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意见书


一.业务背景

11 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11 引言

我国企业MIS建设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些中大型企业搞MIS已有五到十年的经验,不少新建企业正打算高起点地建立高水平的MIS。实际上,企业的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上,信息设备不断降价,信息技术更加成熟,一大批企业在搞信息系统集成或重建;研究开发机构适应这种需要投入了很大力量,致力于解决信息系统集成的策略、方法和工具等问题;一些大的信息服务公司纷纷成立或加快发展,正在由设备供应商变为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整体方案的咨询服务者。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引进和运用的。

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企业MIS建设带来了新的压力、新的动力和真正的机会。站在新一轮起飞点上的企业,要想用好新的机遇和新的环境条件搞好MIS建设,就要求业务领导和信息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认识,转变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思维,总结经验与学习先进理论相结合,发挥自身主动性与运用技术市场相结合,明确提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任务,搞好高层的构思和总体规划,并把它作为"九五"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实现。

112 诺兰模型的修正与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特征

理查德·诺兰(Richard Nolan)于70年末提出的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六阶段(起步、扩展、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模型,是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早期研究的重要成果。交通部信息系统专家组曾系统地引进和推广了诺兰模型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信息系统发展起到一定指导和推动作用。

9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IT)的迅速发展和集约化管理需求的日趋强烈,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的研究研制日益活跃。早期的研究集中于数据处理组织机构的管理和行为的侧面,而没有更多地研究各种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全组织的发展要素而与经营管理相融合的策略。因此,从国际上看,诺兰模型不再适合今天的集成化环境。

当代的研究结果指出,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长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是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组织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和及时性均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这四个发展阶段是:

. 起步阶段(60年代,70年代);

. 增长阶段(80年代);

. 成熟阶段(80年代,90年代);

. 更新阶段(90年代中期,21世纪初期)。

决定这些阶段的特征有五个方面,每个阶段的具体属性还很多,总括起来有100多个不同属性。这些特征和属性可用来帮助一个企业来确定自己在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中所处的位置。这五个特征包括:

· 技术状况;

· 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

· 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 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文化;

· 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我们把上述关于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的四阶段、五特征模型称为米歇(Mische)模型,见图1.1


1.1 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的米歇(Mische)模型

米歇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和开发机构把握自己的发展水平,了解自己的IT综合应用在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中所处的位置,是研究一个企业的信息体系结构和制定变革途径的认识基础,由此才能找准这个企业建设现代信息系统的发展目标。

113 集成化MIS与重建工程

调查表明,目前许多企业运行的MIS,在开发时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构思和详细规划,以及深入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结合起来;而在考虑系统集成时,一般都偏重于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这似乎是花大钱而可立即见"业绩"的解决方案,而实际上,根本达不到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目的。

参照米歇模型,可以发现企业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标志,是建成集成化开放性的信息系统(Integrated-Opened Information SystemsIOIS),即在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与业务伙伴的业务沟通方面,综合地用好信息技术。以港口为例,起步阶段搞了一些作业票统计之类的数据处理应用;增长阶段开始建立MIS,不仅应用面扩大了,而且数据的管理也加强了;成熟阶段要求内部计算机应用高度集成化,同时,自动化地与外域进行信息交换,即与经贸、运输、场站等业务伙伴,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以及代理、银行、保险等中介服务部门之间的信息的自动交换,从而体现港口作为交通运输的水陆换装作业枢纽的最大特点。实际上,这种开放性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的集成。这种MIS作为现代化港口的重要设施和软环境,能全面支持港口的高效率、高效益运作。

进入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界竞争日趋激烈,新的、成熟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这两方面的迅速变化要求在新的高度上考虑MIS的建设。许多研究成果和几年来的实践都表明:对于有一定应用基础和一些分散的MIS的企业来说,信息系统的集成并不是继续维护优化和搞些接口联接的问题,而是以重新规划、设计、建造信息基础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的重建工程(Information Systems ReengineeringISR);与之同步、甚至为其先导的,则是业务过程的重建工程(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应该看到,BPR是指对经营方式、部门界限和管理机制进行根本性的结构改革,要经过严格评估,抛弃过时的处理方式,利用最新技术建立新的业务过程。研究表明,近几年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企业搞BPR的成功率并不高,这是因为,BPR项目面临的最大的障碍有:企业管理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投入和领导;对BPR概念的错误理解,使企业主要领导对BPR项目提出不现实的规模和期望;变革阻力在企业里到处都有,大多数在中层管理部门。由此可见,要搞全企业MIS的集成和业务过程重建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和风险的,只有经过管理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在条件充分时才能进行。

12 IRP产生前理论背景

121 面向对象的信息工程

不论是米歇模型关于MIS集成的发展特征,还是我们多年来在MIS开发中着重抓好信息资源管理(IRM)工作的经验,都说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与核心任务是数据集成,或者说是标准化、规范化的信息资源管理,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和运行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我们认为,80年代初由詹姆斯·马丁(James Martin)创立的“信息工程”(Information EngineeringIE)的理论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企业的数据集成问题;马丁在93年的专著中提出并加以详细论述的“面向对象的信息工程”(OOIE),则是将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与信息工程的结合,是建立全企业集成化MIS的有效方法。

“面向对象的信息工程”(OOIE)将全企业范围的MIS建设工作划分为四个阶段:

. 企业规划。高层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采用全局的观点识别企业目标和关键成功因素,研究关键信息流,划分业务域,构思全企业范围的MIS集成问题。

. 业务域分析。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员组成的联合需求计划(JRP)小组对每一业务域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建立业务域的对象和事件的详细模型。

. 系统设计。由联合应用设计(JAD)小组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出系统的类(classes)和方法(methods), 用责任驱动设计(Responsibility-driven design)来详细分析类的行为,同时开发快速原型和演示系统,以便及时获得用户的返馈信息。

. 建造。尽量使用编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和可重用的类库,以提高系统建造的速度和质量。

OOIE四个阶段开发模型如图1.2的“金字塔”所示。这是一种从全企业范围的规划到业务域分析、系统设计,然后再进行建造的较严谨的开发方法论,其技术关键是集成化的元库(Repository)和基于它的I-CASE工具组。正是这套工具支持了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实现,建立可重用类库和进行开发人员的工作协调。


1.2 OOIE的金字塔

122 数据管理理论

而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DA)理论总结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数据管理标准化方面的经验,主要观点有:

1)      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来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2)      数据元素是嘴小的信息单元,数据管理工作必须从数据元素标准化做起;

3)      企业数据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是集中控制和管理数据定义,建立全企业数据管理基础标准和规范化的数据结构,协调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员和用户实施数据管理标准规范;

4)      数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复杂的工作,会遇到许对困难,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效果。

二.信息资源规划概要

21  信息资源规划定义

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或政府职能服务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其核心是运用上面提到的詹姆斯·马丁的先进的信息工程和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开发。目前,我国众多企业纷纷上马ERPSCMCRM等管理软件,其核心是管理好企业内部、外部的生产经营和客户的信息资源。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与人、财、物资源一样,都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显然,搞好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提是,首先搞好信息资源规划。以制造业为例,不论产品设计、材料配件采购、加工制造和总装,还是销售和客户服务等等过程,无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通和运用。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企业在实施ERP等管理软件时,IRP先行,将为系统最终成功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从实践方面,信息资源规划作为工程技术,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支持工具等内容。进行IRP的过程就是企业梳理业务流程,搞清信息需求,建立企业信息标准和信息系统模型;用这些标准和模型来衡量现有的信息系统及各种应用,符合的就继承并加以整合提升,不符合的就进行改造优化、选购或重新开发。

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规划的要点有:
  (1)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从而落实企业数据环境的改造或重建工作。
  (2)工程化的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案,在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两个阶段的规划过程中执行有关标准规范。
  (3)简化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方法,确保其科学性和成果的实用性。
  (4)组织业务骨干和系统分析员紧密合作,按周制定规划工作进度计划,确保按期完成规划任务。
  (5)全面利用软件工具支持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将标准规范编写到("固化到")软件工具之中,软件工具就会引导规划人员执行标准规范,形成以规划元库(Planning Repository,简称PR)为核心的计算机化文档,确保与后续开发工作的无缝衔接。

2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模式

2. 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模式

通信网和计算机网固然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物理基础,但其运行和维护只需要少数的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而信息资源网则需要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相结合,进行深入细致的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特别是需要建立在信息主管(CIO)统一领导下的、由一大批专职和兼职数据管理员组成的信息资源管理队伍。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般来说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来实现的。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孤立运行的应用系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虽然对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系统集成化信息系统是指能实现企业内各部门信息共享,能与企业外部的客户、供应商和业务伙伴进行信息自动交换的系统,包括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商务等应用系统。集成化信息系统必须架构在信息资源网之上,才能实现信息的快捷流通和共享,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差不多是花大价钱买来的,而信息资源网不是仅靠花钱就可以买得到的。长期以来,信息资源网的建设没有得到普遍重视,以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一些通信网和计算机网上信息混乱、信息贫乏、甚至无信息"跑空车"的怪现象。   提炼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模式,有助于全面把握并切实抓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工作,走出"重硬轻软""重软件轻数据"的认识误区。

23 从发展战略规划延伸到信息资源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已经制定了未来3-5年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了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或正在着手制定信息战略规划。从一些企业的信息战略规划的内容和实施效果看,主要问题是:

(1)侧重网络建设规划,在构筑方案和设备选型等方面过细,而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规划过粗,甚至没有;

(2)信息资源整合只提出空泛的目标,数据中心建设和数据集中管理等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缺少数据标准化建设方面的规划;

(3)应用系统规划没有制定业务流程重组和总结提升先进管理模式的策略,缺少如何集成已有应用系统的办法,在新应用软件系统(主要是ERP软件)选型方面描述过细,甚至形成"企业信息化=网络+ERP"的错误模式。

实际上,这些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不是网络搭建、设备和应用软件选型,而是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类信息变成网络化的有效信息资源来充分利用,将分散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关键,是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IRP)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延伸,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图2.2给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信息战略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的关系。

信息资源规划(IRP)侧重于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化开发的策略方法制定。概括说,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有三项:

(1)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

(2)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

(3)建立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IRM)的基础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IRP)的作用是:

(1)帮助理清并规范表达用户需求,落实"应用主导"的原则;
  (2)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已有应用系统的集成和集成化的系统开发;

(3)指导SCMERPCRM等应用软件的选型并保证成功实施。

2.2.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信息战略规划和信息资源规划的关系

24 IRPERP之间的关系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利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建立现代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快捷流通和有效服务,实现资金流、物流和工作流的整合,达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来实现的。在现代企业中,没有反应快捷的现代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有效地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降低生产或服务的成本,提高质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现代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以全面、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IRP)为基础工程和先导工程。




n        IRPERP的关系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应用软件。这种软件理念的形成发展过程,是从物料需求计划(MRP)到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再到企业的人、财、物等多种资源的整合优化。人们容易看到的是这种管理软件功能的扩展,不容易看到的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发展过程:MRP需要实现生产计划信息与原材料供应信息的共享,MRPⅡ进而需要实现与设备、员工等信息的共享,直到ERP需要实现与市场、价格、成本等信息的共享。

  IRPERP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其中包括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在内的种种应用软件,只有架构在信息资源规划方案/信息标准之上,才能在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挥所期望的作用。由此可见,IRPERP实施成功的保证,IRP能为企业和ERP开发商架起沟通与共赢的桥梁。

n        ERP引进与实施风险

  如果企业要引进某一套ERP管理软件系统,企业信息化领导和信息主管(CIO)至少要很切实地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当前的管理模式与这套应用软件的管理模式有多大差距?按照这套应用软件的管理模式重构业务流程的难度和风险有多大?完全采用要引进的这套应用软件系统,还是选用其部分模块?如果采用要引进的应用软件系统或其部分模块,那么与企业现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有多少?这些接口由谁来做,软件供应商做,还是企业自己?

  其实,在上述问题中还隐藏着更为关键性的技术-管理问题: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没有建立起来?如果企业还没有完善的信息标准,打算结合新软件的引进建立吗?软件供应商能否提供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服务?如果企业有了信息标准,怎样解决企业的信息标准与引进软件系统中有关标准之间的矛盾?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资源规划(IRP)来解决,否则,就心中无数。我们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深刻体会到,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无论是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之上,都应该由企业把握信息资源标准的主动权。只有做好奠基性、先导性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才能建立起集成化、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n        IRP是基础工程

  信息资源规划(IRP)的重要作用在于解决企业信息化的两类问题。

  第一类:系统集成(Integration)问题。这类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Intranet),接入了国际互联网(Internet)并建立了网站,计算机应用已有相当的基础,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如何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与实现系统集成?

  第二类:系统重建(Reengineering)问题。新建的企业需要建立新一代信息网络,或者企业原有信息系统陈旧落后需要重建,整套引进ERP软件能否成功?

  要解决这两类问题,都需要进行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然后,根据统一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来实施不同的应用软件项目。

  1.整合应用项目:对于已成熟应用的系统,既要继续使用,又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需要建立少量的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数据,即通过数据集成实现新老应用系统的整合。

  2.改造应用项目:对于已成熟应用的系统,如果建立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数据,其接口工作量庞大且复杂,就应该按新的统一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改造老的数据结构,也相应地修改应用程序。这实际上是不通过接口实现数据集成。 
  3.定制应用项目:要求开发商按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为企业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4.购入应用项目:选购能与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都“对上号”的应用软件。一般要求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都相符十分困难,需要与供应商协商解决部分的定制或改制,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5.新开发应用项目:完全按统一规划建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组织自行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

  总之,企业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或引进,必须在搞好信息资源规划(IRP)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重在实效,分门别类处理,不可简单照搬所谓“先进软件”。这些,都需要企业信息主管(CIO)认真切实把握。

四.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必要性

目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领导、信息中心负责人(CIO)和信息化建设骨干们,都已经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要获得成功,首先就要做好总体规划。但是,有些单位的总体规划从调研到讨论制订、到项目审批通过,再到最终实施,常常几年过去了,需求发生变化,技术设备也已更新换代,规划显然已经“过时”,没有充分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

n        走出总体规划误区

  长期以来,不少企业在进行MIS开发时注意了总体规划工作,但是没有抓住重点,结果使总体规划没有发挥所预想的作用。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企业把“总体规划”搞成了计算机选型规划,费了不少功夫做完计算机系统的选型论证,“总体规划”也就算搞完了;90年代初中期,他们把“总体规划”搞成了局域网配置与设备选型规划;90年代后期至今,企业网配置方案的论证,成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规划,难免随着项目建设审批等时间的延滞而“落伍”。此外,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很少将总体数据规划列为总体规划的主体。

  如何理解总体数据规划?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不少人认为,有了企业网上灵便的Web页面浏览、查询和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就解决了企业内外的信息流问题,就不需要搞什么总体数据规划。其实,不论是企业内各职能区域间的信息交换,还是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仅靠Web页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再说,在各处上网填入的查询请求信息,是通过网络传输到网络中心,经过对网络中心数据库的检索,才能以动态Web页面的形式返回。企业内各职能区域间信息流通最快捷的机制是存取共享数据库;企业与外部信息流通最快捷的机制,如果有高性能通信网的支持,也是共享数据库完成数据存取。由此可以看出,要真正实现企业内外信息的流动、共享和应用,需要面对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起结构稳定、信息丰富、更新及时的共享数据库。

  总体数据规划的实质,就是运用信息组织技术,将企业多年来所积累的结构不合理、数据冗余混乱的“数据库”进行规范化的重组织工作,从而取消或极大地减少数据接口,实现基于高档次数据环境的系统集成。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把总体数据规划列为重点内容。而且,我们还要强调,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是建立在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之上的,既要搞好总体数据规划,又要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资源规划。

n        面对两个老大难问题

  如何进行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主要可以概括为“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两种模型”是指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一套标准”是指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实际上是用户需求的综合反映和规范化表达;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之中。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长期解决不好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用户讲不清需求,分析人员所做的“需求分析”并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信息资源规划强调将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紧密结合起来--需求分析是系统建模的准备,系统建模是用户需求的定型和规范化表达。我们在进行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内容(而不是按照现行的机构部门)划分出一些“职能域”;然后由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组成的一些小组,分别对各个职能域进行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进而建立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逻辑框架。在做业务流分析的时候,要注意识别主要业务过程,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即与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在做数据流分析的时候,要调研分析职能域之间、职能域内部、职能域与外单位间的数据流,而且要做出流量的估算。只有经过这样过细的调研分析,才能进行科学的综合,得出模型化的认识,使企业领导、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在信息化建设“要做什么”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老大难”问题,是缺乏数据标准化管理。首先是数据定义和编码没有统一标准,不同的程序员、或者同一个程序员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个数据对象起了很多不同的名称,诸如“设备代码”、“设备号”、“设备编号”等等,这种冗余混乱,会从基础上把系统搞乱。如果一个城市的电话号码没有统一的标准,那就不会有拨号的自动交换,只好回到早期接线员时代。企业信息系统中充斥着这些混乱的数据,肯定不会支持管理的科学化。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呢?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开始进行数据标准化管理工作。我们可以结合数据流的调研分析,做好基础的数据标准化工作,进而落实到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化。做好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意义在于: 
  1、帮助理清并规范表达用户需求,落实“应用主导”。贯彻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主导”方针,前提是要摸准用户需求。只有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才能通过分析和建模真正反映用户的需求。

  2、整合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应用系统集成。“信息孤岛”产生的技术原因,是缺乏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就是开始建立数据标准的过程,从而为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应用系统集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指导SCMERPCRM等应用软件的选型并保证成功实施。企业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两种模型和一套标准”,就有了应用软件选型与实施的主动权,否则,虽然经过管理咨询、多方考察和论证,由于自己心中无“数”,容易犯“削足适履”错误。

n        两类人员密切合作

传统的“总体规划”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认为开发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是纯技术工作,完全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完成,业务人员基本上不沾边。实际上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要求业务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只有他们才对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问题有发言权,由他们提出的系统功能和信息服务的要求,才具有系统开发的推动力。但是,业务人员需要分析人员的帮助,以便准确、清楚地表述需求;分析人员需要向业务人员学习,深入了解业务运作机理和管理经验,以利于创造性地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实际上,上述信息资源规划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两类人员的密切合作下完成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包括对大量复杂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尤其是在众多人员分小组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定义与理解的一致性。因此,在技术层面上,业务人员与分析人员有效地相互沟通还需要有软件工具的支持。这种工具将信息资源规划的标准、规范和方法“固化”到软件里,使用工具就会引导规划人员去执行标准,建立规范化的技术文档。

n         标准的认识

  信息资源规划(IRP)的基本核心是信息资源管理(IRM)。IRM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新概念。作为IRM理论奠基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霍顿及马钱德等人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内外信息需求的能力来提高管理的效益,即追求“3E--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和Economical(经济)。企业只有从战略高度开发信息资源、科学合理地管理信息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才能在竞争中取胜。而信息资源管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数据管理。威廉?德雷尔认为,没有卓有成效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来全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管理工作必须从最小的信息单元??数据元素的标准化做起;企业中要设立数据管理部门来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数据的定义和结构的规范化,指导协调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人员执行标准和规范;数据管理标准化是长期的工作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效果。

n        标准的内容

  所谓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是指那些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因而也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基本的标准。根据前面的理论和我们的研究,总结提出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有: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s)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一类数据的总称。数据处理系统中的“职工姓名”、“员工姓名”、“职员姓名”等等,如不加以统一,在用汉语拼音表示其标识时就有ZGXMYGXMZYXM等;而其英文标识就可能是EMP-NAMENAME-OF-EMPLOYEEEMPLOYEE-NMEMP-NM等等。如果采用“职工姓名”这个统一标准,其标识为ZGXMEMPNM,这就是少数的“核心”数据元素;如果开发人员都这样做,可大幅度减少企业数据处理系统中所使用的数据元素的总数,并可大大简化其结构。数据元素的质量是建立坚实的数据结构基础的关键。在数据元素的创建和命名上做整体的考虑,学习化学元素的性质,就可以把握企业里有限数目的“核心”数据元素,这就需要建立数据元素标准--数据元素命名标准、标识标准和一致性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Information Classifying and Coding)是标准化的一个领域,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在工业社会中,信息分类和编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美国新兴管理学的开创者莫里斯L?库克说:“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分类和编码,做好简化和标准化工作,才会出现任何真正的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最基础的标准。信息分类就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信息编码就是在信息分类的基础上,将信息对象(编码对象)赋于有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应遵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序列,建立全企业信息系统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某企业销售数据库结构示例

  用户视图(User View)是一些数据元素的集合,它反映了最终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用户视图是数据在系统外部(而不是内部)的样子,是系统的输入或输出的媒介或手段,常用的用户视图有纸面的(单证、报表等)和电子的(屏幕格式、表单等)。在采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环境中,应该大量减少纸面的用户视图,以电子的用户视图取代。为此,应该建立企业的用户视图标准,确定有哪些用户视图,它们的标识、命名规则和组成结构。

  在建立了以上三方面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了。

n        标准的甜头

  让我们举一实际案例,来说明建立和执行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意义。

  山东海化集团通过两个月的信息资源规划,在分析400多个用户视图的基础上,定义提出了40多个主题数据库、180多个基本表、800多个数据元素和80多个信息分类编码(ABC三类)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其中,海化集团全部国内客户的编码标准是:6位国家行政区划代码加上3位顺序码;全部国外客户的编码标准是:“99”后接3位世界国家地区代码加上4位顺序码;产品编码标准则按大、中、小类分段和顺序编码。这样,“销售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如右上表所示。

  有了这样的数据库,就可以进行各种销售分析了。例如,要分析某一月份在辽宁地区的销售情况,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按“客户代码”的前两位子串“21”就过滤出来了。可见,任何复杂的销售分析,都是建立在这种标准化的数据库之上的,而编程技术并不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没有这种统一的、标准化的数据库,分布在国内外众多的销售网点的业务数据,即使有再好的通信网络,数据准确、及时地传输到总部,也是无法实现自动汇总和数据挖掘的。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一般不抓数据管理工作,到了中级阶段就应该开始注意到数据管理工作了。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和执行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来抓数据管理工作。当然,未必需要新设的科、处建制,可以是在信息中心或企管部门中设立的一个专门工作组。数据管理人员要在计算机教育、数据处理经验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2.集中管理各项基础标准。数据管理部门应该控制、指导和协调所有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使用已建立的基础标准,如果有违背的,要通过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加以纠正。

  3.充分估计到强化数据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与企业深化改革同步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克服多种阻力,赢得信息资源管理升档工作的胜利。

  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工作,在发达国家里已有20-30年的历史了,这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我们是在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时候搞信息化的,所以,建立基础标准工作就更加困难,阻力更大,对此,企业信息化主管领导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技术骨干要切实掌握有关技术方法、标准规范。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概述

前面已经提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一类:系统整合问题--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网(Intranet),接入了因特网(Internet)并建立了网站。但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如何将企业上网工程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融合起来,使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的信息流畅通,进而开展电子商务?
  第二类是"系统重建"Reengineering问题--新建的企业需要建立新一代信息网络,或者企业原有信息系统陈旧落后需要重建。如何搞好总体规划设计,组织工程实施,避免重走分散开发或引进失败的老路,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从而高起点、高效率地建设高效益的现代企业信息网络?

51 方法论框架

  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之上。换言之,成功的解决方案是科学方法论的体现。本解决方案的方法论要点是: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工作,其目标是建立企业的信息资源网;
   ·企业信息系统是信息资源网的服务体系,其特征应是网络化和集成化的;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统一过程,在实施中分为两个层次--高层工作和低层工作;
   ·高层工作面向全企业,解决总体规划、标准规范的建立和高层设计问题;
   ·低层工作面向职能域,解决标准规范的实施、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建造问题;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采取工程化的组织方式,分为网络工程、数据库工程和应用软件工程;
  ·两个层次的工作由集成化的软工具来支持,有信息资源规划工具、信息系统设计工具、信息系统生成工具和信息资源管理工具。
  该方法论框架如下图所示。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该方法论由"一个目标""两层工作""三种工程""四个工具"所组成。

52 总体策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第一步,实施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解决方案;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的实施,建立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系统功能模型和系统数据模型。
  第二步,实施企业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53 方案框架:面向对象的信息工程方法(OOIE


  企业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实施框架如上图所示:在信息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通信-计算机网络工程、数据库开发和数据环境建设工程、应用软件开发工程。这些工程是以项目为执行单元进行的,各个项目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制定、实施组织和多方协调。
54 项目类型:科学划分,区别对待
  从应用系统项目来看,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整合应用项目:对于已成熟应用的项目,通过建立简单的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信息,即通过数据集成实现新老应用系统的整合。
  2、改造应用项目:对于已成熟应用的项目,如果建立数据转换接口与新的数据环境交换信息的工作量庞大且十分复杂,则可按新的统一数据模型改造老的数据结构,也相应地修改应用程序。这实际上是不通过接口实现数据集成。
  3、定制应用项目:按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及有关的数据标准,要求开发商为企业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4、购入应用项目:选购能与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对上号"的应用软件。一般要求数据模型和信息标准相符十分困难,要有一定的定制和改制。这需要与供应商协商解决,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5、开发应用项目:完全按统一规划建立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及数据标准自行组织开发、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

55 实施要点: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

n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施要点
  1、根据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形成的、由IRP2000规划工具输出的数据流量化分析结果,得出全企业的各职能域、各统计期/实时的数据存储量和流量,确定网络的基本需求。
  2、设计和建立企业的开放型三层网络架构,制定广域网和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逻辑结构。在保证先进性、可扩展性的前提下,提出既满足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又具有优良的性能价格比的网络系统方案。
  3、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建立信息共享、信息存储、信息综合利用的网络机制。
  4、建立企业内部网(Intranet),使其具有Web浏览查询、Web-DB在线查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等多种功能。与Internet联网,建立企业网站,支持开放的三层数据库结构。
  5、建立企业网络管理制度,建立子网过滤、防火墙等安全机制,确保信息的安全可靠。

n        数据库工程实施要点
  1、逻辑数据库设计根据总体数据规划的数据模型,与业务人员一起进一步审查、修正各主题的基本表;参照业务规范,制定表间关联、列参照性和约束,完成数据一致性设计。
  2、物理数据库设计根据企业所采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特性,在逻辑数据库的基础上生成,并按RDBMS进行规范化设计。
  3、信息分类编码按A类、B类、C类管理,建立企业生产经营主系统代码管理机制,建立和加载编码库。
  4、组织业务数据加载和维护,按信息源和共享要求建立数据维护和备份、转储机制和数据库的安全恢复机制。
  5、支持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兼容企业的多种数据源;分层建立数据汇总与存储机制,设计和建立支持决策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
  6、建立与第三方分析查询工具(如Business Objects 等)的兼容机制,支持数据的抽取、转换等处理。

n        应用软件工程实施要点
  1、应用软件系统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功能建模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实施。
  2、在对企业的业务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模块定位"分析,准确界定应用系统模块功能范围、管理层次和信息加工深度,分清不同管理层次上模块控制和处理功能。
  3、参照总体规划阶段建立的应用系统开发目标、需求分析文档、业务流程规则等,完成各应用系统的框架设计。
  4、根据系统功能模型中程序模块的分类,重点识别可重用的程序模块,建立通用类库,进一步形成构件对象模型。
  5、采用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相结合、黑盒测试与白盒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严格的软件测试。
  6、按照应用软件工程技术文档规范,提交详细的应用系统设计技术文档,包括函数与变量说明、流程说明等。
  7、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用户权限管理、操作日志监控、数据的联机备份复制和恢复机制。
  8、应用系统使用与维护培训,系统优化与维护跟踪,应用系统评估。

56  实施周期

57 方案框图

  (如下图所示

 

六.IRP实施指南

61 目的和意义

为了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化战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需要建立集成化网络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

在正规的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基础上,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用以指导开发集成化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
  2.信息资源规划的意义
  ①全面进行正规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规范化表达运作层、管理层和决策层的信息需求,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做好准备;
  ②通过系统数据建模,理清现有数据库资源的不一致、冗余和复杂接口等问题,建立适应新的信息需求的规范化数据结构,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改造和建立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在系统建模过程中优化管理业务流程,以信息化支持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④采用IRP2000IRA2000软件工具,建立计算机化的企业信息资源元库,用以指导全面的信息系统建设,并建立长期的计算机化辅助设计与管理的基础;
  ⑤在信息资源规划实施过程中,培训业务人员掌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企业自己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62 任务与技术成果

1、定义职能域和外单位
  按信息工程方法论(IEM)关于信息资源规划要面向全部职能域或大部分/主要职能域的原则,信息资源规划的职能域应以企业生产经营主系统为重点,而不是当前机构部门的翻版。
  首次信息资源规划的职能域数目以7±2为宜。
  各职能域的具体划分和定义须经必要的研讨和主管领导确定,并具体列出各职能域与当前机构部门的覆盖关系。
  外单位包括国家、省、市政府部门,客户、供应商和业务伙伴。
2
、各职能域业务分析
  定义描述各职能域;分析并定义各职能域中所包含的业务过程,识别列出各业务过程所包含的业务活动,形成企业的管理业务模型。

3
、各职能域数据分析
  针对每个职能域描绘出一二级数据流程图,从而搞清楚职能之间、职能域内部以及职能域与外单位的信息流;分析并规范化用户视图(单证、报表、屏幕表单等);进行各职能域的输入、存储、输出数据流的量化分析。
4
、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A类编码对象、B类编码对象、C类编码对象)、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
5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型
  基于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优化分析(BPR)进行系统功能建模。系统功能模型由逻辑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组成,成为系统功能结构的规范化的表述。
6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
  系统数据模型由各子系统数据模型和全域数据模型组成,数据模型的实体是"基本表"Base Table),这是由数据元素组成的达到"三范式"3-NF)的数据结构,是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
7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将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联系起来,就是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C-U矩阵),它对控制模块开发顺序和解决共享数据库的"共建问题",均有重要的作用。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所提交的技术成果有:
  一套信息资源规划方案,内容包括:
  (1) 系统目标;
  (2) 全域业务模型;
  (3) 全域用户视图一览表;
  (4) 全域数据流程图(1-DFD2-DFD);
  (5) 全域功能模型;
  (6) 全域数据模型;
  (7) 全域信息分类编码一览表;
  (8) 全域数据元素集;
  (9) 全域数据元素-基本表分布;
  (10) 各职能域/子系统数据流程图(1-DFD2-DFD);
  (11) 各职能域/子系统业务模型;
  (12) 各职能域/子系统用户视图及组成;
  (13) 各职能域/子系统数据流(输出与输入数据流量化分析);
  (14) 各职能域/子系统数据存储(量化分析);
  (15) 各职能域/子系统功能模型;
  (16) 各职能域/子系统数据模型;
  (17) 各职能域/子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63 组织与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尤其是信息资源规划更需要在企业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协调下,组织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合作。
1
、成立信息资源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建议由企业主要领导担任)
  副组长:(建议由企业主管业务的领导担任)
  成 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
  总顾问(乙方):(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
2
、成立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小组
  组 长(甲方执行负责人):(建议由企业信息中心负责人担任)
  副组长(乙方执行负责人):(乙方项目经理)
  甲方业务分析员(业务代表):
  甲方系统分析员:
  乙方系统分析员:
3
、成立职能域规划小组
  每个职能域规划小组由业务负责人、业务代表(熟悉相关职能域业务的专业人员)和系统分析员(甲乙方)组成。
  如下表所示:信息资源规划职能域/子系统规划组

4、技术方法培训
  全体参加规划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有关技术方法、标准规范和软件工具使用的培训。
培训教材: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方法--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
  《信息资源规划工具IRP2000用户手册》
5
、采用计算机软件支持工具
  前述信息资源规划的工程化方法步骤的实施,完全是在软件工具的支持下进行的具体有:
  信息资源规划工具IRP2000
  信息资源管理工具IRA2000;(信息分类编码部分)

64 实施模式与进度计划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是在信息工程方法论(IEM)的指导下,采取工程化方法,执行一定的标准规范实施的。因此,要求实施队伍具有较高的系统分析和建模技术素质,加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采用三种实施模式:
  模式A信息资源规划软件工具产品支持服务模式
  甲方(实施信息资源规划的企业,下同)引进乙方(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培训教材及软件工具),甲方自行实施信息资源规划。
  模式B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咨询模式
  甲方引进乙方信息资源规划技术(培训教材及软件工具)并参加乙方举办的培训班,对合格者授予"信息资源规划员"资格认证书,由信息资源规划员主持或作为骨干实施甲方的信息资源规划。
  模式C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服务模式
  甲方委托乙方为其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技术服务(签署技术服务合同),乙方派专家和技术人员指导并参与甲方信息资源规划实施,在规划过程中培训甲方技术骨干,对合格者授予"信息资源规划员"资格认证书,由信息资源规划员管理甲方信息资源规划方案-技术文档(信息资源元库)。

模式C实施的周计划如下表:

 

七.实施IRP工具介绍

前面所述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包括分析整理大量复杂资料,在众多人员分小组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定义与理解的一致性。尤其资料的存储、修改和后续应用开发更需要规划信息和知识的连续性。为此,整个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需要一种软件工具的支持。

n        IRP工具能做什么

  信息资源规划工具IRP2000是国内开发研制的全面支持企业信息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两个阶段工作的软件工具,其推广应用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通过该软件,可以进行--
  · 业务梳理:支持业务模型的建立,用“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三层列表描述的业务功能结构; 
  · 数据分析:支持用户视图分析(包括登记及组成)、数据项/元素的聚类分析和各职能域输入/出数据流的量化分析;
  · 系统功能建模:支持功能模型的建立,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的三层结构来表示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型;
  · 系统数据建模:从概念主题数据库的定义开始,支持用户视图分组与基本表定义,落实逻辑主题数据库的所有基本表结构,建立全域和各子系统数据模型;
  ·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识别定义子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自动生成子系统和全域C-U矩阵。

  IRP2000将信息资源规划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方法步骤,都编写到软件工具中,使用可视化、易操作的程序,引导规划人员执行标准规范,使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资料录入、人机交互和自动化处理的工作量比例为127,因而能高质量、高效率地支持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推广应用实践表明,该工具会帮助企业继承已有的程序和数据资源,诊断原有数据环境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集成化信息系统总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优化提升已有的应用系统,引进、定制或开发新应用系统,高起点、高效率地建立新一代的信息网络。

n        DDIRR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是软件工程用来记存应用系统中数据定义、结构和相互关联的概念,随着系统的复杂化和从建设到运行的全程管理的需要,数据字典发展成元库(Repository)。我们将IRP2000创建的、贯穿信息资源规划到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的元库称做信息资源元库(Information Resource,简称IRR)。

  在信息资源规划阶段,IRR的内容有:各职能域/现有应用系统之间以及与外单位交流什么信息,现有应用系统和新规划的应用系统处理什么信息,即已有哪些信息资源、要开发哪些信息资源;在系统建设阶段,IRR的内容包括:数据库设计,信息分类编码设计,数据环境重建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开发等;在系统运行阶段,IRR的内容有:信息结构变化,数据定义变化,信息分类编码变化,信息处理变化、应用系统变化等。这样,信息资源元库(IRR)就将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记录了下来,管理了起来,因而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资源。

  IRR绝不是一般意义的“电子文档”(文本或超文本文件),而是经过科学严格设计的、具有稳定性数据模型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与知识库”。IRR是一种“活化的机内文档”,为规划分析人员营造紧密合作的环境,产生规范化的技术文档。有了元库就基本不需要纸面文档,因为利用联机检索,多个开发组使用更为方便、直观,但打印输出有时也是必要的,例如供复查、讨论等。  建立企业IRR需要一个积累发展过程,首次规划资料的计算机化记存,有利于后续开发工作的进行;修订数据元素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优化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都建立在原有IRR的基础上。

  这种工具将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方法和标准规范“固化”到软件系统中去,为规划分析人员营造紧密合作的环境,尤其是能加强业务人员与分析人员有效地相互沟通。在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过程中,从职能域的定义划分开始,到业务流和数据流的调研分析,再到系统功能建模和数据建模,都需要经历复查修改,由粗到精,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动态的、活化的技术文档。这种技术文档就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与知识库”或“信息资源元库”,它们在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创建,并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全程。总之,信息资源元库(IRR)是一个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资源,必须认真加以管理。

n        控制指导 协调集成

  信息资源规划工具IRP2000可适用于三种水平的企业信息化情况:

  1.计算机应用覆盖面较大,但数据环境质量较差,信息孤岛较多,需要建立共享的数据环境,整合提升已有的应用系统。

  2.计算机应用覆盖面中等,数据环境质量中等或较差,既需要开发一些新的应用系统,又需要改善数据环境,使已有的应用系统与新开发的应用系统能实现信息共享。

  3.计算机应用覆盖与数据环境建设都远未形成一定规模,或者是新组建的企业,需要集成化地开发新一代的信息系统。

  不同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相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数据集成策略--分段式集成策略、集中式集成策略或再造工程策略,进行集成化信息系统建设。然而,本工具系统对各类情况都是适用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本工具系统体现了信息资源规划的统一的方法论,有关方法步骤、标准规范已经编写到本软件工具之中,使用本工具就会引导执行有关标准规范;另一方面,无论企业开发哪一类信息系统(SCMERPCRM等等),也不论应用系统项目的实施采取哪种方式(改造、定制、购入、自行开发等等),都可以在本工具的支持下搞好全企业的信息资源规划,使企业拥有自己的标准规范和系统模型,用来控制、指导和协调信息系统集成,从而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或行业信息化建设来说,各企业间交流经验,借鉴、继承已有的元库信息与知识,对加速推进全集团或全行业信息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如左图所示,在我们进行A企业、B企业和C企业等单位的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模时,首先是总结继承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开发经验、成果和新的需求及其模型;借助IRP2000工具经过分析,我们就得到了这些单位共性的资料--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参照模型。D企业要开发新一代的集成化MIS,如果采用IRP2000借鉴这种统一的标准和参照模型(存储在初始元库中),那么它的信息资源规划只是在已有知识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修正和补充,或者说是对初始元库的优化,在共性的参照模型中加上个性的东西即可。显然,这种规划所需的时间会大大减少,而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却大大增加,会高效率、高质量地指导其信息化建设工作。

八.总结

当我们面临开发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信息系统的宏大而艰巨任务时,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处理好现有应用系统整合、先进软件引进和新系统开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多年来国内花巨资引进国外应用软件系统的失败教训是深刻的。我们一定要避免将国外的应用系统简单引进,或者在没有搞好自己的信息资源规划的情况下,就搞移植或转换的厄运。我们基于IRP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之所以强调正规的信息资源规划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业务人员与系统分析人员的密切合作,调研分析、准确把握用户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产生系统功能的正确定义和模块划分(即系统功能模型),系统数据的组织方法和规范结构(即数据模型),搞清楚所有功能与数据的存取关系(即系统体系结构模型),以便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集成化开发建设。

为了实现系统开发的高质量、高速度和高效益的目标,我们提出了企业组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的几项要则:

1.      组成业务代表和系统分析员相结合的联合规划组,强调两类人员密切合作,相互学习,通过调查和讨论进行需求分析;

2.      综合利用信息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采用业务代表与系统分析员都能掌握的科学、简单和使用的分析、建模方法和文档规范;

3.      对已有的调研资料进行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的分析,提取合理部分重新规范表述,根据实际情况做补充调查;

4.      借鉴原有系统、国内外较成功的经验资料,结合实际吸取有关部分,用于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

5.      采取科学实用的支持工具,以信息资源元库为中心机理,形成规范化的机内文档,系统地支持需求分析、系统建模和应用设计,使规划工作顺利与后续开发相衔接;

由于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建立局域网络、到建立企业内部网、一直到接入因特网,任何一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都可以方便地与本部门、本企业、甚至全世界任何地方地管理人员、业务伙伴、客户和供应商地计算机连接。在这样好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环境重运行的现代信息系统,就应该采取“电子表”实现“异地实时协同工作方式”,而取代传统的纸张报表传递的工作方式。如下图所示,ABC三个地点,无论是同一间办公室、同一幢办公楼的另一间办公室、还是地球上任何一座城市的办事处,他们在现代计算机-通信网络环境重都可以看作是“0距离”。A地地业务可以申请报告,B地立即就可以进行审批,C地同时进行相应的运作。显然,这些异地实时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递和使用,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有强大的、逻辑上保持一直的信息库支持。因此,要实现这种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必须进行认真的信息资源规划;只有建立起全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总体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才能处理好现有应用系统整合、先进软件引进和新系统开发之间的关系。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软件项目计划书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文件,它用于规划和指导软件项目的执行。CSDN是中国最大的IT社区,对于开发者来说,CSDN是一个宝藏,各种技术资源和学习资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所以,在软件项目计划书中使用CSDN作为参考和支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首先,项目计划书应该包含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在这一部分,可以利用CSDN上的技术文章和博客,从全面的角度介绍和分析项目所处的背景和目标。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的技术文章和用户评论,可以更好地理解项目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同时也可以了解到项目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其次,项目计划书需要详细描述项目的范围和需求。在这一部分,可以使用CSDN的论坛和问答平台,向其他开发者咨询经验和意见。通过与其他开发者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准确地定义项目的范围和需求,并获得宝贵的洞察和建议。 此外,项目计划书还应该包含项目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在这一部分,可以借助CSDN上的博客和教程,学习和借鉴其他项目管理者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研究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可以制定出合理和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制定出合理的里程碑和截止日期。 最后,项目计划书还需要指定项目的资源和风险管理计划。在这一部分,可以参考CSDN上的开发者分享的经验,了解如何有效地管理项目的资源和风险。可以学习其他开发者是如何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和应对潜在风险的,从而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的建议。 总的来说,软件项目计划书可以借助CSDN这一平台,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和经验,辅助开发者完成全面而有效的项目计划。通过结合项目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其他开发者的经验,可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率,进一步推动整个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