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快与慢》部分整理

本文探讨了认知心理学中的系统1(直觉思维)和系统2(理性思维)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大脑默认使用系统1,倾向于“能不用脑就不用”,导致一系列思维偏差。提升决策准确性需利用系统2进行理性检验。文章还介绍了如何通过自我提示、采纳外部意见和有意中断来克服系统1的缺陷。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认知心理学机位大洞见:人类大脑的默认模式是系统1,而不是系统2,人类大脑遵循“能不用脑,就不用脑”的原则。

系统1(快系统)对应着我们常说的直觉思维

系统2(慢系统)对应着理性思维

大脑的特性

大脑进化:大脑是一个生存器官,因生存而进化;大脑的设计上为了解决生存和传承问题;大脑的功能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求存

抵抗思考:“认知吝啬鬼”,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即为吝啬,人的大脑天生抵抗思考。所以,认知的时候,默认用眼睛;用脑的时候,默认连续性

能量消耗:大脑占人体童量2-3%,什么都不想的时候,消耗资源占20%,如果一动脑子,增加消耗10%-15%

双系统思维模型

所谓双系统思维模型,就是将双系统思维应用到解决问题上。

无意识的,用系统1处理“衣食住行”等98%日常决策;而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决策,一定要有意识的用系统2,让决策的更准确,更具有创新性。

此外,说服别人的时候(如,广告等)一定要用到系统1的直觉思维。对于自己,防止被忽悠的时候,一定要调用系统2的理性思维。

系统1的“七宗罪”

在人类的决策行为模式中,系统1和系统2都会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系统2的懒惰,很多时候系统1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系统1的直觉式思维存在种种缺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种偏好和四种效应,我们把他们叫做系统1的“七宗罪”。

一宗罪,典型性偏好,指的是人们因为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略了典型背后的概率

二宗罪,可得性偏好,指的是一件事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事情更容易发生

三宗罪,因果性偏好,指的是系统1有个特点,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

四宗罪,光环效应,指的是当我们对某人或者某物的初始印象很好,然后我们会觉得ta什么都好

五宗罪,锚定效应,指的是先入为主的信息会对我们后续决策做出暗示的现象

六宗罪,框架效应,指的是,同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描述,会导致我们做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

七宗罪,禀赋效应,指的是,当我们拥有某个物品之后,我们会觉得它价值更大

以上说的七宗罪,根源在子系统1是一个具有先入为主特征的系统,先输入的信息在判断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不管这种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已过时,所以依赖系统1做决策常回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怎么更好的应用

既然偏见和失误往往与系统1的主导地位相关,那么,要解决问题,从原理上来说很简单:就是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2,来对系统1的直觉思考结果进行理性检验,弥补系统1的缺陷,减少那些由直觉产生的偏见和错觉。

卡尼曼认为,系统2是懒惰的,要让这个懒惰的系统变得勤快起来,就需要刻意的提示,可以是自我提示,也可以是来自外部的提示。

1.自我提示

丹尼尔。卡曼尼在书中提到一种方法-“事前验尸”,即我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先假设这件事将来会失败,然后我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考导致这件事情失败的原因,同时按照重要性及发生概率进行排序,未雨绸缪,预防这些因素,提高事情做成的成功率

2.外部提示

努力养成参考和采纳外部意见的决策习惯,而不是依赖个人进行决策。

如,组织集体开放性的讨论,用旁观者来纠正我们系统1的快思考,可能导致的错误。

再比如,在执行一件事情前,经常向朋友、同事征求一些意见和建议。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征求意见时,要做好倾听,听语言表面意思的同时要思考其背后的逻辑,从而找到自己可能疏漏的点。

3.有意中断

丹尼尔.卡尼曼还指出系统1的一个大命门是反应速度快,但是持续时间短,只要熬过那个时间,系统1就没办法占据优势了。

  • 7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