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用的是铅酸,花很多时间研究了一下电池。
铅酸、锂电都没有记忆效应,充不满或放电不尽不会影响电池容量,不会使后续的容量降低。个人觉得都不需要什么激活,对激活持怀疑。
铅酸、锂电循环充电都是先恒流、再恒压。铅酸后面还有个涓流。
一、铅酸和石墨烯电池
铅酸一般有二种:排气(富液)式铅和阀控(有气体复合功能)式。
富液式就是像汽车上常见的那种,里面全是硫酸水,充电时正极析氧氧气无法到达负极进行复合,只能从上面排气口排出去了,所以有排气口。水会少掉,需要补水,充电时有一些失水(析氢析氧)没有关系。
阀控式VRLA就是电动自行车或其它场合常用的,可理解为贫液式、密封式、免维护。一般内部是采用AGM透气隔膜,所以叫VRLA AGM。贫液就是里面硫酸水没那么多且被固定住了,充电时正极析氧氧气可以通过AGM到达负极进行复合回来,所以不能全部是电解液,全是水就根本不透气了,要贫液设计。且我们不能进行补水,是密封型的。这样就是免维护了。但总会有无法复合的气,气多了需要自动开阀排气,所以叫阀控式。另外,如果外面空气进入的话其实是会影响里面的,所以它排气只是单向往外排的,我们不能随便开盖。所以,使用时就是要尽量不失水,让里面的水不能随便消耗掉了,消耗了就寿命短了。
另外,石墨烯电池就是铅酸电池。真正的石墨烯材料很贵的,比黄金还贵,别指望真的有用石墨烯,可能只是用了石墨吧,都是广告噱头骗人而已。
1. 铅酸的满电:
铅酸原理是充电后是铅(负极)和二氧化铝(正极),放电时变成硫酸铅(难溶)。正常放电反应出来的硫酸铅是粉末状,但是硫酸铅容易结晶,一旦结晶后,这部分就无法恢复了,失效了,容量就损失了。
所以铅酸最喜欢满电,最好的状态是一直处于满电,这样就基本处于没有硫酸铅的状态。
充电时铅酸要尽可能地充满充足,让所有的硫酸铅全部转换成铅和二氧化铝,活化全部的铅。
如果一直不充满,有少部分硫酸铅就一直是硫酸铅,可能时间久了这部分就容易结晶失效了?后续再一直充不满,就寿命相对有些影响了。
2. 铅酸的“循环充电”(正常充电):
使用时是放电一部分后,再充电,这个充电就是“循环充电”。
不管使用时有没有完全放完电(100%DOD放电量),都是进行“循环充电”。
现在我们电动自行车用的充电器都是三段式的“循环充电”:恒流段0.1C再恒压段约2.45V/格(按单格来算,下同),电流低到了0.02C左右(估计值)就转绿灯变成涓流充电状态。涓流段时是恒压约2.3V,电流不管它,电流会下降到0.01C以下了。
充电特性(个人理解):
充电时,恒流段充到恒压值2.45V时,大约是充入了“上次放电量”的80%左右电量。
恒压段电流低到了0.03C~0.06C左右,就已经大约充入了“上次放电量”的100%了,电池算基本满了。但按充足来说,还差非常少量的一丁点,一般来说还希望再多充入一点吧,比如整体容量的5~15%吧,这样就能保证电池完完全全充足了。
充到恒压段结束0.02C时,大约是充了“上次放电量”的100%电量或还多些了,这样就可以转绿灯表示充满了。(这样可以大致倒推算出上次的放电量?)。 0.02C也没有什么标准,是估计值。
然后转涓流继续多充入一些额外饱和电,涓流充电还是有意义的,能多补足点电。
另外,恒压段充电时间约是恒流段充电时间的一半,所以可通过上次放电量来推算这次要充电多久时间。
如果一直恒压2.45V下去,不转涓流,最后电流也会降下来,降到0.005C以下3小时不变,算充足。
反过来说,完全充满的电池,如果你给它充电,一定要检测电压,电流只能在0.005C以下,非常小,如果电流一大,电池的电压就要超过2.45V,就要析氢了。
而涓流是恒压2.3V,那电流会更小,是多少?不知道!反正一般是在0.005C以下,以下多少不知道。
那一开始就以0.005C以下的小电流去充电行不行?可能可以可能不行,且不说充电时间要非常久,小电流有可能多数抵消了电池内耗,没什么多余的电来充电了。电池电压低时内耗小些,电压高时内耗大些,无法提前知道内耗电流是多少。另外电池老化内部损耗微短路时,内耗电流就会大很多。所以根本不知道要用多少的小电流来充电才合适,而按恒电压来走就简单了。
那以转灯电流0.02C来充电可否?基本可以,0.02C电流不算太小了,但这要至少50个小时以上才能基本充满,然后还要检测下电压到2.45V后要转成涓流,不然电压还是会超。另外,充电时间拉长了,充电时在析氧电压2.35V以上的时间也是挺长的,那还不如快速充完电拉倒?
所以,充电是按限压恒压来走,而不按电流来走,电流只是最高限流一下。充电电压比电池电压高,就肯定能充得上电。
BABY FM12电池资料循环充特性(没有涓流段):
3. 铅酸的恒流段、恒压段和“不能频繁充电”:
电动自行车是VRLA阀控铅酸电池,可理解为贫液密封免维护铅酸,不能加水,所以里面的水可不能随便消耗掉了,消耗了就是寿命短了。
铅酸的析氧电压2.35V,析氢电压约2.45V,电动车用的电池一般是AGM VRLA,析氧时氧会再复合回来,但析氢就没办法了。并且虽然说氧会再复合回来,但多少会有些微量损失的。
【网上说:析气电压,2.35V析氧、2.42V析氢,这是从实验值得来的。即在充电电压2.35V时,正极开始有氧气析出。但在此电压时,仅有极少量。同样,析氢电压也是这样来的。请注意,如果把电压控制在2.42V以下、2.35V以上长时间充电,电池一样会失氢。上述两个数值,对于选定浮充电池的浮充电压有意义,而对于富液电池(譬如起动电池)几乎没有用处。】----因为富液电池可以加水,失水没关系,电压高些充电充得快,而贫液电池就必须要保护好里面的水。
【充入电量70%时,电化学难度相当于水分解的难度了,正极开始析氧,电池上的端电压开始明显增加,VRLA阀控电池的负极板可以进行氧复合,传统的富液铅酸无法进行气体的再复合。当充入电量达90%以后,负极上的析氢过程发生,这时电池端电压高,两极上大量析出气体,进行水的电解过程,端电压又达到一个新的稳定值,其数值取决于氢和氧的过电位,正常情况下该恒定值约为2.6V。】---即发生强烈水解时,电压会恒定在2.6V了。
【网友《DIY主动式电池均衡电路》:一般,用三段式模式充电,单只电池的析气量在400ml左右(折合成重量为0.2克以上),而单只电池最大允许的失水量为90克,换算一下理论充电次数不超过450次,厂家给的数据是充电300次。如此看来普通的三段式充电器也是限制电池寿命的一大因素。】
铅酸喜欢低电压、小电流0.1C充电,充电时间尽量拉长些。
铅酸无法大电流充电,不然发热太猛了,会热失控。可能是因为化学反应没办法那么快,如果强行大电流充电,化学反应接受不了,那相当于充电电阻就大,引起极板电压上升,超过2.45V就电解水,即无法接受的电流就都要去电解水了,另外就是大电流下极板等的内阻会发热升温。
如果频繁充电,因为充电电压是按“循环充电”来走的,电压比较高在2.45V,一般还没析氢,但会有些析氧。每次充电多少会有些微量损失,不太好。另外就是在充电时,特别是在过充电时,正极板栅要遭到腐蚀。
所以铅酸“不能太频繁充电”。
反过来说,充到2.45V后电池还没满但这时充入电流太大的话,电池电压会超过2.45V,这时充入电流除了进行充电化学反应还会电解水和发热,影响寿命。所以电流要小,电流小就是电压不能高,所以要恒压。
4. 铅酸的“浮充”和满电后继续充电:
“浮充”就是24小时插电的那种电池,处于备用状态,比如UPS。
铅酸喜欢满电,所以24小时浮充适合它。
浮充电压低,一般是恒压2.2~2.3V之间,电压比涓流充电小,满电后电流会比涓流充电时还小,同时充电要最大限流0.1C。
24小时全年长期浮充,没到析氧电压,电流也小,应该还好,一般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浮充电压不高,也不能高。
浮充虽然电压低些但比电池空载电压高,是可以充到100%的,充电是充入电流,只要电流充入大于自身内耗和发热,就是有在化学反应了。
浮充久了电池肯定就满电了,继续浮充仍有充入少量电流,这时满电了不用进行充电化学反应且电压低没有析氧,这个电流只是让电池克服内耗(如自放电),发热也很小,无所谓了。
满电后是否可以再大电流充入电?可以的,满电后无论多大的电流,都可以流入电池中,满电了不进行化学反应了,所以能量要转成去电解水,表现为电压增高,严重发热,影响寿命。所以电流要小,电流小就是电压不能高,电流电压二者是相关的,所以是浮充电压。
BABY FM12电池浮充特性(是可以充满的):
5. “循环充”和“浮充”的区别:
两者恒压电压不一样,一个大些一个小些!
二者虽然电压不一样,但都可以充满电,使电池达到100%容量,影响的只是充电时间。(注意和锂电区别,锂电充电电压会影响到使用容量)
电压大,充电时间就短。电压小,充电时间就要很久。前期都是限流0.1C,恒压小的更快到恒压段,要恒压更久才能充满电。
比如浮充恒压2.30V可能比循环充恒压2.45V要总共多花30%的时间来达到充满状态。
循环充恒压定在2.45V就是为了不析氢或少析氢、保证所有串的电池能充满电、同时电压能尽量高减少充电时间!取了一个最优解的值。
如果时间足够,是否可以按恒压2.30V进行循环充电就好了,这样不析氧或析氧很少。为什么厂家不这么建议?VRLA不怕析氧,这样可能对延长寿命有限,又增加了充电时间。另外可能是电压稍高些析点氧能保证充满吧,尤其是对多电池串联,必须要电压高些才能保证所有电池充满。对于12V单电池来说,里面有6小格,每小格会有电压差异,如果恒压太小,也可能会出现某格充不满。循环充也做均衡充用,必须让电池都充满,所以电压不能太低。循环充按2.30V太低了,有担心的话,可按2.40V来走,这样也比2.45V能低一些。(参见均衡充电)
铅酸满电的空载电压大约在2.2V多些,所以充电电压要比它更高点才行,不然就永远都充不满了。
“循环充”电压比电池空载电压高很多,无论对单个还是多个电池串,一般都能充满。
浮充电压不同厂家不一样,是一个范围。【根据浮充电压选择原则与各种因素对浮充电压的影响,国外一般选择稍高的浮充电压,范围可达2.25—2.33V,国内稍低,2.23—2.27V。不同厂家对浮充电压的具体规定不一样,需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浮充电压应作相应调整。】
浮充电压只比空载满电电压高了那么一丁点儿,浮充对单个电池一般能充满,但多个电池串就可能出现某个充不满的情况。所以要定期检查看要不要做一个正常充电(均充)。
6. 铅酸的“涓流充电”:
铅酸三段式最后的涓流充电是有意义的。但要涓流多久?
涓流充电恒压约2.3V,达浮充的上限,算是浮充了,时间久些比如24小时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是常年浮充则要电压再低一些。
涓流后真正满电后,维持的一点点的电流就是电池自发热内耗了。
要涓流多久有二个方案,一个是看当充电电流下降至最小并稳定2小时不变充电结束。
另一个是看再多充入整个电池容量的约10%的电量,如果涓流电流是0.005C,那是涓流充20小时以上,非常久了!
但是,现在的充电器也有时间保护以免出问题,涓流到一定时间就关闭了(比如国标GB42296要求的3小时)。
涓流保证了电池能充满,但能充入的电太少了,个人用就随便了,随充电器走,有条件就多充会儿涓流,没条件就转绿灯了就算了,毕竟在外面充电也花钱的。
7. 铅酸的充电电量统计:
对于充入的电量统计:电池内阻是串联的,电流在内阻上的发热只是线路耗损没有关系不管它,只要没电解水,充入的电流基本都是进行化学反应了,可以用充电电流进行充入电量统计。涓流充电电流非常小,如果时间短则对统计影响不大。
三段式充电器,不会电解水,析氧也不多,涓流时间也很短,所以基本上电流都是进行化学反应了。所以充电时统计充入多少电量,就知道上次放了多少电了。
有碰到故障电池,内部微短路了,充电时电压一直上不去,电流却一直0.1C,时间久了导致电池一直严重发热。所以《GB42296-2022 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要求有过充切断(恒流段充电器如果充入超过1.2C就要能自动转入下一个充电阶段,或者切断输出电流),以及要有延时切断(恒压段不超过3小时、涓流段不超过3小时)。
8. 铅酸低电量、自放电:
铅酸低电量时硫酸铅很多,结晶的机率很大,所以铅酸低电量时不好!
如果放电电流大,电压就会下降。低电量时,如果再放电电流大,那电压就太低了,对电池肯定不好。
铅酸过放就更不说了,严重伤害电池!
铅酸自放电还是有一点大的,在存放时一个月可能掉5%~10%,所以一段时间不用也要记得充电!
如果不记得充电,亏电后电池很快就坏了。很娇贵!
9. 铅酸的综合寿命:
铅酸不喜欢低电量,放电量DOD不能大,尽量不要超过50%,一般可在30~50%。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容量的电池数据不同且手册不全,只能估计一下,综合寿命(以DOD乘以次数来评价分数)大约是: 80%DOD80~90分,50%DOD100分,30%DOD100~120分,20%DOD90分,15%DOD60分。
小容量电池(几AH),好像综合寿命会越往30%DOD靠。超大容量电池(上百AH),好像综合寿命会越往50%DOD靠。
自行车铅酸一般在几十AH,可控制在30%~50%DOD,估计这样综合寿命最长。
15%DOD就充电,综合寿命很差,即“太频繁充电”不行!
10. 铅酸的SOC百分比剩余电量:
铅酸可以通过静置后满电空载开路电压、零电开路电压来按比例估算SOC剩余电量。(注意是静置后的开路电压)
比如满电2.23V对应100%,零电1.83V对应0%,中间值就按比例计算一下。
所以铅酸的剩余电量很好估算。
零电一般按1.83V即可(即12V电池是11.0V),要做的只是完全充满电再静置一会后,测下开路电压就知道100%的值了。
这个满电值可能会波动,可能和环境气温有关系,也不清楚电池损耗对它如何影响。
或者每次充满电都测一下?太麻烦,所以就估个大概吧。
比如我设定满电67.4V、零电55V。
11. 铅酸的容量和循环次数:
注意,铅酸的容量是和放电电流有关的!小电流放电则容量大能放出更多的电。
注意,上面说的容量都是按C20容量(20小时放电率容量)来说的。
从铅酸电池厂家的数据书上看,同一个铅酸的C10容量和C20容量差不太多,可能只小了5%~10%,可当作基本一样。
而C2容量可能只是C20容量的60~70%。
比如DZM电池标识22AH,这个是标称C2容量,那估计它的C20=31~35AH左右。充电0.1C,就是3A充电器,转灯0.02C就是0.7A左右,涓流0.005C就是0.17A左右。
BABY FM12电池:
电池的标称容量由各种电池有不同的放电电流规定。汽油汽车发动机用的起动电池按《GBT5008.1-2005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是按C20容量(20小时放电率容量)。其它铅酸电池可能也是按C20容量进行标识。
电动自行车用的铅酸,比如DZM、DZF型号之类的,DZ表示电动助力(《JB-T 2599-2012 铅酸蓄电池名称、型号编制与命名办法》),电池上标的都是C2容量(2小时放电率容量)。按《GBT22199.1-2017 电动助力车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技术条件》是按C2容量,循环次数应达到350次(每次都以0.5C2电流放出80%电量),即衰退到80%容量时算结束。 铅酸忌讳低电量,所以国标测试也不完全放电100%DOD。如果按30%DOD,可能可以达1200次~1500次,如果一周2次30%DOD理论上可以用10年以上哈哈。
铅酸电动车速度慢则放电电流小,这时相对来说电池容量大、能跑更远的距离,并且放电电流小对电池更好。
在加速阶段,需要加速,电池电流很大,功率很大。当匀速行驶时,电池功率不变,用于克服风阻、摩擦力、电机磁阻力。
风阻(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空气阻力F=(1/2)C*ρ*S*V^2。C是空气阻力系数(定值),ρ是空气密度,S是物体迎风面积,V是速度。又P=F*V,故需要克服的风阻功率和速度三次方成正比!所以在速度快时,风阻占比就很大了。
比如20km/h时电池电流约5A,44km/h时电流15A左右,加速时电流可能瞬间有30A。所以慢慢开有好处。
如果C20=32AH(C2=22AH)的电池,那我用11A放电2小时放出22AH,是不是还能剩10AH给小电流放电呢?
个人理解,应该不行。也就是说,如果1.6A放电20小时放出32AH,电池空了,电压很低了。如果11A放电2小时放出22AH,电池也空了,电压也已经很低了,无法再继续小电流放电了。二者是等效的。即使大电流放电后,静置后能再回电一点,也回不到10AH那么多了,只能回一丁点了。
原因可能是小电流放电时,电池内阻及其它内耗小,故能放出全部32AH来。
11A大电流放电时,铅酸内阻及其它内耗比较大,内耗了10AH,所以只能对外放出22AH来,这时电池全部32AH已经空了,充电必须充入32AH! 也就是说,充了32AH电量,11A放电下只能使用22AH。
充电是按充入电流来的,和电池内阻就无关了,电流都能转换到化学反应上(可能有一丁点其它内耗)。充电多少要按C20容量来算。
开路电压测的剩余电量也是按C20来的。
所以就都转换到C20容量来折算就行。
12. 铅酸的放电电流倍率能力
锂电池能量密度比铅酸大,同时较小的内阻,允许更大的放电电流。锂电池的电流放电密度通常为1-3C,而铅酸电池的电流放电密度只有0.1-0.5C。
铅酸可以大电流短时放电,比如在起动汽车时用,电池可以用个好几年。按《GBT5008.2-2005起动用铅酸蓄电池产品品种和规格》,放电电流Is可以达5倍的C20。按《GBT5008.1-2005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放电电流Is只能是短时间放电,测试是在60秒内,这时电池电压已经很低了。所以,大电流放电不能长时间。
铅酸怕连续大电流放电且深度放电,会影响寿命。
电动自行车起步电流可能在瞬间在30A,短时在20多A,后面大部分时间就在20A以下了,对于C20=30多A的电池来说才0.5C,是很正常的,不会影响到寿命。
另外GBT22199也是按2小时放电率的,所以0.5C是安全的。
另外,大电流放电时容量变小了,个人理解可能是容量被内耗耗掉了主要转成了热,这么多的能量肯定发热严重,损伤电池。所以不能长时间大电流放电。
另外,大电流放电时电压会下降很多,在电量50%时大电流放电,电压下降到就类似亏电状态了,对电池不好。所以电量不要用到太少也是这个原因。
13. 多个电池串和均衡充电(均充)
其实单个电池很好办,但实际应用场合都是需要多个电池串的,问题就复杂了。
为什么电动车电池用不到理想的寿命? 一部分原因是充电充坏了。
有三段式充电怎么会充坏? 因为多个电池串联起来,必定是不均衡的。
一个12V电池是6格,同一个电池内部的6格相对来说一致性是比较好的,测试也能达到较理想的寿命。
而电动车需要4个以上电池串起来,虽然是同一批电池,但多少还是有点不一样。循环充电恒压是按多个串后的总电压(2.45V/格),但根本无法保证每个电池正好就是2.45V/格,肯定有高有低,高的肯定稍高于2.45V,就稍析氢多些了,就损耗稍快些坏得稍快些,单个坏了那整个电池组就不好用了。
极端情况,比如几个全新电池串起来,其中一个容量小很多,那充电时,这个电池肯定很快先充到2.45V,其它还在2.3V多,那继续充,这个电池就会超压开始电解水了,最后到2.6V不再上升,其它电池充到2.4V多才达到总恒压。这个电池充电时一直在电解水,容量损耗很快,充几次就很快坏掉了。放电时,是检测总电压,这个小容量电池放完了,其它电池还有电,总电压还很高,让人以为还有很多电,继续放电,这个电池就很快坏掉了。而锂电有超高、超低电压保护断电,就好些。
又比如几个电池串起来,其中一个有析晶微短路,充电时这个电池一直只能充到2.3V,导致其它电池会超过2.45V较多,就影响其它电池的寿命了。
所以多个电池串起来充电就是个麻烦事,注定了从第一次充电起就要比单个电池要损耗快,每次充电都是个煎熬!所以“不能频繁充电”。
但是,电池大小串,容量全部充满后,只放出部分电量就开始充电,这时放电量都是一样的,所以充电量也是一样的,一起充它们会同时满的,会一起到总的恒压值,又还好了,不会出现电压差异特别大的情况。所以要保证全部电池在一个状态,全部充满的状态,即要“均衡”。
那多个电池串的循环充,所有的单个电池能不能充满? 一般是可以。因为循环充的恒压电压高,如果各电池不太平衡,比如一开始恒流充到有的是2.48V了、有的才2.42V,这时到达总恒压值了,就开始恒压充电了,这时单体电池电压仍不变,2.48V仍是2.48V,2.42V的仍是2.42V,只是充电电流慢慢变小了。因为2.42V相比电池满电空载电压来说仍是高了挺多,所以最后充电到电流不变结束了,是可以将所有电池充满的。当然,那个2.48V电池损耗快些。
均衡充电(均充)是将所有电池充到同一状态,即全部充满。
铅酸正常的循环充电能将电池全部充满,那为什么还有“均充”的说法? 这是相对于浮充来说的。浮充本身电压低,多个串联长期浮充后也会不平衡,各个电池电压会不一样,某个电池很可能会电压偏低而一直不满,这就不好了。浮充状态,如果电池容量小于95%(可以测电压来判断,比如小于2.2V),说明没满,可做一次正常充电使之充满,这样全部电池都满了,就叫均衡充电啦。所以长期浮充的,需要定期检查做一次均充(正常充电)。
那采用小电流、长时间充电是否可以达到所有串联的电池全充满又不伤电池? 有些满电、有些不满电的话,前面说过,满电的电池可能只能承受小于0.005C的电流(用于自放电内耗、自发热等),超过电流的话电压就会超过2.45V而析氢。而这个0.005C的电流又可能不足以让不满电的电池充上电,它也有自放电消耗、自发热等,电流都消耗掉了就充不上电。所以可能不太行,不是一个好办法。
多个12V电池串的,各个电池肯定不均衡,用循环充都能充满,但要是能单个电池控制进行“理想均充”就好了,但太难了。
理想的均充应该是对单个电池单独进行充电,或者是所有串的电池一起充但有一个平衡充电控制电路,能对每个电池进行监控和控制,将每个电池充满且不超过2.45V。
我们家用肯定无法对电动车的每个12V电池单独进行充电,且每个电池要一个充电器,多麻烦。
平衡充电控制电路?这个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极难,电路非常复杂,也没有什么经济性,要是好做的话市场上早就一大堆了。参见锂电的均衡电路。铅酸的均衡比锂电还复杂,铅酸在2.45V充满后还要转涓流低电压,不能一直高电压,这就太难办了,所以铅酸没有均衡平衡电路。
而同一个12V电池内部的6格可能会有不均衡的时候,这个就更没办法进行内部理想均充了。
所以,多个串铅酸既要保证单个充满且不超电压,还要转换涓流低电压,非常难办,对单个电池单独充电是最好的办法了。锂电可以不充满,就好办些,不用均衡的话检测单个电池电压到了就全停就好了。
因此,多个铅酸串联后的充电是个痛点基本无解,个人也只能多个电池一起循环充电了。
折衷的办法?
只能是稍微降低充电器的恒压值,延长单次充电时间,来尽可能避免单个电池电压过高。
充电器是按2.45V/格来算总恒压的,比如60V的规格是恒压73.5V。
如果调到2.30V来算,那可能有的电池是2.3V多,有的是2.2V多,2.2V多的电池可能还是会充不满,不太行,所以恒压值也不能太小。
那大约可以按2.40V来,比如60V的规格从73.5V调小到恒压72V,对电池寿命应该有所帮助。不过,这个调整量对多个电池串来说也太小了,好像折腾起来意义也不大? 而对只有一个电池格的情况,可能有点帮助,但只有一个电池格时,用2.30V来充电就好了可以充满,或者2.45V也行肯定不会超压,所以也不必调整了。
所以,铅酸好像也没有什么好的折衷方法了。
网友《DIY主动式电池均衡电路》,就是电动车铅酸电池充电严重的不均衡而充坏电池了,从而设计了均衡电路,个人觉得但太复杂了,非常人能及,安全性也不知道如何,不如一个电池配一个充电器算了。
后续,使用情况:
台铃电动车5个12V铅酸电池组串,每次均是用近一半电量左右再充满,用了半年后可能30次左右,实测单个电池组在空载和充电时都一致性非常好,各电池组只相差0.01~0.02V! 所以铅酸电池真的是很成熟的产品,只要一开始时都是同批次新电池,那串联使用,各电池都基本能损耗一致、状态一致,均衡性较好,可不需要考虑均衡充电的问题!
14. 温度
温度低了,铅酸容量会减少,零下低温时明显减少,10度变为90%多左右,0度变成85%左右,-10度变成75%,-20度变成60%。
温度高了容量倒没有增加多少但很容易损坏,寿命大大缩短。
BABY FM12电池:
15. 其它
极板、隔膜等的材质、活性物质用量与电池寿命有关,正极板厚度与循环次数寿命正相关,所以便宜的电池就是省材料省出来的。这个个人就无法决定了,店里配什么电池就用什么电池了。
铅酸电池可以回收,回收后材料很容易再重制成新电池,这个产业很成熟的,所以旧电池可以卖点钱,也不用担心会买到旧电池。
其它就是不要刚骑完就充电,怕温度高,充电要做温度补偿,什么什么的。
这些太龟毛了,一般人用起来管不了这么多了,反正最重要的就是一定不能低电、也不能频繁充电。
16. 综上:
铅酸严禁亏电,电量不要用到太少,喜欢满电,充电太频繁不好,铅酸不易出现不均衡。
故铅酸单个电池30%~50%DOD(即电量剩50%~70%时就充满电)比较好,多个串又要减少充电次数的话,可以按40%~50%DOD(即电量剩50%~60%时就充满电)来,然后直接充满,不需要均衡充电,这是最好的使用方案了。
就是说,如果铅酸车可以跑100km的话,那只跑40多km就进行充电是最优方案了。
二、锂电
1. 锂电的充电电压:
锂电充电就是恒流恒压,不需要涓流。
锂电充电速度比铅酸快很多,可以1C大电流充电,恒压4.2V/单体,直到充电电流小于0.01C。
如果一开始电量很少,好像要先进行0.1C小电流“预充电”,让电压上升一些,再进行大电流充电。
充电特性,从松下18650(3.6V电池)数据看,从零电量(100%DOD)开始充电时:
一充电,电池电压就马上上升到3.3V左右了。
充到3.7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25%左右。
充到3.8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40%左右。
充到3.9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55%左右。
充到4.0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65%左右。
充到4.1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75%左右。
充到4.2V时,大约是充到了总容量的85%左右。
然后转恒压充电,电流开始下降,电量继续增加到100%。
也就是说,充到4.2V时,还剩15%没满。最后充了很长时间,多花了70%的时间,才充了15%到满。
从其它DOD开始充电时,不知道是什么规律,没有数据。不过,有可能和100%DOD的情况差别不大,可能可以通过充电时的电压来大概判断电池充多饱了?
松下18650手册:
从某手机充电看,大约充到70%电流就开始下降了,可能是因为USB5V充电时,线阻、NMOS管等电阻大。
锂电的容量直接和充电恒压电压有关,电压越高容量越大,一般是按4.2V恒压充满来算标称容量。(铅酸则是浮充低电压也能充到100%容量)
如果4.1V恒压一直充到完(电流很小时),那可用容量可能只有80%多。
4.0V,可能只有70%多了。
3.9V,可能只有60%多了。
3.8V,可能只有50%了。
锂电充电是转成锂的状态,锂太活跃了!所以电量越满、电压越高对电池伤害越大,但可用容量越大。
4.2V应该是综合下来比较优解的一个值。
所以锂电(像手机)不能一直插充电器充电在满电状态,不然电池很快就会坏掉!
所以锂电不能浮充,也不需要什么涓流充电!充电器拔得越早越好。(《GB2900.41-2008-T 电工术语 原电池和蓄电池》:涓流充电不适用于某些蓄电池,如锂电池)
2. 锂电的怕高电压、无记忆效应、浮充方法:
锂电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可以不充满。不充到满电反而是更有利于寿命的!缺点只是可用容量少了。
锂电如果要一直插电使用(比如笔记本电脑),类似于铅酸浮充那样,那需要降低恒压电压,比如降到3.8~3.9V左右,但这时可用容量可能只有60%了。笔记本电脑办公都是一直插电满电使用的,这就是电池很快坏掉的原因!必须降低充电电压,这样电池就寿命就非常久了。华硕笔记本电脑的“华硕管家”软件中可以调整电池为“最佳保养模式”,就是降低了充电电压,非常人性化,只是可用容量只有60%,但也够用了。
锂电比较怕高电量,在低电量时还行,主要是不能过放,过放会伤害电池。
3. 锂电的DOD寿命:
锂电一般是50%DOD放电后就充电,综合寿命最长,比如100%DOD70分,50%DOD100分,25%DOD80分,10%DOD60分。
4. 锂电的电量显示:
锂电的SOC百分比剩余电量:锂电在大部分放电区间,电压都维持比较平稳。造成在10-90%这样常用的SOC范围内,开路电压测量差个几十、十几、几毫伏都会导致SOC较大的波动,所以用开路电压来估SOC剩余容量,非常不准,不准到可能只掉一格电就会没电的情况!
要显示锂电的SOC百分比,要用专门的电量管理芯片,去检测统计充放电电流和时间,才会准。比如笔记本电池的内部有电量统计IC,比如BQ2084,进行电量和循环次数统计。
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的内部也可以有电量统计IC,再通讯线连接到电动车控制器上,这就是控制器的SOC功能了。
铅酸就没必要用电量统计IC了,想要也没有。
另外,电动车对于铅酸是没有SOC百分比显示的,只有多段格子电量显示,而对于锂电可以有百分比电量显示,为什么?
因为铅酸没有电量芯片,无法精确到百分比。但电量和电压相关性较强,通过电池电压来判断电量就可以。但不同放电电流下电池电压不一样,骑行时电压要低,所以用电池电压来推算百分比显示就太精确了,波动有点大,没有意义。所以只通过格子分段大概显示一下电量就好了,能大体知道当前电量水平就行了。
而锂电有电量芯片,可以准确显示出SOC百分比。如果锂电池中没有电量芯片,那也无法显示出SOC百分比,也是格子分段显示,并且由于电量和电压的相关性不强,会特别不准。
5. 锂电的自放电:
好的锂电池自放电轻微,存多年可能仍还有电,不容易因自放电过头而坏掉。锂电存放时,是一半左右电量比较好。
6. 锂电的放电容量:
锂电的标称容量和循环次数:
锂电能量密度大,内阻小,大电流放电时内耗少,故发热小,能大电流放电,动力电池有放电电流5C、10C等产品可以选择,可用在像吸尘器等好几倍C的放电电流上。在使用中如果电池会发热就是电池放电倍率太大了,这种情况不能长期使用,不然电池会很快损坏。
从松下18650电池数据看,放电到2.5V时,2C~0.2C放电到2.5V,容量都差别不大,容量都可以放出来。(铅酸就不行了,放电电流一大容量就小了)可能锂电放电时的内耗少。
一般终止电压在2.5~3.0V。如果按统一放电到2.75V,2C放电容量是0.2C放电容量的90%左右。 如果按统一放电到3.0V,则2C放电容量只有0.2C的70%左右。 所以要看电池厂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是多少了,大电流放电时终止电压一般要低一些,比如亿纬的18650放电截止电压为2.5V,不是2.8V,不然使用起来就会感觉容量不足。
松下18650手册:
汽车动力电池:按《GB/T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C1容量【注意:测试时放电终止电压值由制造商来规定】,循环次数需要能达到1000次(容量不低于新电池的80%),这个虽然没有说是是锂电,但基本铅酸是不符合了,所以基本就是锂电的要求了。
电动自行车电池:按《GBT36972-2018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是和铅酸一样的C2容量【注意:测试时放电终止电压值由制造商来规定,比如天能的3.7V电池是2.8V终止】,循环次数应需达到600次(容量不低于新电池的60%),如果按80%估计可能只有300~400次了吧,可见循环次数远低于汽车电池的要求!
对比来看,如果电动自行车锂电和铅酸的容量一样,使用下来可能锂电寿命长50%(锂电约1500~1800次30%DOD,铅酸1200~1500次30%DOD),铅酸价格更便宜,故综合下来二者成本差不多,锂电只是怕起火,而铅酸重一倍、充电次数更多,要经常惦记着充电,一旦亏电电池就坏了,也是麻烦事。
手机电池:按《GB/T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是C5容量【注意:测试时放电终止电压值由制造商来规定。2000版是规定为2.75V】,循环次数需要能达到400次(容量不低于新电池的60%),如果按80%估计可能只有200~300次了吧,可见循环次数低于电动自行车电池的要求!
从国标上看寿命对比:手机电池<电动自行车电池<汽车动力电池,我觉得原因可能在于安全性依次降低,安全性越高、电池做得越保守、锂活性越低、循环次数就越少、但越不容易起火。所以汽车电池为了高容量和低成本牺牲了安全性,大量汽车用的所谓高容量动力电池(新的、或再生的、或旧的)又转到了二手渠道市场等再利用,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等,电动自行车厂出厂原配的锂电是质量很好的,出现充电起火的可能性极小,起火的可能很多是改装的电池。手机锂电池不是18650的,比较不通用,所以安全性还好,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容量,苹果原配电池的容量小是有它的安全性原因的。
7. 多锂电串的均衡充电:
锂电必须有保护电路,过高电压、过低电压、过大电流都会断开。高压切断保护肯定是大于4.2V的,所以充电时有超过4.2V一些没有关系的。
多个锂电串联,是总电路会检测单个的电压,单个不行的话就总输出全断开,会搞突然没电,或充不满电的情况。
为什么是总电路?因为如果放电电流大,那MOS管也很大,不可能每节锂电都装保护电路MOS管,肯定是总输出装一个MOS就好了。且还有制造、成本的问题。所以电池组不可能单节电池装一个保护的,都只是一个总的保护电路。
多个串恒压充,每个都能充满,但可能不会每个都在4.2V,可能有高于4.2的,这个就坏得相对快些。
电池组一般是保护电路+电量统计电路,有没有均衡(平衡)电路要看情况。
锂电如何进行均衡充电?锂电的均衡充电其实是叫平衡充电,让所有电池充满在4.2V,但平衡充电电路是很难做的。
前面说过,最好的均充是对单个电池单独进行充电,但需要的充电器太多了,线太多了,并且要考虑电池端口不能直接外露,需要做隔离,这样就太太太复杂了。那只能考虑电池那边做一个平衡充电控制电路。
如果采用单片机检测各个电池电压,如果某节电池电压不够,就切换三极管(或继电器)导通单独给它充电,那需要非常多的三极管,这还是小问题,如果某个三极管烧短路了或继电器触点粘连了就麻烦了,会把电池短路掉的,就有安全问题了,所以这种方案是不行的。
所以,锂电均衡一般采用旁路放电方案,一节锂电需配一个IC放电电路,比如HY2213,TL431也可以。IC检测电池电压达到某个高阈值时(4.15~4.2V之间),比如4.2V,打开MOS管,MOS管打开放电电阻进行放电,放电电流较小,一般在几十mA,比如50mA。当电压低于某个低阈值后就关闭。放电电流其实是将充电电流旁通了。
均衡放电电流不大,不然放电电阻功耗大,发热大。放电电流不大,可能是考虑安全性,一个是发热,另一个是怕MOS管可能会有烧短路的情况。小电流放电,就只适合小容量的电池了。
因为单节充到4.2V,电池还没有完全充满,随后(个人理解):
如果总充电电流是50mA,4.2V时放电电流也是50mA,那充电电流正好都旁通了,这时这个电池在4.2V且没有充电。如果这个电池没满,那它电压会自然掉些,掉到低阈值就不放电了,电流不旁通了,又给它充电了,所以这个电池会基本恒压在4.2V,最后会充满,然后一直处于饱电状态。其它不满4.2V的电池会继续充入电,这样所有电池就都能充到4.2V并充满。
如果总充电电流小些是40mA,4.2V时放电电流是50mA,那充电电流旁通了,并且电池还要放电10mA,一放电电压肯定掉得快,掉到低阈值就不放电了,又给它充电了,所以这个电池会充充放放在4.2V上下,但充满的时间要延长很久了。其它不满4.2V的电池会继续充入电。
如果总充电电流大些是60mA,4.2V时放电电流是50mA,那充电电流旁通了,并且电池还要再被充电10mA,所以这个电池会一直轻微充电,直到充饱,电压一直超过4.2V在上升,会充满电然后一直处于超压饱电状态,会稍损伤电池。其它不满4.2V的电池会继续充入电。
如果总充电电流是正常的较大电流比如500mA、1A之类的,那50mA的放电旁通电流好像也没什么意义了。
所以均衡时需要把总充电电流降低到均衡电流才有意义,均衡时电流小,要充满电池的话可能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2500mAH充到80%多剩约400mAH时进行均衡充电50mA,那至少还要8小时才能充满,考虑到均衡电路是断断续续导通的,这个时间还要更久。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均衡。
还有一种均衡方案是能将充满的电池通过DCDC转换放电对其它不满的电池进行充电,单个电池需要一个DCDC电路,也是很复杂。参见知乎《锂电池均衡电路的工作原理》。
均衡电路没有完美的,电路复杂增加成本,又有一定安全风险,所以是否配这个电路看厂家了。
折衷的办法?
因为锂电不需要充满,不充满反而更好,是否考虑充电时不要充那么满,可以检测单节电池一旦到达4.2V就总的不充电了,也可以降低充电总恒压值。这样就是可用容量小了,但对电池寿命有帮助。
后续:实际使用下来的情况:
吸尘器5节锂电电池串联,电池是大品牌,一起串联使用和充电,但后来(可能有上百次了)就感觉很不好用了,容量下降严重。于是,对各节各自单独4.2V充满后,再一起串联使用和充电,没有几次循环,就明显没有初始循环时好用了,因为单节电池会低压保护,电池之间出现不均衡了,比如放完电后空载后是4.0、3.5、3.9、3.5、3.2V,一起串联充电是4.2、3.8、4.2、3.7、3.7V,各电池电压差别有点大!导致有的电池一直充不上电,然后越来越充不上电,可用容量越来越少。
因为各个电池内阻不一样、放充电曲线不一样、充电内耗损失不一样。放电时,有的电池电压下降慢、有的快。充电时,有的电池电压上升快、有的慢,有的电流转化率高、有的低。所以,最后到达总恒压值时,各电池电压不一样,充入的电量不一样。随循环进行越来越不均一,可用容量大大下降。
所以,不均衡很容易出现,出现后即使单节达到了4.2V,但其它节可能远远没满,导致整个电池池很不好用了。这样,只有均衡充电才能解决了。
最后改成单个电池单独充电,用了5个充电器进行单节单独充,就又非常好用了!真的非常好用了!
所以,锂电池用久了容易出现不一致性,多个电池串联时,均衡充电电路是有一定必要的。
8. 锂电的低温不好用:
锂电也怕温度高,温度高就容量损伤。手机快充时温度都会高。
温度低了,锂电容量会减少,零下低温时明显减少,0度变成85~90%左右,-10度变成80%多,-20度变成65%。看起来还好,比铅酸要好一些。
但是要命的是,低温下刚开始放电时电压会一下下降很多!!然后才慢慢升起来!可能是锂电太冷了带载能力差,要放电一些时间后电池内部自行升点温它的电压才能恢复起来。这就有意思了,锂电又必须要有电压检测保护电路,如果检测电路是按3V低电,那一开机就会显示没电的。这就是锂电在北方不好用的原因,明明手机满电怎么一开机就没电不能用了!手机开机不会一直大电流,只是猛地一下大电流,电池升不了什么温,电压一下那么低,猛地一下大电流就给你关机了。大水冲了龙王庙了。
铅酸没有电压检测保护电路,没这么多麻烦事,直接干就完了,并且铅酸又适合一直在汽车运行时进行长时间浮充,所以铅酸做为汽油车启动电池是非常合适的,千万不要改装成锂电。
松下18650手册:
9. 锂电的回收:
锂电池一般没人要回收,旧电池不值钱。可能因为锂太危险了,处理起来非常麻烦,成本太高。
10. 综上:
锂电严禁亏电,满电伤害大,较易出现不均衡。
故可以按电量30%~80%来使用,即电量用到剩30%时,充电到80%即可。多电池串联需要均衡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