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设计的时候,会出现设计粒度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很多时候,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认为再细的理由,一般来自扩展性。而来自稍微粗一点的理由,一般都是复杂度。
在最近的讨论中,经常听到的是关于扩展性的趋向。可是我们却在慢慢地忘记了一个根本问题:需求分析!
说一个大家可能不爱听的话。大部分系统分析工程师,都是从程序员转过来的。因为大家不是专业的业务专家,所以对业务的把握能力在根本上就不是很好。面对这种情况,很多系统分析工程师在骨子里有一种倾向:用更底层的抽象解决业务的扩展性。
这点虽然不是那么容易说明,但确实是因为不知,所以设计。验证这类设计的方式,就是问他们这样设计的原因,他一开始很可能告诉你是因为扩展。你再问他,是因为甚么扩展。如果他的回答不是很清晰的扩展,那么很可惜,这里的设计,很可能是因为“不知”而造成的。
程序员出生的系统分析工程师,对很多语言的框架有着很深的了解。事实上,这些都是他们成长的必要土壤,对框架他们有很深的情感。当在业务领域不能完全把握的时候,我们往往采取脱离业务的抽象方式,来逃避问题。
比如,我们经常说某个对象的属性可能会变化。那好,我们就来个根本的设计:将对象转换成彻底的类似数据库记录的形式:可以动态改变,可以进行配置。所有属性的访问,都是通过字符型的名称来访问。类似:Fields["Name"].AsString := "新的名称"。
我并不反对数据化的设计,这些灵活性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可是我们在作类似的设计的时候,经常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那些对象,到底那些属性是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影响是什么。因为不知道,所以这些问题就不分析了。事实上,这些问题,可能到最后也得不到解决。
我一直倾向于基于分析而设计。对于一个业务对象,我们只有把握住其根本的,才可能正确的把握设计的粒度。对于上面这个例子,我的建议是一个折衷原则:业务对象一些根本的属性,还是一个业务对象,但是这一个业务对象聚合一个可扩展的数据对象。
不管怎么样设计,都是可取的。问题在于设计的背后,我们到底对于业务的把握度有多少。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系统不能说有什么严重后果。可是对于我们这些热衷设计的人来说,是不可以原谅的。就如面向对象理念在我们心中,都已经成为一个信念!
我曾经接触过一些宣称平台的系统,发现这些平台系统在业务处理上,也是属于“不知”的情况下设计。这类平台,与其说是平台,还不如是框架,或者是架构平台的基础框架。当我们写出真正的平台的时候,我们是必须提供基础的业务实体的,不管是基于对象模型,还是特定的平台业务模型。
总的一句话,爱好设计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而设计出对未知的软件出来。一个笨办法,好好理解业务!增加我们对业务的把握能力,对系统,对自己都是有非常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