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文章写完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前言
在C语言中,内存分布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展示了程序在内存中的存储结构,帮助理解程序中变量和数据存储的位置、大小和关系。通过了解内存分布图,可以更好地优化程序的内存使用和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本文将介绍C语言中的内存分布图,包括栈、堆、全局区和代码区等部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C语言的内存管理和程序执行过程。
一、C语言内存分区
C语言内存分区示意图如下:
1.栈区
栈区介绍
- 栈区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由操作系统自动管理,无须手动管理。
- 栈区上的内容只在函数范围内存在,当函数运行结束,这些内容也会 自动被销毁。
- 栈区按内存地址由高到低方向生长,其最大大小由编译时确定,速度快,但自由性差,最大空间不大。
- 栈区是先进后出原则,即先进去的被堵在屋里的最里面,后进去的在门口,释放的时候门口的先出去。
存放内容
- 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和const定义的局部变量存放在栈区。
- 函数调用和返回时,其入口参数和返回值存放在栈区。
2.堆区
堆区介绍
- 堆区由程序员分配内存和释放。
- 堆区按内存地址由低到高方向生长,其大小由系统内存/虚拟内存上限决定,速度较慢,但自由性大,可用空间大。
调用函数
- 用malloc等函数实现动态分布内存。
void *malloc(size_t);
参数size_t是分配的字节大小。
返回值是一个void*型的指针,该指针指向分配空间的首地址。
(void *型指针可以任意转换为其他类型的指针)
- 用free函数进行内存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漏。
void free(void * /*ptr*/);
3.全局(静态)区
全局(静态)区介绍
- 通常是用于那些在编译期间就能确定存储大小的变量的存储区,但它用于的是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可见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 全局区有 .bss段 和 .data段组成,可读可写。
.bss段
-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存放在**.bss段**。
- .bss段不占用可执行文件空间,其内容由操作系统初始化。
.data段
- 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存放在.data段。
- .data段占用可执行文件空间,其内容有程序初始化。
4.常量区
- 字符串、数字等常量存放在常量区。
- const修饰的全局变量存放在常量区。
- 程序运行期间,常量区的内容不可以被修改。
5.代码区
- 程序执行代码存放在代码区,其值不能修改(若修改则会出现错误)。
- 字符串常量和define定义的常量也有可能存放在代码区。
总结
通过了解C语言中的内存分布图,可以更好地理解程序中变量和数据的存储方式,优化内存使用,避免内存泄露和越界访问等问题,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可靠性。深入理解内存分布图有助于编写高效、稳定的C语言程序,想深入了解的可以看这篇文章: 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