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林育庆:菲律宾谋定中国农业

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林育庆:菲律宾谋定中国农业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经信研究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哲商对话 万权采编:“菲律宾是中国的友好近邻和重要伙伴,水稻是当地最重要的农作物,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菲律宾的水稻产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1998年开始,中国的水稻专家将杂交水稻技术引入菲律宾,从此,中国的农业技术便在菲律宾田野上扎下了根。


林育庆是菲律宾一位华裔企业家。1997年,看到中国农业巨大发展的他,希望能把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引进到菲律宾来。谋定研究:对话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林育庆说,中国只用占世界耕地面积的大约7%就养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口,令人叹服。不过,要把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引进菲律宾并不容易。

西岭热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董事长 林育庆:菲律宾一个副总统在1997年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如果有一天他当菲律宾的总统,就把农业作为最优先的方案,而且要向中国学习,这就引起我对农业的一个兴趣。

西岭热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董事长 林育庆:现在世界杂交水稻技术最好的是中国,但是杂交水稻只有在温带的地方才可以种植,我们属于热带的(气候条件),所以我就觉得很失望。但是三个月之后,袁老师就派来了三个人,带着技术和中国的品种过来了。

林育庆提到的袁老师就是中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在菲律宾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不仅多次亲自赴实地考察指导,还派中国专家带着技术和育种来到菲律宾,一驻扎就是十八年。现已退休的原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昭东,就是其中一位。

原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昭东:(我国的杂交水稻种子)直接在这里使用是有困难,袁老师后来也认识到这点,要在这个地方选择适合当地的品种,所以他给了充足的时间,(他说)你过去的时候先试种再研究,最后我们还是在这里加速地把新品种研究出来了。

张昭东和同事们利用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培育出了适合菲律宾土壤气候的热带杂交水稻品种——西岭8号。这个品种一经推出,便在菲律宾引起广泛关注,它使得菲律宾水稻最高单产大幅提高,而且在抗旱、抗涝、抗病虫害等方面也显示出超强的优势。

菲律宾农民 瑞纳多·德利玛:这些中国科学家告诉我们新的(种植)技术,刚开始我们也不确定这些技术,当我们开始收获这些杂交水稻,我们看到田地的产量高了,从(每公顷)8吨上升到了11吨,这给农民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收入,我们还要接着种下去。

西岭热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董事长 林育庆: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改变了菲律宾农民的生活,让菲律宾有足够的大米可以吃,不但是足够的大米,而且是高档次的大米、好吃的大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实际的。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在菲律宾扎根发展,还走进了印尼、缅甸、孟加拉国等其他热带气候条件的国家。

原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昭东:现在我们在东南亚,甚至到非洲,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我们杂交水稻就跟着走下去了。这个杂交水稻,它首先改善了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谁都高兴,谁都欢迎。

中国和菲律宾政府还合作成立了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展了两期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涵盖杂交水稻、农业机械和沼气技术等领域。中国农业专家和他们带来的农业科技,不仅推动了菲律宾的农业发展,更将两国友谊的种子播撒到了菲律宾的田野。

菲律宾农业部长 曼尼·皮尼奥尔:我们从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中收获了很多,尤其是水稻种植、稻米产品等领域。另一方面是在渔业领域方面,中方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技术。

对话国际农民丰收节贸易会-林育庆:菲律宾谋定中国农业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