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板之旅

初探看板

为什么我们启动了看板

  • 对于过程改进来说,做任何事情,都是要有目的和背景。
    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规模比较小,研发共有5个团队,每个团队成员5-10人。
    我们没有什么流程,需求一般通过面对面沟通,有个小论坛会对大的需求,进行一些讨论,然后进行开发,开发之后的代码放在SVN中维护,之后测试发布。
    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要扩大团队规模。是把原来小团队扩大成大团队,还是新组建团队?
  • 经过讨论决策,决定保留小团队的管理模式
    随着新队伍的增加,我们研发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接踵而至。比如对外交付的产出物不明确、研发的进度无法获知、项目风险高… …
    创业公司投入于研发管理上的经费一般都不会太多,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用一个工具或者探索一个管理流程,首先谈的就是“性价比”。要花大精力去尝试、大价钱去购买的东西,都是耍流氓。
    于是想到了看板。

看板的适用性

  • 看板系统很适合很多不愿意做太多改变,但又希望做改变的公司,作为起步阶段实施的系统.
  • 它很容易上手,也很直观,性价比也高。

所以,个人感觉,对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其实蛮适合做看板管理。于是我们花小钱,买了大白板,各种颜色的便签纸。

再探看板

刚开始启动看板的时候,我们做的很简单:

  • 我们设置了几种状态变迁:待分析、开发中、测试中、已发布、待上线、关闭。
  • 就是把重要的需求进度可视化出来;
  • 每天大家在看板前更新进度。

对于需求方,通过看板,很清楚地知道,我的需求现在进度怎样了。
对于相关方,我想了解目前的研发进展,来看板前看看呀,亲。
慢慢地,我们遇到了问题。临时紧急任务怎么办?在看板上看不出哪些是紧急任务。

我们的第一次改进

于是在那个迭代回顾会上,我们第一次对看板的设计做了回顾,识别了以下的问题列表:

  • 临时的紧急任务,如何识别?
  • 当任务遇到某一障碍要暂停时,怎么办?
  • 当任务要取消时,怎么办?

-看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持续改进”
于是,我们对看板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制定了看板公约:

  • 正常的任务,用黄色便签表示;
  • 紧急的任务,用红色便签表示;
  • 开辟障碍栏,把障碍单独列出来跟踪,当任务遇到障碍时,写蓝色的便签贴在原便签上,并做好序号标记。

我们把公约打印出来,贴在看板的右上角,于是,看板开始变得花花绿绿起来,因为公约很简单,大家一看就知道。
现在感觉看板内容丰富一些了,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任务遇到障碍,需要及时协调跟进的,障碍的处理进展等,大家感觉都不错。

我们的第二次改进

随着两周一个迭代的节奏慢慢顺畅,我们固定了需求的更新周期,并加入了简单的度量。
最直接的,就是生产率。我们生产率计算很简单,就是计算每个迭代团队交付的需求数。
渐渐地,我们又发现了新问题。
我们发布的版本越来越多,现场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必须要分出人力出来去做现场问题定位。
我们代码不断增加和变更,有些原来为了赶上线时间而定的临时方案等也需要重构,那么就需要投入人力去做重构。
这样,我们的生产率就变低了,从原来的10个/迭代,变成了现在大概7个/迭代。
怎么分解这些多样化的任务?在看板中怎么体现?
于是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做了如下改进:


  • 引入了泳道,作为划分工作的界限;
  • 修改了看板公约:

  • 70%的人力,用来做需求;
  • 20%的人力,做重构
  • 10%的人力,处理现场问题

假设我们有7个需求任务在进行中,那么最多的重构任务(任务量相当)我们只会安排2条;
现场问题按需分配,因为有设置一个缓冲时间,所以现场问题来的时候,一般会以紧急任务的形式展示。
一个迭代之后,我们发现之前头脑风暴的比例有点太理想了,于是我们又调整了分配比例。
慢慢地,我们不知不觉中,把正在努力地实践着看板,前方等待我们的,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惊奇,拭目以待。
- 不知者无畏,越深入,越敬畏,记录此文,聊表纪念我们的看板之旅。

  • 2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