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派架构师

今天去听了《愿景派架构师与需求派架构师的思维方法对比》,讲师高焕堂。感觉还不错,思路有收获,结合讲授内容,整理下学习笔记,加上一些自己的旧知识和理解认识。


定义:

愿景:广义上的需求,最终目的的,理想的,动态的

需求: 狭义上的需求,当前阶段的,现实的,静态的


元素:

需求派:架构、需求

愿景派: 愿景、架构、需求

** 普通需求派架构师都是面对需求,设计一个架构来完成需求,衡量的标准就是对需求的迎合程度

** 愿景派架构师是面对愿景,设计一个架构来迎合愿景,需求是用来检验架构的手段。一个迎合了愿景的架构,如果完备,理论上可以满足所有当前的合理的需求,因此需求和架构的碰撞过程,不但是可以验证架构是否合理,而且还可以反思需求是否合理。

** 需求方提出的需求不一定是合理的需求,可能他们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能在沟通过程中有信息失真,可能他们的需求太局限于当前现实而忽略了未来发展,因此衡量需求是否合理和依照需求表象来挖掘真实需求是很重要的。


思考问题的方向:

需求派: 从当前需求入手思考未来工作,需求是架构师的最终目的,必须要实现

愿景派: 从未来愿景入手回顾今日工作,愿景只是架构师的手段,只是指明方向,但不一定最终实现,目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找出通向愿景的但足以解决目前需求的方案

** 任何架构设计都需要一定灵活扩展性,但是基于现实的推演往往不能正确充分的判断需求的发展方向;但是基于未来愿景的回溯所作的设计,已经具备了未来性,决策的未来型是由愿景的正确性来保证的。


架构到底怎么做:

分:将愿景需求的实现进行功能拆解内聚,成为标准组件及接口,这一步是做平台

合:面对特定环境及愿景,整合平台资源来完成架构的结构。架构一定不是通用的!

** 一般的做架构往往都是只看到“分”的步骤,认为完成了平台就完成了大部分架构需求,后面的“合”是简单的事情,这忽略了愿景的特殊性和具向性,即便平台做的再好也不一定能完成满足当前及未来需求的优秀架构

** “分”需要science思维,要抽象出本质,严密的逻辑思考才能做好平台;“合”需要的是art感觉,不需要表达事物本质,因为需求是面对人的,合适的表达问题的角度更重要。如同标准音阶和构成类似感受的但是不同的音节,是具体和感性的。


位置和时间点:

架构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在生产段,而是在需求产生之前的规划段

需求产生之前完成“分”的工作,需求来之后完成“合”的工作

组件 + 接口 + 结构 = 架构

-------------需求点------------


个人认为的难点:

1. 确定正确的愿景: 本质上,确定愿景仍是梳理终极需求,而正确无歧义的定义和描述一个事物从来都是问题的关键

2. 引导变更需求的权力:假定愿景是一个实际有意义,偏离愿景的当前需求是可以被调整的;但是如果坐产品,尤其涉及需要符合那些排屁股就出来的外行“标准”的需求,再不合理也需要去满足,无关愿景是什么,无关正确与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