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技术对比
springcloud-alibaba是用来取代老一套cloud的一套组件
远远不止是一个rpc框架(比如dubbo), 而是一个微服务全家桶框架
-
老一代cloud: eureka, ribbon, hystrix…(用的Netflix开源的组件整合微服务解决方案)
-
新一代cloud(alibaba): nacos, Gateway, sentinel…(自己研发和国内的优秀的微服务解决框架实现整合)
技术对比:
技术架构的演变
- 单体架构 (从前端到后端都是一个人写)
- 分布式 (分成不同的模块)
- SOA服务架构 (远程过程调用, http + xml规范, ESB企业服务总线)
- 微服务 (分成的粒度更小,独立部署, 可配置,动态化, http + json, restful规范)
单机-集群-分布式
-
单机结构:
一个系统业务量很小的时候所有的代码都放在一个项目中就好了,然后这个项目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就好了。整个项目所有的服务都由这台服务器提供。这就是单机结构
-
集群结构:
单机处理到达瓶颈的时候,你就把单机复制几份,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集群”。集群中每台服务器就叫做这个集群的一个“节点”,所有节点构成了一个集群。每个节点都提供相同的服务,那么这样系统的处理能力就相当于提升了好几倍(有几个节点就相当于提升了这么多倍)。
但问题是用户的请求究竟由哪个节点来处理呢?最好能够让此时此刻负载较小的节点来处理,这样使得每个节点的压力都比较平均。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在所有节点之前增加一个“调度者”的角色,用户的所有请求都先交给它,然后它根据当前所有节点的负载情况,决定将这个请求交给哪个节点处理。这个“调度者”有个牛逼了名字——负载均衡服务器。
集群结构的好处就是系统扩展非常容易。如果随着你们系统业务的发展,当前的系统又支撑不住了,那么给这个集群再增加节点就行了。但是,当你的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怎么增加节点,貌似整个集群性能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了。这时候,你就需要使用微服务结构了。
-
微服务结构:
分布式结构就是将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在分布式结构中,每个子系统就被称为“服务”。这些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在web容器中,它们之间通过RPC方式通信。
举个例子,假设需要开发一个在线商城。按照微服务的思想,我们需要按照功能模块拆分成多个独立的服务,如:用户服务、产品服务、订单服务、后台管理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等。这一个个服务都是一个个独立的项目,可以独立运行。如果服务之间有依赖关系,那么通过RPC方式调用。
微服务的特点
-
微服务比SOA架构更加精细,粒度更小, 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模式,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专注),目的可以实现高效率开发。
-
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之间都是互不影响每个服务必须要独立部署、运维、互不影响, 微服务架构模式非常轻巧,轻量级、适合于互联网公司开发模式。
-
服务与服务之间通讯的协议采用restful形式,数据交换格式采用Http + Json格式实现传输。整个传输过程中,采用二进制,所以Http协议可以实现跨语言的平台,并且和其他语言实现通讯,所以为什么开放平台都是采用Http + Json格式传输。
微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分布式事务处理(rabbitmq、rocketmq) 事务消息 (Icn(淘汰)、setata)最终一致性概念
- 分布式任务调度(XXL-Job、AlibabaCloud Scheduler, elastic-job)
- 分布式服务注册与发现 (eureka、consul、zookeeper、Nacos)
- 分布式日志采集系统 (elk + kafka)
- 分布式服务追踪与调用链系统 Zipkin
- 分布式服务配置中心 (springCloud config, 携程阿波罗, nacos, disconfig)
总之springcloud-alibaba就是用来取代旧版springcloud进行微服务服务治理的一站式解决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