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几年,广阔的市场替代空间,叠加贸易冲突带来的进口限制,同时由于中国芯片被“卡脖子”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多重因素叠加推动整个产业迅猛发展。
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内已涌现出50家半导体独角兽,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贡献9、33、8家,总估值高达8584亿元。在这些企业中,芯片设计公司共27家,占据半壁江山。其中,GPU、车规MCU等领域分别诞生了8家、5家独角兽,成为最热赛道。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从半导体IC设计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以及人才趋势等方面,简要探讨一下半导体IC设计业发展概况与趋势。
01
国内IC设计业发展现状
中国半导体产业概况
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数据,中国半导体市场销售规模从2014年的913.7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23%。近年来,中国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逐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半导体销售市场,2021年半导体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34.6%。
IC设计产业概况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推动了设计、制造、封测等子行业的共同发展。尤其是在国家政策以及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IC设计行业高速增长。
国内IC设计业虽起步较晚,但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诸多优势,已成为全球IC设计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销售额来看,我国IC设计行业多年来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
据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规模由2017年的2074亿元增至2021年的45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预计2022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销售规模将进一步增至4989.6亿元。
50家独角兽,芯片设计占主导
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着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由2017年的1380家增至2020年的2218家,年均复合增长率12.6%。从最新统计的数据来看,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达到了2810家,较上年的2218家增长了592家,同比增长26.7%。
自2019年6月科创板开板以来,半导体IC二级市场企业数量增势显著。2019-2021年共计51家半导体IC企业成功上市,其中43家在科创板上市,占比超过80%。2022年上半年有14家半导体IC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从上市企业产业链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IC设计环节,上市企业数量占比达到48.6%。
据新财富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国内已涌现出50家半导体独角兽(如下表),可以看到国内中游领域的半导体独角兽,产品以集成电路占主导,共产生了高达27家芯片设计独角兽。
02
IC设计业的挑战与前景
IC设计业面临的挑战
-
内卷严重
国内IC设计行业体量较轻,深陷”中低端拼价格,高端拼技术”的内卷之局。
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CSIA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IC设计企业数量已达到2810家,同比增长26.7%,主要为初创、中小企业参局;销售规模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从产品维度来看,大量中小设计企业扎堆中低端市场,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而高端产品市场要看企业技术储备,与国内厂商拼产品“能否做得出”以及产品“能否用的好”,对企业的资金实力、研发团队提出高要求。
-
资本研发投入不足
国内IC企业的资本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占比基本都在10%~20%之间,国外IC企业则在20%左右。而国外大厂营收远远高于国内企业,这就意味着可能有些国内IC设计公司的研发投入还不如国外大厂的零头。在半导体这种高投入的产业中,IC投入越高,企业的长远前景更好,且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
产业人才基数小且分散
国内半导体产业人才本短缺状况一直存在。业内常常有人说,IC从业者要坐得住“冷板凳”。按照半导体行业的规律,从业者要在一线连续埋头苦干十年,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有“熬成”专家,就调岗或者跳槽。现在的很多半导体产业猎头及投资人,都有半导体从业经历。
另外,部分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业选择离开龙头公司自主创业。近年来,从中芯国际、紫光展锐等国内龙头企业出走的人就不在少数。这也会导致国内整体IC产业链竞争力的下降。
IC设计业的发展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IC设计业的发展前景仍持续向好。主要得益于三方面:
-
政策环境利好
作为国家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产业最近几年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国内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好。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性、鼓励性的规划等,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财政、税收、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有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技术升级。
-
芯片需求持续增多
我国作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手机、智能家电等消费电子产品的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同时,随着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电动汽车、智能驾驶、工业控制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对车用芯片、驱动控制芯片等产品的需求,为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带动行业持续发展。
-
IC设计领域仍有诸多投资机遇
根艾瑞咨询分析中国半导体IC产业环节中,IC设计保持最高资本热度,IC设计企业数量持续上涨,因轻体量与短周期特性吸引众多资本布局。
未来IC设计领域仍有诸多突破机遇,如高性能SoC(片上系统)、高算力AI芯片、高端模拟芯片等。
03
IC设计业人才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半导体产业从业人员为45.66万,与2020年38.85万人相比,同比增长17.54%。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员规模达19.96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15%,在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中占比36.89%。预计到2023 年前后,全行业人才需求将达76万人,其中设计业从业人员需求将在30万人左右。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2半导体芯片人才市场趋势报告》,经历过2021年的“热火朝天”后,2022年以来芯片就业市场延续了之前的高景气趋势,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从具体职能属性来看,芯片设计类岗位中的数字前端工程师、模拟芯片设计工程师紧缺指数最高,其TSI指数均超过了10(TSI>1,表示人才供不应求,该指数呈上升趋势,表示人才越来越抢手,招聘难度增加)。
从全国人才分布来看,设计类岗位新发职位占比45.48%,但人才分布占比仅28.68%,供需矛盾突出。设计类的数字前端工程师、模拟芯片设计工程师新发职位占比远高于人才分布占比,侧面反应出人才缺口较大。
从企业规模来看,芯片设计类企业体量较轻,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CSIA公开数据,在2021年2810家IC设计企业中,有超过8成企业的员工人数小于100人, 主要为初创、中小企业参局。从职位贡献来看,100人以内企业发布职位占比36.61%,100-499人规模的设计类企业需求量最高。
从企业对人才学历要求上看,设计类人才呈现高知高薪特征,生产类人才学历要求则相对宽松,整体分布相对均衡。
据统计,设计类岗位硕士以上人才占比达50%以上,本科以上为“硬门槛”,且整体平均年薪较高,越高知越高薪;生产类岗位硕士以上人才占比达30%以上,仍有16.44%的人才为大专及以下学历。
此外,从工龄分布看,设计类3年以下工龄占比最高(26.68%),说明行业吸引了大量新鲜血液加入,也同时说明在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结 语
从国内现有的半导体独角兽来看,其优势在于已通过一级市场获得不少融资,拥有较高估值,具备抵御风浪的能力;但劣势在于集中于中低端激烈竞争,且普遍市占率较低,盈利规模偏小,甚至还在亏损。
从IC设计业发展状况来看,虽然其面临诸如“内卷严重”、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但总体仍处于繁荣发展中,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集成电路产业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创新空间,将出现更多层次的市场需求,这也要求国内的IC设计公司更加努力。
与此同时,在国内良好的政策和融资环境下,催生了较为旺盛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将持续存在,尤其是芯片设计类人才。虽然目前在政策积极影响以及行业薪酬提高的情况下,本专业毕业生就职比例提升,相关专业毕业生转行到集成电路行业的人才比例也在提升,但从岗位需求量统计来看,模拟芯片设计、数字前端、数字验证等设计类岗位依然呈人才紧缺状态。
因此,我国仍需加大行业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输送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技术人才的回流,以及落实更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在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发力之下,实现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芯片产业自主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