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使用的版本是2023R1。
设计的天线是矩形微带天线,馈电方式采用同轴线馈电。
示范样例设计要求为工作频率1.15Ghz,基板厚度6mm,基板介电常数为6.0.
给定微带天线的工作频率,基板厚度,相对介电常数;可以通过以下Matlab代码计算器件尺寸信息
c = 3e8;
f0 = 1.15e9;%工作频率
e1 = 6.0; %介质介电常数
h = 3e-3;%基板厚度
w = (c/(2*f0))/power((e1+1)/2,0.5);%基板宽度
e2 = (e1+1)/2+(e1-1)/(2*power(1+12*h/w,0.5)); %有效介电常数
detL = 0.412*h*(e2+0.3)*(w/h+0.264)/(e2-0.258)/(w/h+0.8);
L = c/2/f0/power(e2,0.5)-2*detL;%基板长度的一半
x = (e1+1)/2+(e1-1)/(2*power(1+12*h/L,0.5));
L1 = L/2*(1-1/power(x,0.5));%馈电位置
len = c/f0/4;%四分之一波长
打开HFSS,依次点击左上角的“file”——“new”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在屏幕左侧项目管理栏中会生成一个新的项目,右键新的项目,依次点击“Insert”——“Insert HFSS Design”
依次点击上方“HFSS”——“Design Properties”设置上述matlab计算得到的尺寸:
点击“add”添加变量:
对变量命名并且赋值:
点击OK成功添加变量。
最终添加完全部变量如下图:
点击确定。
点击上方绿色小长方体(Draw Box),绘制基板。
在绘图表格上点击三次初步绘制出一个立方体,此时左侧状态栏中会出现一个“Box1”:
双击“Box1”修改其姓名为“substrate”,调整其颜色和透明度,点击确定。颜色随意调节,觉得合适即可,如下图所示:
点击Box1左侧的小加号将其展开,点击“CreateBox”调整其尺寸和空间位置:
修改“position”,“Xsize”,“Ysize”,“Zsize”如下图所示:
点击上方绿色小长方体(Draw rectangle),绘制辐射贴片:
双击左侧Rectangle 1修改颜色,名称和透明度;
双击CreatRectangle编辑其尺寸位置:
绘制GND,点击绿色小长方形(Draw Rectangle),然后修改其名称,颜色和透明度如下:
双击GND下的CreateRectangle,编辑其尺寸位置:
绘制同轴线,选择上方绿色圆柱体(Draw cylinder):
双击cylinder1修改如下:
双击CreateCylinder编辑尺寸位置如下:
绘制馈电端口,点击上方绿色圆形(Draw circle),然后修改名称、颜色和透明度如下:
调整其尺寸位置如下:
长按住ctrl键,鼠标左键选中“GND”和“port”,然后点击上方的“subtract”,选中“clone tool objects before operation”,点击“OK”;在地面上打开一个能量传输端口。
接下来设置边界条件和激励
单击选中“patch”,右键点击图形,依次点击“Assign Boundary”——“perfect E”,将其设置为理想导体边界。
单机选中“GND”,和“patch”同样的操作。
再创建一个长方体盒子,参数设置如下:
尺寸位置设置如下:
选中“airbox”,依次点击“Assign Boundary”——“Radiation”,完成辐射边界条件设置。如下:
右键选中“port”,依次点击“Assign Excitation”——“port”——“Modal Lumped Port”:
点击下一步:
选中“New Line”创建积分曲线,曲线从同轴线外部到端口边缘,参数X为“L1+0.6”,dX为“0.9”,其余为“0”,设置完成后点击下一页。
然后操作如下:
将“Feed”的材料设置为“pec”,将“substrate”的材料设置为“FR4”:
全部设置好之后如图所示:
右键HFSS工程树下的Analysis,依次点击“Add solution Setup”——“Advanced”,如下:
求解频率设置为1.15Ghz,迭代次数设置为20,收敛误差0.02,点击确定即可:
将起始频率设置为0.7Ghz,终止频率设置为1.7Ghz,点数设置为201,然后点击确定即可:
此时工程树下会出现“Setup1”:
选中“HFSS”下的“Validation Check”
显示一切正常后关闭:
右键“Setup1”——点击“Analyze”,开始仿真分析,过程大约2~4min:
接下来查看天线的回波损耗,右键选中“Result”,依次“Create Terminal Solution Data Report”——“Rectangular Plot”:
选中如下选项,点击“New Report”即可:
S(1,1)如下所示:
可以观察到,1端口反射系数最大的频率比1.15要高,增大L0至60.79mm即可(这个数值是自己测得的,具体方法就不说了,增大L0会降低工作频率,减小L0会增大工作频率),同时适当调整L1以调节损耗,最终调整的参数如下:
最终回波损耗曲线如下(绿色):
不难看出,相比于最开始计算的结果,调整后的频率更接近1.15Ghz,且回波损耗更高,达到-32dB,相当滴好。
接下来查看天线的史密斯圆图,右键“Result”,依次“Create Terminal Solution Data Report”——“Smith Chart”mo:
默认设置如下:
由于之前仿真分析了两次,所以要进行参数的选择,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结果如下:
查看天线的三维方向增益图,右键工程树下的“Radiation”,选择“Insert Far Field Setup”——“Infinite Sphere”:
设置如下,点击确定:
右键“Result”,选择“Create Far Field Report”——“3D Polar Plot”:
设置如下,点击“New Report”即可:
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最大方向增益为3.63dB。
接下来看驻波比(VSWR),右键选中“Result”,依次“Create Terminal Solution Data Report”——“Rectangular Plot”:
设置如下,然后点击“New Report”:
结果如下(可以放大来看看):
分析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