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参照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和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ll)在18年11月发布的边缘计算和云计算协同白皮书,学习整理而成,
可以大概了解原文的整体想法,留作复习。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wtwinter/10832388 原文在此
01 边云协同方法边缘计算和云计算价值
1.1边缘计算概念
边缘计算是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分布式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它可以作为联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使能智能资产、智能网关、智能系统和智能服务。
边缘计算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具备下列基本特点和属性:
联接性、数据第一入口、约束性、公布性、融合性
1.2边缘计算CROSS价值
联接的海量与异构(Connection),网络是系统互联与数据采集传输的基石,如何兼容多种联接并且确保联接的实时可靠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业务的实时性(Real-time),工业系统检测、控制、执行,新兴的VR/AR等应用的实时性高,部分场景实时性要求在10ms以内甚至更低。
数据的优化(Optimization),当前工业现场与物联网末端存在大量的多样化异构数据,需要通过数据优化实现数据的聚合、数据的统一呈现与开放。
应用的智能性(Smart),务流程优化、运维自动化与业务创新驱动应用走向智能,边缘侧智能能够带来显著的效率与成本优势。
安全隐私保护(Security),边缘侧安全主要包含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应用安全。此外,关键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大量生产或人身隐私数据的保护也是安全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3边云协同放大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价值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协同关系。边缘计算与云计算需要通过紧密协同才能更好的满足各种需求场景的匹配,从而放大边缘计算和云计算的应用价值。边缘计算既靠近执行单元,更是云端所需高价值数据的采集和初步处理单元,可以更好地支撑云端应用;反之,云计算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输出的业务规则或模型可以下发到边缘侧,边缘计算基于新的业务规则或模型运行。
1.4白皮书目标
展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其2018全联接(HC2018)大会发布的智能边缘平台IEF(Intelligent EdgeFabric)与西门子2018年发布了Industrial Edge的概念,通过云端部署Industrial Edge Management实现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协同。
02 边云协同总体内涵与参考框架
2.1边云协同总体能力与内涵
边缘计算涉及到EC-IaaS、EC-PaaS、EC-SaaS的端到端开放平台。典型的边缘计算节点一般涉及网络、虚拟化资源、RTOS、数据面、控制面、管理面、行业应用等,其中网络、虚拟化资源、RTOS等属于EC-IaaS能力,数据面、控制面、管理面等属于EC-PaaS能力,行业应用属于EC-SaaS范畴。
边云协同的能力与内涵,涉及IaaS、PaaS、SaaS各层面的全面协同。EC-IaaS与云端IaaS应可实现对网络、虚拟化资源、安全等的资源协同;EC-PaaS与云端PaaS应可实现数据协同、智能协同、应用管理协同、业务管理协同;EC-SaaS与云端SaaS应可实现服务协同。
2.2边云协同总体参考架构
为了支撑上述边云协同能力与内涵,需要相应的参考架构与关键技术。参考架构需要考虑下述因素:连接能力,信息特征,资源约束性,资源、应用与业务的管理与编排。
边缘协同的总体参考架构应该包括下述模块与能力:
A:边缘侧:基础设施能力、边缘平台能力、管理与安全能力、应用服务能力
B:云端:平台能力、边缘开发测试云
03 边云协同价值场景
3.1边缘计算分类
细分价值市场的维度,边缘计算主要分为三类:电信运营商边缘计算、企业与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边缘计算。
围绕上述三类边缘计算,业界主要的ICT、OT、OTT、电信运营商等玩家纷纷基于自身的优势构建相关能力,布局边缘计算,形成了当前主要的六种边缘计算的业务形态:物联网边缘计算、工业边缘计算、智慧家庭边缘计算、广域接入网络边缘计算、边缘云以及多接入边缘计算(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