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eUSB2?
嵌入式 USB2 (eUSB2) 规范是对 USB 2.0 规范的补充,该规范通过使 USB 2.0 接口能够在 1 V 的 I/O 电压下运行来解决与接口控制器与高级片上系统 (SoC) 工艺节点集成相关的问题或 1.2 V 而不是 3.3 V。eUSB2 可以实现更小、更节能的 SoC,进而使工艺节点能够继续扩展,同时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应用的性能。
为什么 eUSB2 很重要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继续将越来越多的组件封装到更小的外形尺寸中,接口也必须缩小。然而,SoC 节点尺寸的不断缩小导致栅氧化层变薄,只能支持较低的电压。对于依赖 USB 2.0 接口的设备,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高级工艺节点面临复杂的设计挑战。
当工艺节点达到 7 nm 时,量子效应开始影响高信号电压输入/输出 (I/O),例如 3.3 V,并且不再容易得到支持。许多设备到设备接口已经支持低信号电压,但 USB 2.0 仍需要 3.3-V I/O 电压才能运行。为了应对这一挑战,USB 实施者论坛于 2018 年发布了 eUSB2 规范。
USB 2.0 和 eUSB2 之间的区别
USB 2.0 是过去 20 年来最成功的有线接口,如今几乎所有的 SoC 都配备了 USB 2.0 接口。 USB 标准的演变使原始 3.3-V I/O USB 1.0 接口保持不变,以实现向后兼容性,有助于实现更广泛的采用和更大的生态系统,同时还保留了设备互操作性。
随着工艺节点接近 5 nm,维护 USB 2.0 3.3-V I/O 信号的制造成本呈指数增长。 eUSB2 作为 USB 2.0 规范的物理层补充解决了 I/O 电压差距,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设备级别集成 eUSB2 接口,同时在系统级别利用和重用 USB 2.0 接口。
eUSB2 可以通过直接连接以及通过 eUSB2 到 USB 2.0 中继器(如 TUSB2E22 USB 2.0-eUSB2 双中继器)的暴露连接器接口来支持板载设备间连接,以执行电平转换,如图 1 所示。
图 1:使用 eUSB2 中继器的 eUSB2 应用,例如 TUSB2E22
虽然 USB 2.0 可以继续集成到工艺节点为 7 纳米及以上的 SoC 中,但 eUSB2 非常适合工艺节点为 5 纳米及以下的 SoC。 eUSB2 还可以集成到其他设备中,如图 1 所示,以作为设备到设备接口轻松与 SoC 互连。 USB 2.0 将继续作为标准连接器接口。
eUSB2 可显着降低 I/O 功率并提高电源效率,同时使工艺节点能够继续扩展。表 1 显示了 USB 2.0 和 eUSB2 之间的功能差异。
特征 | USB 2.0 | eUSB2 |
信号接口 | D+, D- | eD+, eD- |
输入输出电压 | 3.3V | 1 V 或 1.2 V |
支持的数据速率 | 低速:1.5Mbps 全速:12Mbps 高速:480Mbps | 低速:1.5Mbps 全速:12Mbps 高速:480Mbps |
连接性 | 设备间 盒子外面 | 设备间 开箱即用的 USB 2.0 通过中继器 |
表 1:USB 2.0 和 eUSB2 之间的差异
eUSB2 的未来
eUSB2 非常适合具有较小 I/O 电压的设备到设备通信,因为系统功耗大大降低。
小型电子产品设计人员在使用具有 5 纳米及以上工艺节点的尖端 SoC 时,可以在系统设计中采用 eUSB2,同时继续受益于 USB 2.0 接口的简单性、易于设计性和无所不在。
同时,详细了解我们广泛的 USB 设备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