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木兰」编程语言的口诛笔伐还在继续,公众对「木兰」的认识也逐渐被简化为对某个英文编程语言的”造假“、”套壳“。
围观者甚众,但有多少人看到了这场风波的潜在深远影响?
想象一下,国内有一个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制造产业,而且还在蓬勃发展。但这一产业使用的机床,一直以来都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这些机床购买和升级时都不用付钱,貌似免费地送到手边。天上掉馅饼!是不是美滋滋?
但是,最新的用户手册总是英文的,大多数厂方不负责翻译成中文。培训、售后出了问题需要修复、升级改造后的再学习等等,都需要倚靠国外,甚至付费。不仅如此,所有机床配套的辅助工具、功能附件也是类似。
怎么可能??在国产化大潮中竟然会有这样的领域??
我自己都很难相信,但这确实是事实。
这就是软件产业。上面所说的”机床“,就是编程语言。
为什么这从来没有见诸报端?甚至在最近的”卡脖子“中,也从来没听说过这个领域被波及?
因为,国外编程语言业界执牛耳的人物都是编程语言设计实现的老手,他们比谁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主研发一套“只需够用”的编程开发工具到底有多少工作量和技术难度。
这层没人捅破的窗户纸就是,假如就在此时真的禁运所有编程语言开发工具,以中国现今的实力,不出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基于现有技术和生态,自主可控地开发出完全够用的通用编程语言、核心库、以及配套的辅助开发环境。
而且由于技术门槛并非高不可攀,几乎肯定会百花齐放,出现各种不同技术实现。与国际水平有多大差距另说,但绝不会像芯片业这样,如果真的被禁运甚至只是某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