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的背后是心理和认识问题

能力的背后是心理和认识问题

吴旻

泰岩网络工作室

 

国庆假期全家老少集体出去玩,孩子自然成了全家要维护的焦点。孩子是姥姥、姥爷带大的,而最近姥姥、姥爷给我的反馈是:太闹了,不好带。

三岁的娃娃正是会淘气的时候,但我觉得“淘气”和“闹”是两回事。淘气在我的理解中,更多的是小孩该打,但你会觉得他/她是有自己的想法,想做一些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惹了祸;而闹则更多是无理,是磨人,是心理对抗,是没事找事。

第一个出现的问题是,小孩自己走还是大人抱。姥爷在这个问题上很可怜,不停地抱,但却根本不解决什么问题。老人的想法只有两条,第一怕走失,第二怕出安全事故(如摔跟头,被车撞等)。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老人没有分清,那就是有时候小孩故意懒,让大人抱。当我尝试去给老人分析,我发现姥姥、姥爷都不愿意听我解释,而是坚持抱着。

没办法,我只好找机会做示范了。我适当的抱过小孩,在她不会走失也不会有安全事故的地方(如空旷的广场)放下她,带她一起走。我发现,这个小孩是愿意下来的,因为毕竟又跑又跳还是快乐的。但问题马上来了,姥姥、姥爷会一齐喊:别跑,慢点。喊也就算了,姥爷还会冲上去拉住小孩,或者像个形景不离的仆人一样的跟在后面。老人的出发点其实只有一个:怕小孩摔跟头,就算是摔了,也要第一时间把她抱起来。结果我的任务就变成了想办法拦住姥爷,并不停的解释:摔一下就摔一下好了,没什么事的。我实在相信,两三岁的孩子,跑起来摔几个跟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让他们去摔好了,摔得多了,也自然就不摔了。

为难之处在于老人们不这么想,他们会觉得,一个跟头都是大人们没看好的结果,是大人的失职。我实在不理解,不能奔跑的童年怎么可能快乐!好在在小孩看来,只要快乐,跟头不跟头根本无所谓,爬起来接着跑!

第二个问题则是小孩能不能哭的问题。我的理解是,有些哭是可以哄的,比如摔疼了;有些哭是应该鼓励的,比如不敢走夜路;有些哭是应该抵制的,比如耍赖,见到好吃的就要。但我发现老人倾向用“哄”来解决一切问题,可显然小孩根本不买帐,因为她知道你没有什么办法,她就是耍赖,就是跟你磨,就是跟你闹。我个人的感觉是老人们听不得小孩的哭声,只要小孩一哭,就一定要哄。

第三个问题是小孩要不要吃和喝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多的只能是同情我的小孩了,因为她面对的整天都是这样的问题:你饿不饿?你吃饱没?你要不要再吃点?你喝点水?你再喝一口?

我相信我家小孩智商正常,饿了她自己会要求吃,渴了她自己会要求喝。然而实际上她每天却要面对如此无聊的问题,而且尤其是玩得正高兴的时候,真是太痛苦了。我发现有时候老人简直是见不得小孩子快乐,一看到小孩们玩得高兴,便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了,于是便习惯性的从什么地方翻出来个好吃的,大喊:宝宝,过来吃一口!

 

总结起来,这个逻辑一点都不复杂:长辈们为孩子准备好一切,孩子们只要接受就好了,理由就是孩子们可能做不好,可能会累着,可能会不安全。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愿意相信我的小孩比我更聪明,比我更优秀,比我更健康。我也更愿意相信,我的小孩能完成我在她这个年龄根本完不成的事情。当我尝试这样去做时,我我发现我确实需要勇气,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她能不能完成。我的勇气来自于我的自信,我相信她能做好。

我觉得这不是能力问题,仅管看起来像是能力问题。我更相信这是心理问题,是心理以为如何如何的主观假想问题,而客观上未必存在的一厢情愿。或者说,这是一种认识问题,是一种信仰问题,就像你相信这世界上有鬼,那就你会按有鬼的方式生活,你要是相信这世界上没鬼,你就会按没鬼的方式生活一样。

 

夏天的时候,我和一个从前的同事聊天,我发现他经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什么事情都不清不楚的。我问他为什么不去深入研究一下呢?他的回答非常让我吃惊,他说他原来不是这样的,后来是因为看开了,所以才这样的。

我当时就被“雷”住了。在我看来,他恰恰是因为没有看开,才会一知半解;又因为他觉得他反正也看不开,干脆放弃算了,才导致什么事情都是不清不楚的。

我不相信他的能力有问题,我更愿意相信是他的心理有问题,是他的认识有问题。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