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一瞬,2014 年毕业至今,刚好十年。《异类》一书曾提到“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 10000 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你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而我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十年,至今我仍觉得自己还差得远,更不敢说自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十年是一个很好的节点,因为基本上也从“菜鸟”变成职场上的“老手”,有了一定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写技术十年就当做一次审视自己,复盘过去的成与败的契机。
我的技术画像
缘起 Android
我的互联网职业生涯始于 Android,还记得当时大学暑假期间疯狂啃了一本《疯狂 Android 讲义》自学入门了 Android,那时 Android 系统版本还在 2.2,2024 年都已经迭代进化到 Android 15 了,早已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 简单回顾一下 Android 系统的发展: 从 Android 1.5 ~ Android 9.0 系统版本以不同的甜品来命名代号,并且每个版本都有独特的 logo,非常有趣。
从 Android 10 开始,谷歌开始做出改变,不再以甜品作为命名(官方的说法是甜点的命名不具有全球兼容性),直到现在都以具体的数字作为正式版本。
- Android 开发从曾经的 Eclipse + ADT 的方式,后面 Google 为 Android 开发者定制了 Android Studio 集成式 IDE。
- 开发框架从简单的 MVC 模式,到 MVP、再到 MVVM,再演进到 MVI 去适应更加复杂的业务场景
-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从 Java 变为 Kotlin
在早期我学习 Android 的过程非常喜欢总结分享,在 CSDN 博客边记录了我所有的实践经验,有的项目实践也被我整理成了专栏,逐渐的我成为了移动开发领域的 CSDN 博客专家,积累了一批粉丝,主要还是一些小白和初学者,2013 的时候还创建了一个 QQ 学习群-**移动开发者狂热群,**那时群人数基本爆满,有很好的学习氛围。
CSDN 的一些成就
2014 年还开通了公众号–【小巫技术博客】,目前改名为【巫山老妖】,前期主要还是分享一些移动开发相关的内容,后面更新频率下降,也比较佛系运营,粉丝数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现在我也是偶尔写写东西往公众号一发,也只有可怜的阅读量。
可以说 Android 开发贯穿了我这十年的职业生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也得以赶上时代的浪潮,获得了相对比较体面的工作和薪酬。
回顾十年职业经历
2014 年
2014 年刚毕业那会,移动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中,业内熟知的 O2O 千团大战当时已经打得火热,各种融资创业的消息此起彼伏。Android 作为当时两大移动平台之一,薪资和需求量也变得水涨船高。所以当时找到一份工作其实并不算太难,广州当时也没什么大厂,主要是一些游戏公司和 O2O 创业公司,我毕业的时候稀里糊涂的进了一家做游戏的公司,负责在里面做 Android SDK 接入的开发,因为当时工作中也有跟 Cocos2d-x 框架打交道,当时还自学了 Lua 脚本开发。不过在这家公司我只待了差不多半年左右就离开了,因为“有一天早上我问自己,我又不玩游戏,那我为什么做游戏”。确实因为我对游戏并没有太过热爱,玩游戏纯粹就是打发时间,加上对技术的有追求,不甘于只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就索性跳槽了。
这一年是刚毕业的第一年,由于前期有过长达 8 个多月的实习经历,所以也不算是刚步入职场,第一份工作也比较草率,完全就当试错了。当年差不多 10 月份的时候,我又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做新媒体转型的公司,负责 Android 端应用开发。
技术总结
业务类型:游戏 SDK、游戏框架
技术栈:Android、Java、Cocos2d-x、Lua。
2015 年
2015 年新加入一家新媒体公司——南方周末新媒体公司,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公司,从 0 到 1 搭建起来的互联网产研团队,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做产品的感觉真的很好,有激情有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