是将将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大量的文件,均匀分布到多个数据服务器上后,每个数据服务器存储的文件数量就少了,另外通过使用大文件存储多个小文件的方式,总能把单个数据服务器上存储的文件数降到单机能解决的规模;对于很大的文件,将大文件划分成多个相对较小的片段,存储在多个数据服务器上(目前,很多本地文件系统对超大文件的支持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如ext3文件系统使用4k块时,文件最大能到4T,ext4则能支持更大的文件,只是受限于磁盘的存储空间)。

 

理论上,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只有客户端和多个数据服务器组成,客户端根据文件名决定将文件存储到哪个数据服务器,但一旦有数据服务器失效时,问题就变得复杂,客户端并不知道数据服务器宕机的消息,仍然连接它进行数据存取,导致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极大的降低,而且完全有客户端决定数据分配时非常不灵活的,其不能根据文件特性制定不同的分布策略。

 

于是,我们迫切的需要能知道各个数据服务器的服务状态,数据服务器的状态管理可分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式,前者是让多个数据服务器相互管理,如每个服务器向其他所有的服务器发送心跳信息,但这种方式开销较大,控制不好容易影响到正常的数据服务,而且工程实现较为复杂;后者是指通过一个独立的服务器(如上图中的主控服务器)来管理数据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向其汇报服务状态来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这种方式简单易实现,目前很多分布式文件系统都采用这种方式如GFS、TFS(http://code.taobao.org/p/tfs/wiki/index/ )、MooseFS (http://www.moosefs.org/ )等。主控服务器在负载较大时会出现单点,较多的解决方案是配置备用服务器,以便在故障时接管服务,如果需要,主备之间需要进行数据的同步。


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基于上图架构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相关原理,工程实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分布式文件系统涉及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图所示。为方便描述以下主控服务器简称Master,数据服务器简称DS(DataServer)。

主控服务器

l 命名空间的维护

Master负责维护整个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并暴露给用户使用,命名空间的结构主要有典型目录树结构如MooseFS等,扁平化结构如淘宝TFS(目前已提供目录树结构支持),图结构(主要面向终端用户,方便用户根据文件关联性组织文件,只在论文中看到过)。

为了维护名字空间,需要存储一些辅助的元数据如文件(块)到数据服务器的映射关系,文件之间的关系等,为了提升效率,很多文件系统采取将元数据全部内存化(元数据通常较小)的方式如GFS, TFS;有些系统借则助数据库来存储元数据如DBFS,还有些系统则采用本地文件来存储元数据如MooseFS。

 

一种简单的实现目录树结构的方式是,在Master上存储与客户端完全一样的命名空间,对应的文件内容为该文件的元数据,并通过在Master上采用ReiserFS来进行小文件存储优化,对于大文件的存储(文件数量不会成为Master的瓶颈),这种方式简单易实现。曾经参与的DNFS系统的开发就是使用这种方式,DNFS主要用于存储视频文件,视频数量在百万级别,Master采用这种方式文件数量上不会成为瓶颈。

l 数据服务器管理

除了维护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Master还需要集中管理数据DS, 可通过轮询DS或由DS报告心跳的方式实现。在接收到客户端写请求时,Master需要根据各个DS的负载等信息选择一组(根据系统配置的副本数)DS为其服务;当Master发现有DS宕机时,需要对一些副本数不足的文件(块)执行复制计划;当有新的DS加入集群或是某个DS上负载过高,Master也可根据需要执行一些副本迁移计划。

 

如果Master的元数据存储是非持久化的,则在DS启动时还需要把自己的文件(块)信息汇报给Master。在分配DS时,基本的分配方法有随机选取,RR轮转、低负载优先等,还可以将服务器的部署作为参考(如HDFS分配的策略),也可以根据客户端的信息,将分配的DS按照与客户端的远近排序,使得客户端优先选取离自己近的DS进行数据存取.

l 服务调度

Master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好客户端的请求,除了一些周期性线程任务外,Master需要服务来自客户端和DS的请求,通常的服务模型包括单线程、每请求一线程、线程池(通常配合任务队列)。单线程模型下,Master只能顺序的服务请求,该方式效率低,不能充分利用好系统资源;每请求一线程的方式虽能并发的处理请求,但由于系统资源的限制,导致创建线程数存在限制,从而限制同时服务的请求数量,另外,线程太多,线程间的调度效率也是个大问题;线程池的方式目前使用较多,通常由单独的线程接受请求,并将其加入到任务队列中,而线程池中的线程则从任务队列中不断的取出任务进行处理。

l 主备(主)容灾

Master在整个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维护文件(块)到DS的映射、管理所有的DS状态并在某些条件触发时执行负载均衡计划等。为了避免Master的单点问题,通常会为其配置备用服务器,以保证在主控服务器节点失效时接管其工作。通常的实现方式是通过HA、UCARP等软件为主备服务器提供一个虚拟IP提供服务,当备用服务器检测到主宕机时,会接管主的资源及服务。

 

如果Master需要持久化一些数据,则需要将数据同步到备用Master,对于元数据内存化的情况,为了加速元数据的构建,有时也需将主上的操作同步到备Master。处理方式可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同步方式将每次请求同步转发至备Master,这样理论上主备时刻保持一致的状态,但这种方式会增加客户端的响应延迟(在客户端对响应延迟要求不高时可使用这种方式),当备Master宕机时,可采取不做任何处理,等备Master起来后再同步数据,或是暂时停止写服务,管理员介入启动备Master再正常服务(需业务能容忍);异步方式则是先暂存客户端的请求信息(如追加至操作日志),后台线程重放日志到备Master,这种方式会使得主备的数据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具体策略需针对需求制定。


数据服务器

l 数据本地存储

数据服务器负责文件数据在本地的持久化存储,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客户每个文件数据分配到一个单独的DS上作为一个本地文件存储,但这种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利用分布式文件系统的特性,很多文件系统使用固定大小的块来存储数据如GFS, TFS, HDFS,典型的块大小为64M。

 

对于小文件的存储,可以将多个文件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块中,并为块内的文件建立索引,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Facebook用于存储照片的HayStack系统的本地存储方式为,将多个图片对象存储在一个大文件中,并为每个文件的存储位置建立索引,其支持文件的创建和删除,不支持更新(通过删除和创建完成),新创建的图片追加到大文件的末尾并更新索引,文件删除时,简单的设置文件头的删除标记,系统在空闲时会对大文件进行compact把设置删除标记且超过一定时限的文件存储空间回收(延迟删除策略)。淘宝的TFS系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对小文件的存储进行了优化,TFS使用扩展块的方式支持文件的更新。对小文件的存储也可直接借助一些开源的KV存储解决方案,如Tokyo Cabinet(HDB, FDB, BDB, TDB)、Redis等。

 

对于大文件的存储,则可将文件存储到多个块上,多个块所在的DS可以并行服务,这种需求通常不需要对本地存储做太多优化。

l 状态维护

DS除了简单的存储数据外,还需要维护一些状态,首先它需要将自己的状态以心跳包的方式周期性的报告给Master,使得Master知道自己是否正常工作,通常心跳包中还会包含DS当前的负载状况(CPU、内存、磁盘IO、磁盘存储空间、网络IO等、进程资源,视具体需求而定),这些信息可以帮助Master更好的制定负载均衡策略。

 

很多分布式文件系统如HDFS在外围提供一套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的获取DS或Master的负载状况,管理员可根据监控信息进行故障预防。

l 副本管理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分布式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会存储多个副本到DS上,写多个副本的方式,主要分为3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客户端分别向多个DS写同一份数据,如DNFS采用这种方式;第2种方式是客户端向主DS写数据,主DS向其他DS转发数据,如TFS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采用流水复制的方式,client向某个DS写数据,该DS向副本链中下一个DS转发数据,依次类推,如HDFS、GFS采取这种方式。

 

当有节点宕机或节点间负载极不均匀的情况下,Master会制定一些副本复制或迁移计划,而DS实际执行这些计划,将副本转发或迁移至其他的DS。DS也可提供管理工具,在需要的情况下由管理员手动的执行一些复制或迁移计划。

l 服务模型

参考主控服务器::服务模型一节


客户端

l 接口

用户最终通过文件系统提供的接口来存取数据,linux环境下,最好莫过于能提供POSIX接口的支持,这样很多应用(各种语言皆可,最终都是系统调用)能不加修改的将本地文件存储替换为分布式文件存储。

 

要想文件系统支持POSIX接口,一种方式时按照VFS接口规范实现文件系统,这种方式需要文件系统开发者对内核有一定的了解;另一种方式是借助FUSE(http://fuse.sourceforge.net)软件,在用户态实现文件系统并能支持POSIX接口,但是用该软件包开发的文件系统会有额外的用户态内核态的切换、数据拷贝过程,从而导致其效率不高。很多文件系统的开发借助了fuse,参考http://sourceforge.net/apps/mediawiki/fuse/index.php?title=FileSystems

 

如果不能支持POSIX接口,则为了支持不同语言的开发者,需要提供多种语言的客户端支持,如常用的C/C++、java、php、python客户端。使用客户端的方式较难处理的一种情况时,当客户端升级时,使用客户端接口的应用要使用新的功能,也需要进行升级,当应用较多时,升级过程非常麻烦。目前一种趋势是提供Restful接口的支持,使用http协议的方式给应用(用户)访问文件资源,这样就避免功能升级带来的问题。

 

另外,在客户端接口的支持上,也需根据系统需求权衡,比如write接口,在分布式实现上较麻烦,很难解决数据一致性的问题,应该考虑能否只支持create(update通过delete和create组合实现),或折中支持append,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l 缓存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文件存取,要求客户端先连接Master获取一些用于文件访问的元信息,这一过程一方面加重了Master的负担,一方面增加了客户端的请求的响应延迟。为了加速该过程,同时减小Master的负担,可将元信息进行缓存,数据可根据业务特性缓存在本地内存或磁盘,也可缓存在远端的cache系统上如淘宝的TFS可利用tair作为缓存(减小Master负担、降低客户端资源占用)。

 

维护缓存需考虑如何解决一致性问题及缓存替换算法,一致性的维护可由客户端也可由服务器完成,一种方式是客户端周期性的使cache失效或检查cache有效性(需业务上能容忍),或由服务器在元数据更新后通知客户端使cache失效(需维护客户端状态)。使用得较多的替换算法如LRU、随机替换等。

l 其他

客户端还可以根据需要支持一些扩展特性,如将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将数据进行压缩后存储降低存储空间使用,或是在接口中封装一些访问统计行为,以支持系统对应用的行为进行监控和统计。


总结

本文主要从典型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出发,讨论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程实现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在系统工程实现时,要考虑的问题会更多。如有问题,欢迎拍砖。


HDFS 架构解析

文以 Hadoop 提供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为例来进一步展开解析分布式存储服务架构设计的要点。

架构目标

任何一种软件框架或服务都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还记得我们在 《分布式存储 - 概述》一文中描述的几个关注方面么?分布式文件系统属于分布式存储中的一种面向文件的数据模型,它需要解决单机文件系统面临的容量扩展和容错问题。

所以 HDFS 的架构设计目标就呼之欲出了:

  1. 面向超大文件或大量的文件数据集
  2. 自动检测局部的硬件错误并快速恢复

基于此目标,考虑应用场景出于简化设计和实现的目的,HDFS 假设了一种 write-once-read-many 的文件访问模型。这种一次写入并被大量读出的模型在现实中确实适应很多业务场景,架构设计的此类假设是合理的。正因为此类假设的存在,也限定了它的应用场景。

架构总揽

下面是一张来自官方文档的架构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见 HDFS 的架构包括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各自清晰的职责划分。

  1. NameNode
  2. DataNode
  3. Client

从图中可见,HDFS 采用的是中心总控式架构,NameNode 就是集群的中心节点。

NameNode

NameNode 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整个文件系统的元信息(Metadata),元信息主要包括:

  • File system namesapce 
    HDFS 类似单机文件系统以目录树的形式组织文件,称为 file system namespace
  • Replication factor 
    文件副本数,针对每个文件设置
  • Mapping of blocks to DataNodes 
    文件块到数据节点的映射关系

在上面架构图中,指向 NameNode 的 Metadata ops 主要就是针对文件的创建、删除、读取和设置文件的副本数等操作,所以所有的文件操作都绕不过 NameNode。除此之外 NameNode 还负责管理 DataNode,如新的 DataNode 加入集群,旧的 DataNode 退出集群,在 DataNode 之间负载均衡文件数据块的分布等等。更多关于 NameNode 的设计实现分析,后面会单独成文详解。

DataNode

DataNode 的职责如下:

  • 存储文件块(block)
  • 服务响应 Client 的文件读写请求
  • 执行文件块的创建、删除和复制

从架构图上看到有个 Block ops 的操作箭头从 NameNode 指向 DataNode,会让人误以为 NameNode 会主动向 DataNode 发出指令调用。实际上 NameNode 从不调用 DataNode,仅仅是通过 DataNode 定期向 NameNode 发送心跳来携带回传的指令信息。

架构图上专门标记了 Rack1 和 Rack2,表明了 HDFS 在考虑文件数据块的多副本分布时针对机架感知作了专门设计,细节我们这里先不展开,更多关于 DataNode 的设计实现分析,后面会单独成文详解。

Client

考虑到 HDFS 交互过程的复杂性,所以特地提供了针特定编程语言的 Client 以简化使用。Client 的职责如下:

  • 提供面向应用编程语言的一致 API,简化应用编程
  • 改善访问性能

Client 之所以能够改善性能是因为针对读可以提供缓存(cache),针对写可以通过缓冲(buffer)批量方式,细节我们这里也先不展开,更多关于 Client 的设计实现分析,后面会单独成文详解。

总结

本来想在一篇文章里写完 HDFS 架构解析的,写着写着发现不太可能。作为分布式系统中最复杂的分布式存储类系统,每一个架构设计权衡的实现细节点,都值得好好推敲,一旦展开此文感觉就会长的没完没了,所以这里先总体过一下,针对每个部分的设计实现细节再以主题文章来详细解析。

参考

[1]Hadoop Documentation. HDFS Architecture
[2]Robert Chansler, Hairong Kuang, Sanjay Radia, Konstantin Shvachko, and Suresh Srinivas. The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分布式存储系统sheepdog


Sheepdog,是由NTT的3名日本研究员开发的开源项目,主要用来为虚拟机提供块设备。

其架构如下:

 

 

 

下面,我们将从架构、模块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下:

 

一、架构图

如上图:

采用无中心节点的全对称架构,无单点故障,存储容量和性能可线性扩展;

新增节点通过简单配置可自动加入(IP:PORT),数据自动实现负载均衡;

节点故障时,数据可自动恢复;

直接支持QEMU/KVM应用;

 

二、模块

 

如上图:

由corosync,完成集群成员管理和消息传递;

由Qemu作为Sheepdog的客户端,提供NBD/iSCSI协议支持;

由gateway实现数据的DHT路由,由storage server数据数据本地存储;

 

三、数据具体存储方式

 

如上图:

以VDI Object存储VM数据,向用户暴露的是一个块设备;

包含4种数据对象:VDI、Data Object、属性对象和用于快照的VM实时状态数据对象;

以4M的小文件方式实现OBS,但很容易基于此扩展,如使用使用库替代4M的小文件;

 

四、集群管理

1. 采用corosync,tot是em协议的一个开源实现。totem协议主要用来实现集群成员管理和可靠顺序传输。

2. corosync通过提供一个CPG API来提供服务。

首先,绑定一个fd到cpg_handle,并注册回调函数cpg_dispatch;

然后将fd注册到epoll;

corosync上消息会触发fd改变,通用epoll触发回调函数cpg_dispatch;

 

这里主要有两个函数,cpg_deliver_fn和cpg_confchg_fn,分别对应sd_deliver和sd_confchg.

 其中,sd_deliver负责集群从corosync给本地发消息,主要是针对VDI进行操作;而sd_confchg主要是对node进行操作,用来监控集群成员变化。

 

五、存储对象管理

集群对象版本epoch;

obj目录下,每个新的epoch要对应创建一个新的目录;

可从epoch恢复数据;

 

六、一致性模型

通过epoll机制保证;

通过数据操作实现强一致性(多副本的写同时成功时,才向client返回); 

 

七、DHT路由

代理路由方式;

由ip:port生成节点编号,做一致性哈希;

 

八、副本放置

一致性哈希;

虚拟节点;

 

如需了解更详细信息,可参考其官网:http://www.osrg.net/sheepdog/



文章转自:

http://blog.csdn.net/it_yuan/article/details/8980849

http://blog.csdn.net/kidd_3/article/details/8154964

http://blog.csdn.net/mindfloating/article/details/47842495








  • 7
    点赞
  • 4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所有部件的集合,包括核心组件以及外设。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中央处理单元 (CPU):作为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内存:包括随机访问内存 (RAM) 和只读存储器 (ROM),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程序和数据供CPU快速访问。 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 (SSD)、光盘驱动器等,用于长期保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以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主板:连接和协调各硬件组件工作,包含芯片组、扩展插槽、接口等。 其他外设:如声卡、网卡、显卡等,提供特定功能支持。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在硬件之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分为两大类: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OS):如Windows、macOS、Linux、Unix等,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的基础平台,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 驱动程序:为特定硬件设备提供接口,使操作系统能够识别和控制这些设备。 实用工具:如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文件管理器等,协助开发、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系统。 应用软件: 办公套件:如Microsoft Office、LibreOffice,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工具。 专业软件:如AutoCAD(工程制图)、Adobe Creative Suite(图形设计与多媒体编辑)、MATLAB(数值计算与数据分析)等,针对特定行业或任务的专业应用。 互联网应用:如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平台等。 游戏:休闲游戏、网络游戏、模拟游戏等各类娱乐软件。 信息系统: 在企业、机构或组织中,信息系统是指由硬件、软件、人员、数据资源、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的系统。这类系统包括: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用于创建、维护和查询结构化数据。 企业资源计划 (ERP):整合企业的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生产等多方面管理功能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 (CRM):用于管理与客户互动的全过程,提升销售、营销和服务效率。 供应链管理 (SCM):优化供应链流程,包括采购、库存、物流、分销等环节。 决策支持系统 (DSS):辅助决策者分析复杂问题,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建议。 网络系统: 包括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互联网 (Internet) 等,通过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以及通信协议(如TCP/IP),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分布式系统: 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系统。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负载均衡等优点,如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系统等。 安全系统: 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攻击、未经授权访问、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的措施和工具,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加密技术等。 综上所述,计算机领域的“系统”概念广泛涉及硬件架构、软件层次、信息管理、网络通信、分布式计算以及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复杂生态系统
第一章 1、世界上第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SDD—1是由美国计算机公司(CCA)于1976年至1979年 在DEC—10和DEC—20计算机上实现。 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产物 3、12条规则既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同等重要的,完全实现难度很大。 4、实现和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绝对不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简单结合。分布式数 据库系统虽然基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但却有它自己的特色和理论基础。 5、一些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产品,如Oracle,Ingres,Sybase,Informix,IBM DB2等 6、关系技术是分布式技术的一个先决条件。 7、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 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不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 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 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 8、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被计算机网络连接的每个逻辑单位是能够独立工作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称为站点也称为结点。 9、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用户或一个应用如果只访问他注册的那个站点上的数据 称为本地(或局部)用户或本地应用;如果访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中的数据, 称为全局用户或全局应用。 10、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用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物理分布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具有物理分布性,这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的最大差别之一 (2)逻辑整体性:区别一个数据库系统是分散式还是分布式,只需判断该数据库系统是 否支持全局应用 (3)站点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 的应用(局部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11、数据分布透明性是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是如何被逻辑分片的,不必关心数据及其片 段是否被复制及复制副本的个数,也不必关心数据及其片段的物理位置分布的细节,同 时也不必关心局部场地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 12、增加数据冗余度方便了检索,提高了系统的查询速度、可用性和可靠性,但不利于 数据的更新,这将增加系统维护的成本 13、按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分类 (1)同构型:同构同质型、同构异质型 (2)异构型 14、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全局控制系统类型分类:全局控制集中型DDBS、全局控制分 散型DDBS、全局控制可变型DDBS 15、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中,除了计算机本身的硬件和软件外,主要成分有:数据库DB 、数控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管理员DBA。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次基础上做了扩充:数据 库分为局部DB和全局DB;数据库管理系统分为局部DBMS和全局DBMS;数据库管理员分为 局部DBA和全局DBA 15、分布式数据库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于应用所需要的数据的集合,称为应用数 据库,它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主体;另一部分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结构的定义,以及全局 数据的分片、分布的描述,称为数据字典、数据目录或元数据 16、局部数据目录是指本站点中的局部数据字典,而全局数据目录就是全局数据字典, 又称网路数据,是提供全局数据的描述和管理的相关信息,如数据的结构定义,数据的 分片、分布处理、授权、事务恢复等的必要信息 17、数据分片有三种基本方法:水平分片、垂直分片、混合分片 18、定义各类片段要遵守的规则:完备性条件、可重构条件、不相交条件 19、所谓数据分布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的计算机存储设备上 ,而是根据需要将数据划分成逻辑片段,按某种策略将这些片段分散地存储在各个站点 上 20、数据分布的策略有:集中式、分割式、复制式、混合式 21、集中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内模式、模式、外模式 22、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模式结构:(1)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2)全局概念层:全 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分配模式(3)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4)局部内层:局 部内模式 23、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 (1)查询处理模块":查询处理模块至少由两部分组成:查询分析和优化处理 (2)完整性处理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规则,处理多副本 数据的同步更新等 (3)调度处理模块 (4)可靠性处理模块 24、(分布式中)所谓数据分布独立性是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 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 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 25、分布透明性有三层: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26、分片透明性是分布透明性的最高层。当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片透明性时,用户编写 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不必考虑数据的逻辑分
计算机硬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所有部件的集合,包括核心组件以及外设。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中央处理单元 (CPU):作为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进行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 内存:包括随机访问内存 (RAM) 和只读存储器 (ROM),用于临时或永久地存储程序和数据供CPU快速访问。 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 (SSD)、光盘驱动器等,用于长期保存大量的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等,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以及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主板:连接和协调各硬件组件工作,包含芯片组、扩展插槽、接口等。 其他外设:如声卡、网卡、显卡等,提供特定功能支持。 计算机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指在硬件之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的集合,分为两大类: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OS):如Windows、macOS、Linux、Unix等,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提供公共服务、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的基础平台,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桥梁。 驱动程序:为特定硬件设备提供接口,使操作系统能够识别和控制这些设备。 实用工具:如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文件管理器等,协助开发、维护和管理计算机系统。 应用软件: 办公套件:如Microsoft Office、LibreOffice,包括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工具。 专业软件:如AutoCAD(工程制图)、Adobe Creative Suite(图形设计与多媒体编辑)、MATLAB(数值计算与数据分析)等,针对特定行业或任务的专业应用。 互联网应用:如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媒体平台等。 游戏:休闲游戏、网络游戏、模拟游戏等各类娱乐软件。 信息系统: 在企业、机构或组织中,信息系统是指由硬件、软件、人员、数据资源、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用于收集、处理、存储、分发和管理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业务运营和战略规划的系统。这类系统包括: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用于创建、维护和查询结构化数据。 企业资源计划 (ERP):整合企业的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生产等多方面管理功能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 (CRM):用于管理与客户互动的全过程,提升销售、营销和服务效率。 供应链管理 (SCM):优化供应链流程,包括采购、库存、物流、分销等环节。 决策支持系统 (DSS):辅助决策者分析复杂问题,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建议。 网络系统: 包括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互联网 (Internet) 等,通过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等网络设备,以及通信协议(如TCP/IP),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 分布式系统: 由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系统。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可扩展性、负载均衡等优点,如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系统等。 安全系统: 旨在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攻击、未经授权访问、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的措施和工具,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加密技术等。 综上所述,计算机领域的“系统”概念广泛涉及硬件架构、软件层次、信息管理、网络通信、分布式计算以及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它们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复杂生态系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