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U 随笔记 】整车网路系统架构之探讨 ( 二 )

一、前言

随著汽车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车辆内部的通讯需求愈加多样化。我们在上一篇的介绍中,说明了 CAN 的相关历程、发展与恩智浦的解决方案,而在本篇中,我们将聚焦于另一个广泛应用于车内通讯的协议——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 作为 CAN 的补充,专为低速、低成本的应用而设计,特别适合在车辆内部的辅助系统中使用,例如车窗控制、空调系统、车灯调节和座椅控制等功能。LIN 协议的单主多从架构(Master-Slave Architecture)和简单的讯息格式,使其在低复杂度的应用中表现出色,且易于整合于现有的车内网路系统中。

二、LIN 的发展历程

LIN ( 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区域互联网路 ) 起源于 1990 年代末期,是汽车制造商为了满足车辆内部低成本和简单通讯需求而共同开发的通讯协议。随著车辆内部电子设备的增加,传统的 CAN 通讯在某些低速、低优先级的应用中显得过于复杂且昂贵,因此汽车行业联合开发了一种更为简单的协议,LIN 就此问世。

1999 年,多家汽车制造商联合发布了 LIN 协议的第一版,目的是为车内低速应用提供一个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LIN 1.0 采用了单主多从的架构(Master-Slave Architecture),这种设计大幅简化了网路结构,并且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LIN 使用单线总线(single-wire bus)来传输讯息,不仅节省了布线成本,还减少了车辆内部线束的复杂度,使其更适合应用于车辆辅助系统,如车窗控制、空调系统和车灯调节等。

随著车辆内部通讯需求的增长,LIN 协议于 2003 年进行了升级,推出了 LIN 2.0 版本。在这一版本中,LIN 的资料速率提高到了 20 kbps,相较于 LIN 1.0 的 10 kbps,大幅提升了通讯效率。此外,LIN 2.0 增加了错误检测机制,增强了资料传输的可靠性,确保通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这一版本还引入了更多灵活的讯息格式,使 LIN 协议能够更灵活地应对车辆内部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其适应性。

LIN 2.0 成为了车辆内部低速通讯的标准,广泛应用于各种辅助功能中,如座椅调节和车灯控制等。此外,LIN 还具备自动同步功能,使其能在不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情况下保持网路同步,这进一步降低了硬体成本,符合车辆低成本、高效能的设计需求。

LIN 的标准化过程由 ISO-17987 系列进行规范,确保全球汽车制造商在应用 LIN 时能够遵循统一的标准,从而实现不同厂商之间的相容性。随著汽车电子化的发展,LIN 持续保持其在低速通讯应用中的主导地位,成为车内网路架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随著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LIN 将继续进化。尽管其主要应用场景仍集中在低速和简单控制系统,但随著自动驾驶技术和车联网的发展,LIN 可能在特定场景下发挥更多的作用,例如多车辆之间的基本讯号交换和车内小型模组的整合。LIN 的简单性、低成本和灵活性特性,将持续推动其在未来车辆中的广泛应用。

三、LIN 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3.1 LIN的特点

LIN是一种专为车辆内部低速、低成本应用设计的通讯协议,采用单线总线架构,仅需一根数据线即可完成资料传输,极大地降低了布线成本并减少了车内线束的复杂度。其单主多从架构由一个主节点负责控制多个从节点,确保网路通讯的同步性和可靠性。虽然 LIN 的资料速率最高仅能达到 20 kbps,但对于座椅调整、车窗升降和空调控制等辅助功能来说已经足够。此外,LIN 协议讯息结构简单,增强了错误检测机制,并引入了同步功能,即使在没有高精度振荡器的情况下也能稳定运行。LIN 的标准化过程由 ISO 17987 系列规范,确保了其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低成本和非安全关键系统中。

LIN 作为 CAN 的辅助协议,凭借其简单的结构、低成本特性以及稳定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车辆内部的辅助功能中。如下表可见,从 LIN 1.0 到 LIN 2.0,协议在资料速率、错误检测以及可靠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并随著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成为车内网路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LIN的应用场景

上图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车辆内 CAN 和 LIN 网路架构的组合使用:

CAN 作为主干网路: 图中的黑色线代表 CAN 网路主干,负责连接车辆内的主要模组,适用于高效能需求的关键应用,例如动力系统、刹车系统和核心控制模组。

LIN 作为分支网路: 图中的黄色线表示 LIN 网路,作为 CAN 的补充,连接低速和低优先级的子系统,例如车窗控制、座椅调整、灯光控制和雨刷系统。

透过这张图更进一步的说明了不同车用通讯协议在汽车内部的典型应用场景分工:

CAN适用于车辆中的高性能应用场景,如动力系统(Powertrain)、车身通讯(Body Communication)以及防锁死刹车系统(Antilock Braking)。这些应用通常对资料速率和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 CAN 成为首选。

LIN作为 CAN 的补充,专注于低速、低成本的车内辅助功能应用,包括车身电子(Body Electronics)、气候控制(Climate Control)和灯光控制(Lighting)。其低复杂度和高经济性特性使其非常适合这些非关键任务。

FlexRay用于需要极高资料速率和可靠性的应用,主要用于未来高度自动化的车辆系统,将会在后续的篇章中进行介绍。

3.3 结论与未来发展

LIN凭借其简单的结构、低成本和高可靠性,已成为车辆内部低速辅助功能的首选通讯协议。作为 CAN 的补充,LIN 能够高效地承担车窗、座椅、灯光和空调控制等非安全关键任务,降低了整车网路的复杂度和成本。

未来,随著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推进,LIN 的应用可能会持续扩展。在电动车和智慧车联网(V2X)的新兴需求下,LIN 有潜力在更多辅助系统中发挥作用,例如智能车内氛围控制、自动化模组调节等。此外,LIN 与其他协议(如 CAN 和 Ethernet)的整合,将进一步提升车内网路架构的灵活性和效率。

虽然 LIN 的速率和性能有限,但其简单性、经济性和稳定性使其在未来的汽车网路架构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小编认为LIN 的发展趋势应专注于优化其现有应用,同时探索新场景的创新应用,继续为车辆电子系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四、恩智浦提供的解决方案

NXP根据不同的产品功能进行方类,如上图,主要可分为四大项:

  1. 单通道收发器(Single Channel Transceiver)
    • 提供从基础功能(如 TJA1027)到增强功能(如 TJA1021A/B 支援唤醒和 INH 功能)的多种选择,满足车辆内部简单 LIN 网路的需求。
    • 特殊型号(如 MC33662)还支援高速模式,适用于需要更高资料传输速度的应用。
  2. 多通道收发器(Multi Channel Transceiver)
    • 支援双通道(如 TJA1022)和四通道(如 TJA1024)的 LIN 收发器,适合更复杂的网路架构。
    • 集成 SPI-LIN 和 LIN 控制器功能的高级产品(如 SJA1124)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灵活性和功能整合性。
  3. LIN 系统基础芯片(LIN System Basis Chip)
    • 提供稳压功能(如 TJA1028 系列的 70mA LDO 和 TJA1128 的 85mA LDO),并结合自动寻址和唤醒功能,为车内系统提供更高效的电源管理和控制。
  4. 应用特定解决方案(Application Specific)
    • 专为特定应用设计的产品(如 UJA1023 支援 MCU-Free 设计),为特殊场景提供高适配性的解决方案。

为了满足车辆内部多样化的通讯需求,NXP 提供了完整且多样化的 LIN 收发器产品组合。这些产品不仅支援丰富的功能,如唤醒功能、自动寻址以及多通道设计,还具备高效能稳压、集成命令终端以及 TxD 超时保护等多项先进特性。此外, NXP 提供 10 至 15 年的长期供应保证,确保客户在长期车辆生产项目中的持续支持,满足现代汽车制造商在技术应用上的各种要求。

五、参考资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zh-tw/LIN
  2. Hands On-基於 E3110 開發板外設 LIN 的簡介 - 大大通(繁體站)
  3. https://blog.csdn.net/m0_37891624/article/details/122671411
  4. LIN通讯_lin通信-CSDN博客
  5. 101: 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 (LIN) - NXP Community
  6. Product Selector | NXP Semiconductor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