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21年标志着中国“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同样也是公立医院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护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这一行业的进步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计划提升医护人员培养的质量和规模,目标是将每千人口拥有的注册护士数提升至3.8人。2021年首届亚洲护理论坛发布国内首个《护理高质量发展宣言》,据估算,目前全国护士缺口约80万人。这表明,未来我国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6年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性和辨证施护,个性化强,技术方法灵活多样,与现代护理相辅相成,对保障全民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护理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中医护理人才,一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中医护理实训作为护理教学和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其实训室建设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实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方案依托中原中医药文化,致力于构建具有仲景护理品牌特色的中医护理实训平台,并围绕实训平台的品牌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
二、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建设目标
在健康中国和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以民众健康为核心,社会需求为指引,秉承“突出仲景特色,注重传承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张仲景传承创新工程,深度挖掘张仲景的文化遗产和学术精髓。通过融合现代护理信息技术,旨在传承张仲景的辨证施护理念,弘扬其大医精诚的仲景精神,并创新仲景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本项目追求在继承中创新,建立一个以仲景护理品牌为标志,功能设备先进,兼具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具有坚实中医辨证施护能力的优秀中医护理人才。
三、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建设方案
基于现有的中医护理实训室,本方案计划整合现有资源,统筹规划实训平台布局,并采用分区域模块化建设策略。具体建设区域包括评估诊断区、辨证施护区、仲景特色技术教学区、中医综合技能实训区、食疗药膳养生区和中医药文化展示区。
在仲景文化和护理内涵建设方面,本方案坚持将仲景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实现培育与践行的统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足于中原,突出仲景特色,彰显育人特色。
3.1 仲景护理实训平台文化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而仲景文化作为中原中医药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它不仅体现了专业特色,还展现了时代性、创新性的中医药文化特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室文化建设将搭建以文育人平台,创新以文育人载体,以仲景文化精神为核心,以环境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注重继承与创新的结合,有效增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中医文化自信和职业素养。
1.精神文化建设
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为核心,紧密结合中医护理专业特色,本项目旨在将张仲景的仁心仁术、医德医风,以及其勤学好问、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深入体验仲景文化的深厚底蕴,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医圣的思想精髓,从而在精神层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升。
2.环境文化建设
为了彰显中医文化特色,实训室内将设置中医药文化展板和特色技术展柜,通过图片、文字和实物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仲景及其他历代名医的画像、名言、辨证施护的学术思想以及中医护理的特色技术。同时,实训室的布局中将特别设立中医药文化展示区,强化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既美化了实训环境,又营造了浓厚的中医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3.制度文化建设
实训室将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其既符合校园文化,又与医院护理文化相衔接。通过在实训区域展示护士行为规范、中医护理操作规范流程以及实训室日常管理规定等制度,我们旨在营造一个体现专业精神和职业氛围的环境。这将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逐渐形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培养其自觉遵守护理制度文化的意识。
3.2 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内涵建设
(1) 结合经典理论与实践操作
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精华的集中展现,其中《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学的巨著,不仅集医学理论之大成,也对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基础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在中医护理方面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为临床护理提供了辨证施护的先例。
针对当前高校实习护士学生在辨证施护能力上的不足,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在内涵建设上,着重于深化仲景辨证施护的学术思想,从实习前的人才培养着手,强化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实训室内设有评估诊断区和辨证施护区,配备了体质辨识仪、经络测试仪、舌诊仪、脉诊仪、耳诊仪等现代化设备,将现代科技与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相结合,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精准辨证,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以此提升护生的辨证施护技能。
《伤寒杂病论》在护理技术方面详细论述了多种治疗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实训平台依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需求,设立了三个仲景特色技术教学区,包括中医热疗区、中医经络实训区、中医艾灸实训区,以及一个互动教学区,满足中医特色技术的互动教学需求。此外,还设有一个中医综合技能实训区,涵盖拔罐、刮痧、耳穴等常用中医护理技术的教授。
在饮食用药、生活起居、情志护理等方面,《伤寒杂病论》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实训室特设食疗药膳养生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感受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领悟经典、强化实践操作,实训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医传统文化素养,以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与方法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医护理的传承与发展。
(2) 信息技术与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教学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为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标志着高等教育教学进入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纪元,医学实训教学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新时代。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医学实训教学的内容,而且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便捷。
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在建设中特别强调信息化和智能化,致力于在教学中尽可能模拟临床真实环境。实训室在虚拟仿真平台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不仅引入了成熟的虚拟仿真项目,还加大了共建共享的力度。同时,实训室注重自主研发,例如“失眠患者辨证施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高脂血症患者的营养评价及中西医结合膳食指导虚拟仿真实验”已经纳入教学计划。这些项目为护理实训教学带来了沉浸感、交互性和智能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实现课堂理论教学、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更为高效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
实训室还计划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融入实训教学中,构建一个集可视化录播、质量控制和远程指导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该平台支持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录播和点播回放,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反复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以及自己的练习操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平台不仅支持远程访问,还支持教师的在线答疑辅导和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施过程性评价。通过将信息技术与理论、实训教育教学相融合,实训室运用混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一体化功能布局,凸显中医护理特色
仲景护理实训平台以其合理的布局和完备的功能,实现了高效集成的中医护理教育。平台内划分为评估诊断区、辨证施护区、仲景特色技术教学区、中医综合技能实训区、食疗药膳养生区以及中医药文化展示区,这些区域既独立运作,又相互补充、整合资源。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接近真实医疗环境的“一站式”护理流程,从而锻炼和提升他们从辨证到施护、从预防到治疗的全方位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学生将熟练掌握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深化对中医经典的理解与热爱,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管理方面,实训平台实施开放式的6S管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为了解决实训时间不足的问题,实训室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外界开放,提高实训室的使用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开放的实训室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共享,使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同时,平台注重加强仲景师资队伍的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目前,仲景护理实训平台的专职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形成了以学院专职教师为主体,附属医院临床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结构,这有助于实现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护理教育、科研等多领域的综合发展。
四、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4.1 传承与弘扬仲景医药文化
中原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璀璨的仲景医药文化。这一文化不仅是河南的瑰宝,更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仲景特色护理实训室的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护理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视课程思政为立德树人的关键。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将仲景医药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不仅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经典的自信,还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的同时,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和仁爱之心,激发创新精神与探索勇气,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传承与弘扬仲景医药文化。
4.2 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引领下,仲景护理实训平台围绕中医护理实训内容,致力于打造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兼备的“金课”。作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实训室在建设中积极拥抱“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的新形态。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虚实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这既满足了中医护理技术的线上知识拓展与学情反馈需求,又促进了线下合作式学习与实训操作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便捷、灵活且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全程、全员、全信息的管理,实训教学效果与管理成效显著提升。
4.3 培养高素质中医护理人才
根据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加快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提升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强化中医药经典能力的培养,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相关课程,以强化学生的中医思维。在仲景护理实训室的特色品牌建设上,我们以《伤寒杂病论》等中医护理经典为核心,提升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通过“一站式”课程体验,深化学生对仲景辨证施护学术思想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有效强化了学生理论指导实践与实践深化理论的能力。同时,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