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九 Linux系统管理实验

实验九 Linux系统管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系统管理的内涵和作用。
2.学习对用户和组进行一般的管理。
3. 学习文件系统常用的一些管理命令。
4. 学习文件系统的装载和卸载(u盘的安装和卸载)。
5. 学习文件系统的备份方法。
二、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室内的实验环境与系统是公用设备,请不要做对系统不安全的事情。
2.建议登录后系统后,在家目录下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子目录,便于保存自己的程序。
3.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Linux的用户和工作组管理

在Linux中创建新用户时,可以选择使用adduser或useradd命令。
adduser是一个perl脚本,使用时会出现类似人机交互的界面,系统将会提示输入创建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只要跟着系统的提示就能完成用户的创建,这个命令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
useradd 命令是内置的Linux命令,用户可以通过命令加参数的方式快速创建出自己想要的用户,避免了adduser创建成功之后还要根据特定的需求,进行后期的修改。
下面用useradd命令说明用户账号的创建和管理过程:
1. 创建新用户
	创建一个用户帐号需完成以下步骤:
①添加一个记录到etc/passwd文件中。
添加命令为:useradd
   	例如,创建新用户user01的命令如下:
    useradd -c“normal user”-d /home/user01 –g users\ -G student,computer –s /bin/bash user01
    -c “normal user”: “normal user”是对该用户的注释。
-d /home/user01:指定用户的工作目录(宿主目录)为/home/user01,此时不生成/home/user01。
-e 用户账号的失效日期,日期格式:yyyy-mm-dd
-f  参数用于定义密码过期后仍然可以使用的天数。
    -g users\:定义user01所属的组为users。
-G student,computer:同时将user01归属于student和computer组。
-m 创建新用户主目录
-s /bin/bash:指定用户所启动的shell为/bin/bash。
-u 指定新用户标志号的数值,默认值是系统中现存的其他用户使用的最大的UID值加1。
    在Linux中,创建用户后,必须为用户设置密码。
②设置用户密码。
例如,为user01设置密码的命令如下:
    passwd user01		#为安全起见,密码的设置不要过于简单。
    	在实际使用中,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的运行情况自动确定用户的参数。
③创建用户的主目录(要由用户自己创建)。
例如,	cd /home     	#进入home目录
		mkdir user01  	#创建user01目录
2. 删除用户
    删除用户命令:userdel。例如,userdel user01
    用户被删除以后,该用户宿主目录仍然存在,系统不会在删除用户的同时也删除宿主目录,主要是防止误操作删除该目录中还有价值的资料。如果确认也可以删除宿主目录了,需要用rm命令手工删除。
例如:rm -rf /home/user01	#递归删除指定目录及其下属子目录和相应的文件,不给提示信息。
3. 创建用户组
    在Linux中可以创建一个组,然后将成员添加到这个组的列表中。可以以组为单位来分配资源。隶属于同一个组的成员可以访问同一个资源。
    创建组的命令:groupadd。
    例如,命令groupadd group1将创建一个名为“group1”的没有任何成员的组。
    组存放于/etc/group文件中。每一个组由单独的一行列出,例如:student:x:527:
    其中,第一列是组的名字。第二列是一个密码。真正的密码存放在/etc/gshadow映像文件中。第三列是组的一个数字索引。在第三列之后将是以逗号隔开的组成员的用户ID。
4. 管理组成员(添加成员到组)
①可以编辑/etc/group文件,将成员添加到相应组里面。
②也可以用gpasswd命令向组中添加成员。该命令中带参数-a,后面是要添加的用户名和所属组名。例如:  gpasswd –a user01 group1。
5. 改变用户组和文件主的命令
①chgrp命令用来改变指定文件所属的用户组。
比如:sudo chgrp group1 /home/user01	#改变用户主目录所属组为group1
②chown命令某个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或所属组。
比如:sudo chown user01 /home/user01    #改变用户主目录所属主为user01
6. 删除组
	①使用groupdel命令可以删除不需要的组。例如:groupdel group1。
	②也可以在/etc/group文件中将对应组的记录项删除,从而达到同样的目的。

操作要求一:adduser命令创建新用户(给出过程截屏)
① 请使用adduser命令创建新用户user01。
sudo su
adduser user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将新用户添加到sudo组(赋予新用户root权限)。(usermod -aG sudo user01)
usermod -aG sudo user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切换至新用户user01。
su – user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在新用户的家目录下创建一个新文件,用vi编辑该文件,录入内容,保存后退出,查看目录下文件,查看新文件内容,给文件改名,创建目录mydir,将改名后文件移动到目录mydir下。
vi test
ls
cat test
mv test newtest
mkdir mydir
mv newtest mydi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使用userdel命令删除用户操作。
先退出再删除
exit
userdel user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要求二:useradd命令创建新用户和组。
1.用useradd创建新用户和组。
① 请使用useradd命令创建新用户user02,指定新用户标志号为"1020",指定shell为/bin/bash,并给新用户设置有效期"2023-06-10",到期后3天失效。 [老师会去掉这一部分]
useradd -u 1020 -s /bin/bash 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请用passwd命令设置用户密码。
passwd 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查看/etc/passwd文件中新用户信息,并用ls /home查看新用户主目录存在么?
grep user02 /etc/passwd
ls /hom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创建新用户主目录
mkdir /home/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 创建组"group2"
groupadd group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⑥ 添加新用户到组group2
usermod -aG group2 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⑦ 添加新用户到sudo组(为了新用户能使用sudo命令)
usermod -aG sudo 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⑧ 改变用户主目录所属者为user02
chown user02 /home/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⑨ 改变用户主目录所属组为group2
chgrp group2 /home/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⑩ 重启,用新账户和密码登录系统。
su – user02
sudo s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删除新用户和组的过程。
① 重启用旧帐户和旧密码登录。
sudo su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删除用户user02
userdel 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删除用户宿主目录
rm -rf /home/user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 删除用户组group2
groupdel group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⑤查看用户和组是否还存在
grep user02 /etc/passwd
grep group2 /etc/passw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文件系统管理

  1. du(disk usage的缩写)命令,为目录递归地汇总每个文件的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格式:du [选项][文件]
    选项:
    -a或-all 显示目录中所有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显示目录或文件大小时,以byte为单位。
    -c或–total 除了显示个别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k或–kilobytes 以KB(1024bytes)为单位输出。
    -m或–megabytes 以MB为单位输出。
    -s或–summarize 仅显示总计,只列出最后加总的值。
    -h或–human-readable 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time 显示目录及其子目录中任何文件的上次修改时间。
    -S 显示目录的大小,但不含子目录大小。
    操作要求:
    ① 以人类可读方式(K,M,G为单位)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占用磁盘情况,以及文件更新时间。
    du -h –tim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以人类可读方式查看指定目录下(比如/var)文件占用磁盘的情况,并按逆序排序输出。
du -h –time /var | sort -h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以人类可读方式查看 /tmp目录下文件占用磁盘情况,并排序输出前10个文件。
du -h /tmp | sort -hr | head -n 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df(disk free 的缩写)命令,统计文件系统中空闲磁盘空间。
命令格式:df [选项]
选项:
-a或–all:包含全部的文件系统;
–block-size=<区块大小>:以指定的区块大小来显示区块数目;
-h或–human-readable:以可读性较高的方式来显示信息;
-H或–si:与-h参数相同,但在计算时是以1000 Bytes为换算单位而非1024 Bytes;
-i或–inodes:显示inode的信息;
-k或–kilo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24字节;
-l或–local:仅显示本地端的文件系统;
-m或–megabytes:指定区块大小为1048576字节;
–no-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不要执行sync指令,此为预设值;
-P或–portability:使用POSIX的输出格式;
–sync:在取得磁盘使用信息前,先执行sync指令;
-t<文件系统类型>或–type=<文件系统类型>:仅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T或–print-type:显示文件系统的类型;
-x<文件系统类型>或–exclude-type=<文件系统类型>:不要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信息;
–help:显示帮助;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操作要求:
①用df -h列出磁盘空间情况,并写出各列信息的含义。
df -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列出磁盘文件系统类型。
df -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显示指定文件系统类型的磁盘(比如,文件系统格式是ext4或者tmpfs的磁盘)。
df -T | grep ‘ext4|tmpf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fdisk命令用来创建和管理硬盘分区表。
输入以下命令:
$sudo fdisk /dev/sda
会显示如下图所示信息:
Command(m for help):
这时即可输入分区相关命令,部分常用命令列表如下:
 l:列出已知分区的类型。数字(I字节)指出该分区的类型,即该分区适用于什么操作系统。
 m:显示帮助信息。
 p:显示当前分区表。
 q:不保存修改项并退出。
操作要求:
请分别输入m、l和p命令列出帮助信息、已知分区类型和当前分区表信息,最后输入q退出。(结果截屏,并解释p命令下各列信息含义,以及l命令下信息的含义。)
fdisk /dev/sd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命令下的信息,是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可以了解在 fdisk 中可以使用的不同分区类型和标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命令下各列信息含义系统已给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手工挂载文件系统 (根据机房情况选做)
命令格式:
mount [-t type] device dir
其中:-t type: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device:待安装文件系统的块设备名;
dir:安装点(目录);
例如:在软驱中插入一张磁盘,然后将软驱挂载为msdos文件类型。
挂载软磁盘的命令:mount -t msdos /dev/fd0 /mnt/floppy
挂载完成后,用ls命令查看软磁盘中包括的文件。
操作要求:
如何手工挂载优盘?要求写出挂载命令,并且列出各选项是如何确定的,比如文件类型如何确定?文件系统所在分区名如何确定?安装点(放置新文件系统的路径名)如何确定?
如何确定文件类型和块设备名?

  1. 可用df –T 命令查看要安装u盘的文件类型和块设备名(分区名)。
  2. 可用fdisk -l命令查看u盘的文件系统类型和块设备名。对比查看没有插入u盘和插入u盘后,多出来的信息部分即是u盘的信息。看/dev下的名称是什么?system下的类型是什么?(fdisk –l命令有的机器可看到,有的看不到)
  3. 可在图形方式下查看,打开 系统/系统管理/系统监视器,选择 文件系统 查看,对比查看没有插入u盘和插入u盘后,多出来的信息部分即是u盘的信息。
    如何确定安装点?
    在Linux下,目录/mnt是常用的文件系统安装目录,切记安装点目录一定是一个空目录,不要将一个文件系统安装到一个非空目录中,如果那样做,该目录中原有的内容会被新安装的文件系统内容所覆盖。
    操作步骤:
    ① 自备笔记本电脑和U盘。
    ② 确定U盘设备名和文件系统类型
    ③ 建立一个空目录
    ④ 挂载U盘
    请写出详细步骤和挂载命令:

1、确定U盘设备名和文件系统类型
df -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建一个空目录
mkdir /mnt/myus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挂载U盘
mount -t vfat /dev/sdb1 /mnt/myus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查看U盘里的内容
ls /mnt/myus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手工卸载文件系统(根据机房情况选做)
命令格式:umount <分区名或分区安装点>
例如:卸载软盘的msdos文件系统。
命令:umount -t msdos /dev/fd0
卸载完成后,从软盘驱动器中取出软盘。
注意:对正在使用的文件系统,不能使用unmount命令卸载。在手工卸载文件系统时,必须确保所有用户程序都不在该文件系统的子目录中工作。
操作要求:
如何卸载优盘?请写出卸载命令。
umount /mnt/myusb
磁盘分区已经卸载,看不到里面的文件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卸载之后要手动删除安装点。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你操作的每一步过程,包括输入、输出信息(结果截屏)。
    2.总结上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及感想。

了解并掌握Linux的用户和工作组管理,包括创建新用户、 删除用户、创建用户组、4. 管理组成员(添加成员到组)、改变用户组和文件主的命令、以及删除组。了解文件系统管理,查看当前目录下文件占用磁盘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手工挂载U盘与卸载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