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份报告,令我大吃一惊。
是什么事呢?国外软件对中文域名的支持率碾压国内。
这不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么?
01
国外100%支持,国内25%支持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组织并发布的《中文域名应用测试报告2024》这份报告(报告全文:https://中文域名测试.网址 ),国外应用软件,包括浏览器、搜索、邮箱、社交平台等应用领域,中文域名的综合支持率达到100%,
而在国内,中文域名的综合支持率只有25%。
100%对25%,所以说国外软件对中文域名的支持率碾压国内,一点都不为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科研工作者耗费十多年搞出来的中文域名,反而不被自己人待见呢?
跟一些互联网厂商的人交流,细细琢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02
缺乏标准适用的意识
中文域名不是一个简单的互联网产品,而是通过一系列互联网国际标准确立国际化域名之一。中国的技术专家,花了10年的时间,攻关克难,终于通过IETF国际标准让中文域名在全球可以被注册,被访问。
IETF是一个受到广泛尊重的技术标准制定组织,国外的互联网大厂的工程师,很多都会关注所在领域的标准制定情况,甚至会参与标准制定。
由于IETF善于走群众路线,它发布的技术标准,虽然不是强制标准,但往往能得到各大互联网厂商的采纳。
我跟一些参加IETF的互联网人士沟通,他们都普遍认为,国外厂商比较讲规矩,有什么新标准,产品就采纳,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规定动作,不需要什么额外的理由。
中国互联网厂商较少参加IETF这类的工作,他们的脑子里并没有要采纳国际标准这根弦。他们不是不讲规矩,他们是没有标准采纳的这个意识。
比如最近华为发布了纯血鸿蒙,市场一片欢腾。但是华为手机浏览器为什么不支持中文域名访问?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03
性价比压过选择权
国外的互联网厂商采用技术标准时,不会首先考虑这个标准支持的功能,有多少人使用,也不会斤斤计较这个工作的性价比。有时候使用者不是很多,比如美国就没有多少人使用包括中文域名在内的国际化域名,但为了保障少数人的选择权,他们做产品还是会重点考虑。
中国互联网厂商,考虑问题的核心就是性价比,保障用户的选择权这类社会责任考虑,一般都比较靠后。
我跟一些厂商也面对面沟通过,他们在要不要采纳国际标准、支持中文域名访问这个问题上,永远都在问,有多少人会使用,如果用的人太少,我们做这个工作就没有性价比,无法在内部立项。
这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互联网厂商对中文域名支持不好,用户使用自然就少,使用少,又被互联网厂商解读为用户没需求,就变成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陷入很可笑的死循环!
04
商业利益优先用户体验
中国互联网厂商在支持中文域名时,还会判断是否会对自己的商业利益造成影响,而不是从用户体验价值上考虑这个问题。
比如就搜索而言,如果在搜索结果的网址中,直接用中文域名,其标记作用肯定强于英文域名,会帮助用户更好地识别网站是否是他需要的。
但是这样的话,往往会遭到公司内部企业信息认证业务部门的反对,认为这个标识作用会影响用户购买其认证产品。所以他们就将中文域名网址处理成一个punycode码,在用户看来,这就是一串乱码。
这其实就是有意不展示中文域名,从而为自己的产品引流。这种想法是不在乎用户体验价值,最终会因小失大。
说起来,每个互联网大厂都认为用户体验很重要,但落地时,由于条块分割严重,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只会追求局部最优,至于是不是总体受损,那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05
任重道远,久久为功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中文域名的从业人员,从政府、行业协会、顶级域注册局、注册商、从业人员,还需要加大科普宣传,积极主动与互联网厂商沟通,推动他们适用中文域名的国际标准,不断完善中文域名的应用环境。
中国互联网协会牵头,联合北龙中网、CNNIC等机构,赴华为、中国电信、腾讯、阿里、百度、网易、搜狗等企业交流访谈,取得了积极成效。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让更多的网民使用中文域名上网,让更多的企业借助中文域名打造数字品牌,让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更好地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