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SDH信号的帧结构和复用步骤
2.1 SDH信号STM-N的帧结构
SDH信号需要什么样的帧结构呢?
STM-N信号帧结构的安排应尽可能使支路低速信号在一帧内均匀地有规律的分布。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便于实现支路的同步复用、交叉连接(DXC)、分/插和交换,说到底就为了方便的从高速信号中直接上/下低速支路信号。鉴于此,ITU-T规定了STM-N的帧是以字节(8bit)为单位的矩形块状帧结构。
如图2-1所示
2.2 SDH的复用结构和步骤
SDH的复用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低阶的SDH信号复用成高阶SDH信号,另一种是低速支路信号(例如2Mbit/s,34Mbit/s,140Mbit/s)复用成SDH信号STM-N。
第一种情况在前面已有所提及复用的方法,主要通过字节间插复用方式来完成,复用的个数是4合一即4×STM-1→STM-4,4×STM-4→STM-16。
第二种情况用得最多的就是将PDH信号复用进STM-N信号中去。传统的将低速信号复用成高速信号的方法有两种
l 比特塞入法,又叫做码速调整法
这种方法利用固定位置的比特塞入指示来显示塞入的比特是否载有信号数据,允许被复用的净负荷有较大的频率差异(异步复用)。因为存在一个比特塞入和去塞入的过程(码速调整),而不能将支路信号直接接入高速复用信号,或从高速信号中分出低速支路信号,即不能直接从高速信号中上/下低速支路信号,要一级一级的进行这也就是PDH的复用方式。
l 固定位置映射法
这种方法利用低速信号在高速信号中的特殊位置来携带低速同步信号,要求低速信号与高速信号同步,即帧频相一致,可方便的从高速信号中直接上/下低速支路信号,但当高速信号和低速信号间出现频差和相差,不同步时,要用125μs(8000帧/秒)缓存器来进行频率校正和相位对准,导致信号较大延时和滑动损伤。
从上面看出这两种复用方式都有一些缺陷,比特塞入法无法从高速信号中上/下低速支路信号,固定位置映射法引入的信号时延过大。
SDH网的兼容性要求SDH的复用方式既能满足异步复用(例如将PDH信号复用进STM-N),又能满足同步复用(例如STM-1,STM-4)而且能方便地由高速STM-N信号分/插出低速信号同时不造成较大的信号时延和滑动损伤,这就要求SDH需采用自己独特的一套复用步骤和复用结构,在这种复用结构中通过指针调整定位技术来取代125μs缓存器,用以校正支路信号频差和实现相位对准。
各种业务信号复用进STM-N帧的过程都要经历映射(相当于信号打包),定位(相当于指针调整),复用(相当于字节间插复用)三个步骤。ITU-T规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复用结构,也就是复用路线通过这些路线可将PDH的3个系列的数字信号以多种方法复用成STM-N信号。ITU-T规定的复用路线如图2-2。
图2.2
图2.3
图2.3
2.2.1140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1)首先将140Mbit/s的PDH信号经过码速调整比特塞入法适配进C4。C4是用来装载140Mbit/s的PDH信号的标准信息结构。参与SDH复用的各种速率的业务信号都应首先通过码速调整适配技术装进一个与信号速率级别相对应的标准容器,2Mbit/s(C12),34Mbit/s(C3),140Mbit/s(C4)。容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速率调整,140Mbit/s的信号装入C4也就相当于将其打了个包封,使140Mbit/s信号的速率调整为标准的C4速率,C4的帧结构是以字节为单位的块状帧,帧频是8000帧/秒,即经过速率适配140Mbit/s的信号在适配成C4信号时已经与SDH传输网同步了。
C4的帧结构如图2-4所示。
C4信号的帧有260列9行,PDH信号在复用进STM-N中时其块状帧一直保持是9行,C4信号的速率为
8000帧/秒×9×行×260列×8bit=149.760Mbit/s。

图2.5

图2.6

图2.7
2.2.2 34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1)同样34Mbit/s的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将其适配到相应的标准容器C3中,然后加上相应的通道开销打包成VC3,此时的帧结构是9行85列。
为了便于收端定位VC3,以便能将它从高速信号中直接拆离出来,在VC3的帧上加了3个字节的指针TU-PTR支路单元指针,(注意AU-PTR是9个字节),此时的信息结构是支路单元TU-3(与34Mbit/s的信号相应的信息结构)。支路单元提供低阶通道层(低阶VC,例如VC3)和高阶通道层之间的桥梁,即是高阶通道拆分成低阶通道,或低阶通道复用成高阶通道的中间过渡信息结构。
那么支路单元指针起什么作用呢?TU-PTR用以指示低阶VC的起点在支路单元TU中的具体位置,与AU-PTR很类似,AU-PTR是指示VC4起点在STM帧中的具体位置。实际上二者的工作机理也很类似,在装载低阶VC到TU中时也要有一个定位的过程--加入TU-PTR的过程。
此时的帧结构TU3如图2-8所示
图2-8 装入TU-PTR后的TU3结构图
2)TU3的帧结构有点残缺先将其缺口部分补上,成图2-9所示的帧结构。
图2-9 填补缺口后的TU3帧结构图
图中R为塞入的伪随机信息这时的信息结构为TUG3支路单元组。
2.2.3 2Mbit/s复用进STM-N信号
当前运用得最多的复用方式是将2Mbit/s信号复用进STM-N信号中,它也是PDH信号复用进SDH信号最复杂的一种复用方式。
1)首先将2Mbit/s的PDH信号经过速率适配装载到对应的标准容器C12中,为了便于速率的适配采用了复帧的概念即将4个C12基帧组成一个复帧。
C12的基帧帧频也是8000帧/秒,那么C12复帧的帧频就成了2000帧/秒。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复帧呢?采用复帧纯粹是为了码速适配的方便,例如若E1信号的速率是标准的2.048Mbit/s那么装入C12时正好是每个基帧装入32个字节,256比特有效信息。那是因为E1的帧频为8000帧/秒。但当E1信号的速率不是标准速率2.048Mbit/s时,那么装入每个C12的平均比特数就不是整数。例如E1速率是2.046Mbit/s时,那么将此信号装入C12基帧时,平均每帧装入的比特数是(2.046106bit/秒)/(8000帧/秒)=255.75bit,有效信息比特数不是整数,因此无法进行装入。若此时取4个基帧为一个复帧那么正好一个复帧装入的比特数为(2.046106bit/秒)/(2000帧/秒)=1023bit,可在前三个基帧每帧装入256bit32字节有效信息,在第4帧装入255个bit的有效信息,这样就可将此速率的E1信号完整的适配进C12中去。
那么是怎样对E1信号进行速率适配,也就是怎样将其装入C12的呢?C12基帧结构是9×4-2个字节的带缺口的块状帧。4个基帧组成一个复帧。C12复帧结构和字节安排如图2-11所示。
图2-11 C-12复帧结构和字节安排
l 技术细节
从图2-11中看一个复帧的4个C12基帧是并行搁在一起的,这4个基帧在复用成STM-1信号时不是复用在同一帧STM-1信号中的,而是复用在连续的4帧STM-1中,这样为正确分离2Mbit/s的信号就有必要知道每个基帧在复帧中的位置,即在复帧中的第几个基帧。
2)为了在SDH网的传输中能实时监测任一个2Mbit/s通道信号的性能需将C12再打包加入相应的通道开销,使其成为VC12的信息结构。低阶通道开销是加在每个基帧左上角的缺口上的,一个复帧有一组低阶通道开销共4个字节:V5、J2、N2、K4。
因为VC可看成一个独立的实体,因此我们以后对2Mbit/s的业务的调配是以VC12为单位的。一组通道开销监测的是整个一个复帧在网络上传输的状态。
3)为了使收端能正确定位VC12的帧,在VC12复帧的4个缺口上再加上4个字节的TU-PTR。这时信号的信息结构就变成了TU12,9行×4列。TU-PTR指示复帧中第一个VC12的起点在TU12复帧中的具体位置。
4)3个TU12经过字节间插复用合成TUG-2,此时的帧结构是9行×12列。
5)7个TUG-2经过字节间插复用合成TUG3的信息结构,请注意7个TUG-2合成的信息结构是9行×84列,为满足TUG3的信息结构9行86列,则需在7个TUG-2合成的信息结构前加入两列固定塞入比特。如图2-12所示。
图2-12 TUG3的信息结构
6)TUG3信息结构再复用进STM-N中的步骤则与前面所讲的一样
l 技术细节
从140Mbit/s的信号复用进STM-N信号的过程可以看出一个STM-N最多可承载N个140Mbit/s,即一个STM-1信号只可以复用进1个140Mbit/s的信号,此时STM-1信号的容量相当于64个2Mbit/s的信号。同样的从34Mbit/s的信号复用进STM-1信号STM-1可容纳3个34Mbit/s的信号,即有482Mbit/s的容量。从2Mbit/s信号复用进STM-1信号STM-1可容纳3×7×3=63个2Mbit/s信号。
从上可看出从140Mbit/s和从2Mbit/s复用进SDH的STM-N中,信号利用率较高,而从34Mbit/s复用进STM-N,一个STM-1只能容纳48个2Mbit/s的信号,利用率较低。
从2Mbit/s复用进STM-N信号的复用步骤可以看出,3个TU12复用成一个TUG2,7个TUG2复用成一个TUG3,3个TUG3复用进一个VC4,一个VC4复用进1个STM-1,即2Mbit/s的复用结构是3-7-3结构。见图2-13。
图2-13 VC4中TUG3、TUG2、TU12的排放结构
2.3 映射、定位和复用的概念
在将低速支路信号复用成STM-N信号时要经过3个步骤:映射、定位、复用。
定位是指通过指针调整,使指针的值时刻指向低阶VC帧的起点(在TU净负荷中)或高阶VC帧的起点(在AU净负荷中)的具体位置,使收端能据此正确地分离相应的VC。这部分内容在下一节中将详细论述。
l 复用的概念
复用的概念比较简单,复用是一种使多个低阶通道层的信号适配进高阶通道层,例如TU12(×3)→TUG2(×7)→TUG3(×3)→VC4,或把多个高阶通道层信号适配进复用层的过程,例如AU-4(×1)→AUG(×N)→STM-N。复用也就是通过字节交错间插方式把TU组织进高阶VC或把AU组织进STM-N的过程。由于经过TU和AU指针处理后的各VC支路信号已相位同步,因此该复用过程是同步复用,复用原理与数据的串并变换相类似。
l 映射的概念
映射是一种在SDH网络边界处,例如SDH/PDH边界处将支路信号适配进虚容器的过程。象我们经常使用的将各种速率140Mbit/s,34Mbit/s,2Mbit/s信号先经过码速调整分别装入到各自相应的标准容器中,再加上相应的低阶或高阶的通道开销形成各自相对应的虚容器的过程。
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网络应用情况有异步、比特同步、字节同步三种映射方法与浮动VC和锁定TU两种模式。
—异步映射
异步映射是一种对映射信号的结构无任何限制,信号有无帧结构均可,也无需与网络同步。例如PDH信号与SDH网不完全同步,利用码速调整将信号适配进VC的映射方法,在映射时通过比特塞入将其打包成与SDH网络同步的VC信息包,在解映射时去除这些塞入比特恢复出原信号的速率,并恢复出原信号的定时,因此说低速信号在SDH网中传输有定时透明性,即在SDH网边界处收发两端的此信号速率相一致定时信号相一致。
此种映射方法可从高速信号中STM-N中直接分/插出一定速率级别的低速信号,例如2Mbit/s、34Mbit/s、140Mbit/s。因为映射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单位是这些低速信号,所以分/插出来的低速信号的最低级别也就是相应的这些数率级别的低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