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之后程序员何去何从

35岁已经是IT界公认的分水岭,今天我想聊的内容也是关于35岁何去何从的话题,探讨两个问题:

1、美国为何没有35岁的分水岭;

美国的教育背景:美国的职业教育从小学毕业前开始,在美国,学校喜欢请来各行各业的人,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工作,展示拿手的绝活,让孩子们体验其中的乐趣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夕会有一个职业日,职业日前先征求意见这样的活动,开启对今后职业的兴趣,职业日前的一个月,一般会进行民意调查表,征求老师、家长、学生的意见。问卷包括对未来的职业展望;希望在职业日中介绍什么样的职业;来校交流的嘉宾该怎么展示;怎样的形式,能让小学生一听就懂。学校除了自己挖资源,还让家长推荐能参加职业日的人选。嘉宾有发型师、工程师、教授、天气预报员等等。

孩子从小开始接受的职业教育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选择高薪的工作,另一个方面,在美国IT工程师的收入相比其他行业并没有特别大的优势,在社会福利较好的情况下IT工作相比其他工种在幸福指数方面没有较大的差距。

工程师文化:美国是个倡导自由的国家,社会福利基本保证一个国民在不工作的状态下依然可以很好的生活,这发展出了美国人的低层级压制的状态,员工自由度较高,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工程师文化的特征:“空间、自由、不恐惧”,在硅谷随时推开高管的门进去就聊是常态,其中包含了几个要点:“员工可直接和高层面谈”、“不同的层级没有人事决定权“,只是薪水的差异,“团队和事业部内部平等”,“只有带头人,没有管制者、"“对失败高宽容度,认为错误是有极高的价值的”,“敢于探索,鼓励探索”。正式这种文化给工程师提供了很好的土壤,让他们能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为何中国会出现35岁分水岭,35岁的程序员有哪些出路?

为何中国会出现35岁的分水岭,这里也要从中国的教育背景说起:

新中国成立时,文盲占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占20%,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如果不识字,做睁眼瞎,不能在文化上翻身,就不能彻底翻身。怎样改变6亿人口中有4亿多文盲的现状?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扫盲。

1950年9月,教育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第一次工农教育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1953年10月19日起,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合署办公,并创办了《扫盲通讯》。11月24日,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规定:在识字方面暂以能识到500字以上而未达到扫盲标准者为半文盲;不识字或识字数在500以下者为文盲。扫盲标准,干部和工人一般可定为认识2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书报、能写二三百字的应用短文;农民一般可定为认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