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学CFA——经济学(二)

厂商与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一个非常类想的市场,有众多的买家和卖家,每家企业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化的。并且这个市场没有任何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就这些特征,市场中的每家企业都没有定价权,是价格的接受者。此外,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也不会有非价格竞争的行为,例如广告宣传等。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价格(P)是固定不变的,故每家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水平的,且和平均收入曲线(AR)、边际收入线(MR)和价格线重合,称为四线合一,即 M R = A R = P = D e m a n d    C u r v e MR=AR=P=Demand\;Curve MR=AR=P=DemandCurve。这是完全竞争市场独有的特征。每家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仍然是由MR等于MC来确定,见下图。

短期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利润

由上一篇博文可知:当厂商满足 A V C < A R < A T C AVC<AR<ATC AVC<AR<ATC条件时,短期厂商虽然会亏损但仍然会继续生产。因此,厂商的经济利润在短期可能为正也有可能为负,然而在长期,厂商的经济利润一定等于0。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没有进入退出壁垒,若该市场存在经济利润,则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市场,新进入者会蚕食利润,直到经济利润变为零。相反,如果出现经济损失,厂商会退出市场。最终,既没有厂商愿意进入也没有厂商愿意退出。在这种状态下,市场达到长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利润为0,此时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如下图所示,平均总成本线(ATC)此时恰好穿过边际收益线(MR)和边际成本线(MC)的交点。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代表企业在不同的价格下愿意供给的商品或服务数量。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正好与平均可变成本线(AVC)以上的边际成本线(MC)重合。这是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企业会选择 P = M C = M R P=MC=MR P=MC=MR条件下的产量来进行生产。如下图所示,P位于AVC以上的部分,企业才会有产量;位于AVC以下的部分,企业不会生产。

完全竞争市场供给曲线

垄断竞争市场

顾名思义,垄断竞争市场既包含竞争市场的一些特征又包含垄断市场的一些特征。

垄断竞争市场也有很多卖家和买家,且进入和退出该市场较为容易,这两点特征和完全竞争市场非常类似。然而,该市场中的每家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是具有一定差异化的,且企业会用一些非价格竞争的方法来体现产品的差异化。产品的差异化使得每家企业都会具有一定的定价权。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如下图所示,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入曲线都是向下倾斜的,且其边际收入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两倍,更为陡峭。与完全竞争市场一样,垄断竞争企业也会通过 M R = M C MR=MC MR=MC来决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并基于该产量水平在需求线上确定价格P*。左图代表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可以获得经济利润,但是在长期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利润为零,原因在于垄断竞争市场也几乎没有进入或退出壁垒。

垄断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与垄断竞争市场的对比

  1. 相同点
    两个市场几乎都没有进入和退出壁垒,所以两个市场中厂商的长期经济利润都为零。

  2. 不同点
    首先,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并且是完全弹性的;而垄断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
    其次,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产量会小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产量,价格会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
    最后,垄断竞争市场的产品存在差异化,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产品是同质化的。

寡头

寡头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卖家,且进入该市场的壁垒很高。对于每家厂商而言,产品本质上区别不大,但是每家企业会通过品牌包装、广告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区别自己的产品,通常寡头企业对自己的产品都有很强的定价权。由于寡头市场的厂商之间相互关联,造成定价策略复杂,生产决策将基于四种不同的模型进行分析。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

拐折需求曲线模型的前提假设为:当两家寡头企业竞争时,若一家企业降价,另一家企业则会随之降价;若一家企业涨价时,另一家企业则不会随之涨价。因此,如下图所示,需求曲线是拐折的。在拐折点左侧的需求曲线富有弹性,在拐折点右侧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

拐折需求曲线

基于以上的假设,需求曲线是拐折的,拐折点左右两段需求曲线也存在相对应的边际收入曲线,且边际收入曲线的斜率是需求曲线的两倍,见下图中MR(虚线部分)。企业会通过 M R = M C MR=MC MR=MC来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产量和定价。然而,拐折需求曲线模型会出现一个现象,即当边际成本从MC1上升到MC3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和价格P始终保持不变,称为黏性定价。

拐折需求曲线定价及产量

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提出,该模型也称为“双寡头模型”。古诺模型并不是价格竞争模型,而是两家厂商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即假设对方产量不变),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每家企业的产量和价格都不会改变。此模型下的定价会高于完全竞争市场但低于垄断市场,产量则会高于垄断市场但低于完全竞争市场。

纳什均衡模型

囚徒困境

纳什均衡源自经济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非合作博弈模型,而囚徒困境是纳什均衡的典型案例。在囚徒困境中,假设有两个嫌疑人A和B联合作案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若两人都坦白罪行,则两人被各判罚2年;若其中一人坦白而另一个保持沉默,则保持沉默的嫌疑人被判罚10年,而坦白者会立即释放;若两人都保持沉默,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两人都只能各判刑6个月。A和B在不同策略下的结果见下表。

囚徒B沉默囚徒B坦白
囚徒A沉默A:6个月刑期 B:6个月刑期A:10年刑期 B:获得自由
囚徒A坦白A:获得自由 B:10年刑期A:两年刑期 B:两年刑期

基于上表,分析两个嫌疑人的最优决策。首先,站在嫌疑人A的角度,在B保持沉默的情况下,若A认罪,则可以无罪释放;若A保持沉默,则会被判刑6个月。此时,A会认罪。在B认罪的情况下,若A认罪,则仅判罚2年;若A保持沉默,则判罚10年。此时A也会认罪,因此,不论B沉默还是认罪,A的最优决策均是认罪。同理,无论A沉默还是认罪,B的最优决策也是认罪。囚徒困境的最终均衡状态为A和B均认罪且各判2年。但是,若A和B同时保持沉默,可实现“双赢”——被判刑年数的总和最小,即各6个月,这就是所谓的“囚徒困境”。

串谋

囚徒困境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寡头市场的均衡问题。“认罪”相当于某一厂商单方面降价,“保持沉默”相当于“不降价”,即两个垄断厂商串谋避免价格战,从而减少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增加双方的利润。同时,两者对外也筑建了新的壁垒。

然而与“囚徒困境”面临的问题相同,寡头建立串谋的关系很容易被打破,因为“认罪”(单方面降价)在一轮博弈中是更优的选择。具体而言,影响串谋稳定性的因素有以下几项:

  1. 寡头企业的个数:寡头企业越少,串谋越稳定。
  2. 产品差异化程度:寡头企业间产品差异越小,串谋越稳定。
  3. 成本结构:寡头企业成本结构越相似,串谋越稳定。
  4. 订单的频率和金额大小:订单金额越小,频率越高,串谋越稳定。
  5. 违反串谋协议的惩罚力度:惩罚力度越大,串谋越稳定。

通过串谋,垄断企业提高了产品价格,从而也增加了外部竞争力。串谋本质上就是垄断厂商的单一定价机制,在此机制下,每个成员都提高了自身利润,可每个成员都想要通过增加产量获取更多的利润,那就会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的结果。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

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又称为“主导厂商模型”,该模型假设市场上有一个主导厂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具有成本优势和市场定价权,其他一些小规模的竞争厂商被动接受主导厂商定价。

如下图所示,主导厂商通过自己的MCCF和MRDF的交点(即 M C C F = M R D F MC_{CF}=MR_{DF} MCCF=MRDF)来决定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产量(QDF)和价格(P*),而其他竞争厂商只能接受该价格(P*),并通过 M C C F = P ∗ MC_{CF}=P^* MCCF=P来决定自己的产量(QCF)。

主导厂商模型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需求曲线和主导厂商需求曲线之间的距离即是消费者对其他厂商的需求,由于其他厂商的边际成本高于主导厂商,因此价格越低,其他厂商的产量就越小。

垄断

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为:进入或退出市场的壁垒极高、只有唯一一家厂商提供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即市场上没有类似的替代品。因此,在垄断市场中,单一的厂商垄断整个行业,并有极强的定价权。

垄断产生的原因

在垄断市场,极高的进入壁垒不仅体现在高昂的固定成本投入,还体现在政府对于行业牌照的管控、垄断厂商对于技术专利或资源的控制。

一个厂商有规模经济而导致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以电信行业为例,当用户量越来越多,电信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边际成本越小,因此可以实现规模经济。

垄断市场结构的图形特征

由于没有替代品,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在生产决策上,垄断厂商同样也会通过 M R = M C MR=MC MR=MC来确定自己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和价格(P*)。如下图所示,由于市场的进入退出壁垒极高,因此不管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垄断厂商都可以维持经济利润,图中阴影部分即为经济利润。

垄断厂商

政府管制定价

垄断厂商仅会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定价,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资源配置并不有效。因此,为了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分配,政府会干预并管制垄断厂商的定价。政府可以通过平均成本定价法和边际成本定价法来执行价格管制。

平均成本定价

平均成本定价是指政府会把价格和产量定到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线(LRAC)和需求曲线(D)的相交点所对应的PR和QR(见下图)。此时垄断厂商的利润为零,且政府管制价格PR相对于垄断厂商自身的定价PM更低,产量更高( Q R > Q M Q_R>Q_M QR>QM)。

政府竞价管制

边际成本定价

边际成本定价是指政府会把厂商价格和产量定到长期边际成本(LRMC)和需求曲线(D)相交点对应的PC和QC(见上图)。此时,垄断厂商的利润为负。由于价格低于平均成本,因此政府会补贴垄断厂商。此时,价格PC较低,产量QC较大。

价格歧视

基于垄断厂商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垄断厂商会针对消费者采取价格歧视策略。

对于同一件产品的不同消费者,垄断厂商会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高铁的学生票与成人票。价格歧视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

  1. 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件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2. 垄断厂商需要防止不同消费群体之间的二次兜售。
价格歧视策略

垄断厂商可根据其对于消费者的了解而采取以下三种不同的价格歧视策略。

  1.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为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收取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这时消费者剩余为零,消费者剩余完全转移给厂商,变成厂商的经济利润。

  2. 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按不同价格出售不同数量的产品,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消费者都支付相同价格。例如,电信公司不同网络流量的套餐对应的价格不同。

  3. 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于同一件产品或服务按不同消费者的特征收取不同的价格。例如,高铁票分为学生票和成人票。

垄断厂商单一定价与垄断价格歧视对比

相对于垄断厂商基于 M R = M C MR=MC MR=MC的单一定价,价格歧视策略可以增加经济福利。因为整体产量得到提升,同时厂商的利润增加,消费者的剩余减少。

市场集中度

经济学中通常会用市场集中度指标来衡量一个市场的垄断程度。

N个公司的集中值

N个公司的集中值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前N家厂商的市场份额加总。

该指标存在三个缺点:

  1. 该指标并不能反映需求价格弹性的信息。
  2. 该指标不能反映行业准入门槛的高低。
  3. 当前两家企业合并后,指标计算结果与合并前相比,变化并不大。因此该指标对兼并收购并不敏感。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指数为前N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平方之和。

HHI依然具有N个公司集中值指标的前两个缺点,即没有反映需求弹性信息和进入门槛信息。然而,HHI对公司的合并非常敏感,合并前与合并后的指数存在明显变化。

  • 17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