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读博士发了61篇SC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据相关信息已更新:

第一,作者以及导师隶属北京科技大学,具体学院出于隐私,不继续透露。相关身份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作者是博士,不是硕士,这是对原始资料理解的问题。

第三,作者确实有联名文章61篇,已经在researchgate上确认,并在艾斯维尔库复查过。随机下载两篇综述,初步判断,没有问题。

第四,作者一作文章13篇,包括一篇预发表。值得一提的文章有三篇,发在Material Today(我查了下,是子刊)和Nanoscale。其他期刊大部分都是Q2以下。

问题分享的初衷是想看看各位小伙伴的看法,科研工作者相互讨论学习也是常有的事情嘛~不管是跨学科还是同领域,大家有发paper需求的,也可以借鉴借鉴有什么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新思路!

作者:张子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794703388

发表了61篇,然后第一作者13篇。。。首先我想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组,大家可以有能力互相挂名字。

我现在SCI总共33篇,其中22篇是第一作者,惭愧啊,就比一个在读博士多一点。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在的组跟我做同样的东西的人不多。

由于图片不是很清晰,所以看起来很费劲。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组发了很多materials today phyisics的综述。这是一本2019年才有影响因子的杂志,而文章也都是2019年和2020年的。我没查到是不是开源,但是新杂志大概率是开源的。根据我导师办杂志的经验,以及我们头儿被约稿的经验,一般新杂志都会跟业内大牛约稿,然后底下人来写。所以这几篇文章约稿的概率很大,很容易过审。不过这不妨碍写综述文章也是功底。

其余的文章不好判断。但是一个在读博士,如果尤其是搞理论居多的,而且在一个大组里,13篇SCI算是很优秀的,但是也不是说到了突破天际的程度需要拿出来讨论。

作者:不畢業不改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800048800

这个61篇的我就不评价了,因为不是我所在的学科。还有,宣传者们能不能讲点武德,非一作文章不要算在内。要不然我会觉得很有可能涉嫌灌水。灌水可耻,宣传灌水的人更可耻。

我所在的学科是土木下面一个偏传热和流体二级学科。本学科毕业的博士平均发文我觉得不超过2篇。你想灌水都不好灌。

我说一下曾经评审过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不是盲审,是我导师朋友委托他给他学生的论文提意见。通常,评审博士论文我们会先看论文清单推测博士论文质量。我看了以后直呼好家伙,这哥们在论文清单中只列出了11篇SCI,全部一作且见刊。我记得这些文章只发在了以下几个期刊:

Applied energy

Energy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nergy and buildings

上述期刊的影响因子均低于10,跟四大劝退学科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脱离学科和研究方向谈论文数量简直是耍流氓。热门之所以热门,就是做的人实在太多了,全靠同行衬托。单从论文上来看,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已知本领域博士生的最高水平,因为博士生们在以上任何一个期刊发文一篇都可以毕业。文章数量本身决定不了什么。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哥们应该真心热爱科研且能力超群。他做的不是啥新能源热门,就是纯粹的建筑物理方面的课题,在冷门领域这么高产的同时还能保证高质量,没有所谓的水文,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应首先追求的高质量的工作,而不是数量。另外,科研评价真的只有熟悉你工作的同行才能给出相对合理的评价,但也并不是绝对的。所谓的科研圈就是大家制定一个游戏规则自娱自乐。本领域有些方向我感觉整个方向都是在灌水。唯论文论真的要不得。国内学术浮夸之风真的应该整顿一下,造星也不是这样造。

说点题外话,这篇博士论文差点被老板毙了。我读得那叫一个恼火,写得太不走心,全文都在堆砌,看不出逻辑主线是什么。我给他提了几条重大修改的建议。老板说能发这么多顶刊,能力肯定没问题,应该是没时间写。后来他老板好像还专门打电话表示歉意。我看到了后来的修改稿,感觉脱胎换骨。他对我的每条意见都做了回复并且充分尊重了我的意见进行修改。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们在同一个世界。

作者:Topur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794540087

一. 博士二作以后别不用提了吧,申博后教职都没用。

二. 看论文数量,首先这个领域应该是好发文章的。材料领域,3篇二区以上,算还不错不能算多。

三. 十几篇材料的三四区,肯定是比较努力的学生了,但对自己学术发展不一定是特别好的事。甚至低质量论文多了会影响自己前景。

四. 控制领域好发论文?肯定比材料难发的多。可能是被控对象不一样?化学里的控制和电控不太一样吧。


作者:张天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794821095

搞材料的一作13篇,而且这样的分区分布很正常的,属于良好水平,属于一种中庸的学术状态,既做好了基本工作,但也追求论文数量,无可厚非,不要大惊小怪。如果是一作13篇一区就是很优秀了。挂名的乱像就别讨论了,根深蒂固,已成常态。

作者:倔强的左下八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796650553

第一 作者应该蛮勤奋的,十几篇一作光撰写和投稿工作量就非常大了。

其次就是,这个课题组应该也挺大的,我们课题组到现在也没发这么多sci。。。

后边就是我比较疑惑的地方了,现在NSFC或者人才计划都没人看总影响因子了,以量已经不能取胜了,这样做的意义在哪嘞。

其次就是,材料口,如果沾点生物应用,三分多是不是有点低了?(这是个疑问哈,有待探讨)


作者:青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802801613

外界总以一年发多少论文来衡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水平,殊不知在核心科研圈,一年发个好几篇期刊的人都会被质疑其工作的质量。Paper machine并不是在做科研,而是为了各种无法直接说明的目的完成指标。

作者:Lori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9948651/answer/1800488459

这种在网上炫耀的不就等着被扒底裤么,本人博士尚未毕业,也有7 8篇一作,绝大多数1区,有2篇子刊级别,从来没投过2区以下的文章。小圈子确实算做的挺好的。不过我的某大佬同学还没毕业就500+citation,hindex过10,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有很好的offer。差距还是真挺大,总有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