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因科普(8):奇妙的双螺旋结构

遗传基因科普(8):奇妙的双螺旋结构
回顾历史,1901年,伦琴(Lontgen,1845 – 1923)因发现X-射线荣获诺贝尔物理大奖(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1044年,量子力学奠基人海森堡发表《生命是什么?》,指出遗传物质是“非周期性晶体。1051年,富兰克林使用X-射线探测遗传物质DNA分子晶体。在此基础上,1953年5月,沃森与克里克发现遗传物质DNA分子晶体的双螺旋结构。这是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实际上,双螺旋结构,如同一条衣服上的拉链,可以方便地拉开,变成两条分离的”拉链“。这两条分离的”拉链“,也可以合成”一条“。
简单地说,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其实就是一个DNA的”拉链模型“,有两条”链条“,能够自由”离合“,分合自如。我们设想一种情景,如果分开的链条可以自我复制,那么,再让它们合并成两个”双链条“,有了这两个DNA分子,细胞分裂就不难了。
实际上,1962年沃森与克里克荣获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大奖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分裂时,其中的遗传物质载体DNA的分裂模式。当年,他们两人在伦敦制造了一个2米高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引得欧欧洲大陆的科学家纷纷出差伦敦参观。
如果站在物理、化学的角都来看问题,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大自然留给我们的这个DNA双螺旋结构是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宇宇宙中不存在别的DNA结构具有这种的结构模式。那么,DNA双螺旋结构怎样携带遗传信息呢?且听下回分解。
注:袁隆平很牛气,但是,不懂“精准育种”,对外媒说了许多不得体的“话”。
袁萌 此文可以随意转载 10月28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