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表,链表,哈希表是常用的数据结构,在进行Java开发时,JDK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相应的类来实现基本的数据结构。这些类均在java.util包中。本文试图通过简单的描述,向读者阐述各个类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类。
Collection
├─List
│├─LinkedList
│├─ArrayList
│└─Vector
│ └Stack
└─Set
Map
├─Hashtable
├─HashMap
└─WeakHashMap
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是最基本的集合接口,一个Collection代表一组Object,即Collection的元素(Elements)。一些 Collection允许相同的元素而另一些不行。一些能排序而另一些不行。Java SDK不提供直接继承自Collection的类, Java SDK提供的类都是继承自Collection的“子接口”如List和Set。
所有实现Collection接口的类都必须提供两个标准的构造函数:无参数的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空的Collection,有一个Collection参数的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 Collection,这个新的Collection与传入的Collection有相同的元素。后一个构造函数允许用户复制一个Collection。
如何遍历Collection中的每一个元素?不论Collection的实际类型如何,它都支持一个iterator()的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子,使用该迭代子即可逐一访问Collection中每一个元素。典型的用法如下:
Iterator it = collection.iterator(); // 获得一个迭代子
while(it.hasNext()) {
Object obj = it.next(); // 得到下一个元素
}
由Collection接口派生的两个接口是List和Set。
用Iterator模式实现遍历集合
Iterator模式是用于遍历集合类的标准访问方法。它可以把访问逻辑从不同类型的集合类中抽象出来,从而避免向客户端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
例如,如果没有使用Iterator,遍历一个数组的方法是使用索引:
for(int i=0; i<array.size(); i++) { ... get(i) ... }
而访问一个链表(LinkedList)又必须使用while循环:
while((e=e.next())!=null) { ... e.data() ... }
以上两种方法客户端都必须事先知道集合的内部结构,访问代码和集合本身是紧耦合,无法将访问逻辑从集合类和客户端代码中分离出来,每一种集合对应一种遍历方法,客户端代码无法复用。
更恐怖的是,如果以后需要把ArrayList更换为LinkedList,则原来的客户端代码必须全部重写。
为解决以上问题,Iterator模式总是用同一种逻辑来遍历集合:
for(Iterator it = c.iterater(); it.hasNext(); ) { ... }
奥秘在于客户端自身不维护遍历集合的"指针",所有的内部状态(如当前元素位置,是否有下一个元素)都由Iterator来维护,而这个Iterator由集合类通过工厂方法生成,因此,它知道如何遍历整个集合。
客户端从不直接和集合类打交道,它总是控制Iterator,向它发送"向前","向后","取当前元素"的命令,就可以间接遍历整个集合。
首先看看java.util.Iterator接口的定义: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boolean hasNext(); Object next(); void remove(); }
依赖前两个方法就能完成遍历,典型的代码如下:
for(Iterator it = c.iterator(); it.hasNext(); ) { Object o = it.next(); // 对o的操作... }
在JDK1.5中,还对上面的代码在语法上作了简化:
// Type是具体的类型,如String。 for(Type t : c) { // 对t的操作... }
每一种集合类返回的Iterator具体类型可能不同,Array可能返回ArrayIterator,Set可能返回 SetIterator,Tree可能返回TreeIterator,但是它们都实现了Iterator接口,因此,客户端不关心到底是哪种 Iterator,它只需要获得这个Iterator接口即可,这就是面向对象的威力。
Iterator源码剖析
让我们来看看AbstracyList如何创建Iterator。首先AbstractList定义了一个内部类(inner class):
Java代码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 ... }
而iterator()方法的定义是: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因此客户端不知道它通过Iterator it = a.iterator();所获得的Iterator的真正类型。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个申明为private的Itr类是如何实现遍历AbstractList的:
Java代码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 int cursor = 0; int lastRet = -1;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Itr类依靠3个int变量(还有一个隐含的AbstractList的引用)来实现遍历,cursor是下一次next()调用时元素的位置,第一次调用next()将返回索引为0的元素。lastRet记录上一次游标所在位置,因此它总是比cursor少1。
变量cursor和集合的元素个数决定hasNext():
Java代码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
public Object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ry { Object next = get(cursor); lastRet = cursor++; return next; } catch(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expectedModCount表示期待的modCount值,用来判断在遍历过程中集合是否被修改过。AbstractList包含一个modCount变量,它的初始值是0,当集合每被修改一次时(调用add,remove等方法),modCount加1。因此,modCount如果不变,表示集合内容未被修改。
Itr初始化时用expectedModCount记录集合的modCount变量,此后在必要的地方它会检测modCount的值: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
如果modCount与一开始记录在expectedModeCount中的值不等,说明集合内容被修改过,此时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这个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是RuntimeException,不要在客户端捕获它。如果发生此异常,说明程序代码的编写有问题,应该仔细检查代码而不是在catch中忽略它。
但是调用Iterator自身的remove()方法删除当前元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在这个方法中会自动同步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的值:
public void remove() { ... AbstractList.this.remove(lastRet); ... // 在调用了集合的remove()方法之后重新设置了expectedModCou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 }
要确保遍历过程顺利完成,必须保证遍历过程中不更改集合的内容(Iterator的remove()方法除外),因此,确保遍历可靠的原则是只在一个线程中使用这个集合,或者在多线程中对遍历代码进行同步。
最后给个完整的示例:
Collection c = new ArrayList(); c.add("abc"); c.add("xyz"); for(Iterator it = c.iterator(); it.hasNext(); ) { String s = (String)it.next(); System.out.println(s); }
如果你把第一行代码的ArrayList换成LinkedList或Vector,剩下的代码不用改动一行就能编译,而且功能不变,这就是针对抽象编程的原则:对具体类的依赖性最小。
List接口
List是有序的Collection,使用此接口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个元素插入的位置。用户能够使用索引(元素在List中的位置,类似于数组下标)来访问List中的元素,这类似于Java的数组。
和下面要提到的Set不同,List允许有相同的元素。
除了具有Collection接口必备的iterator()方法外,List还提供一个listIterator()方法,返回一个 ListIterator接口,和标准的Iterator接口相比,ListIterator多了一些add()之类的方法,允许添加,删除,设定元素,还能向前或向后遍历。
实现List接口的常用类有LinkedList,ArrayList,Vector和Stack。
LinkedList类
LinkedList实现了List接口,允许null元素。此外LinkedList提供额外的 get,remove,insert方法在 LinkedList的首部或尾部。这些操作使LinkedList可被用作堆栈(stack),队列(queue)或双向队列(deque)。
注意LinkedList没有同步方法。如果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List,则必须自己实现访问同步。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创建List时构造一个同步的List:
List list = 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new LinkedList(...));
ArrayList类
ArrayList实现了可变大小的数组。它允许所有元素,包括null。ArrayList没有同步。
size,isEmpty,get,set方法运行时间为常数。但是add方法开销为分摊的常数,添加n个元素需要O(n)的时间。其他的方法运行时间为线性。
每个ArrayList实例都有一个容量(Capacity),即用于存储元素的数组的大小。这个容量可随着不断添加新元素而自动增加,但是增长算法并没有定义。当需要插入大量元素时,在插入前可以调用ensureCapacity方法来增加ArrayList的容量以提高插入效率。
和LinkedList一样,ArrayList也是非同步的(unsynchronized)。
Vector类
Vector非常类似ArrayList,但是Vector是同步的。由Vector创建的Iterator,虽然和 ArrayList创建的 Iterator是同一接口,但是,因为Vector是同步的,当一个Iterator被创建而且正在被使用,另一个线程改变了Vector的状态(例如,添加或删除了一些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