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污染,后治理的典范

 

战后随着欧洲工业的发展,莱茵河从母亲河成为欧洲下水道,1958年的时候,莱茵河彻底死去了,所有生物几近灭绝,作为莱茵河重要物种之一的鲑鱼再也看不到了。70年代污染问题开始引起足够的重视,莱茵河上下游各个国家开始协作起来,治理污染,但是还是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莱茵河治理的转折点是1986年的瑞士化工厂爆炸事件,但是几乎真个莱茵河都没有毒化工软料污染了,引发瑞士人的大规模游行和抗议活动。从此以后,通过立法和几百亿欧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使莱茵河逐渐恢复了生机,到了1995年,已经绝迹多年的野生鲑鱼又出现了莱茵河上游。莱茵河的治理,用去10几年的时间,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虽然污水得到了治理,但是莱茵河的生态问题依然存在,200百年以来的工业污染有毒物质仍然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淤泥中。由于人为改造河道,使河道变窄,造成洪水泛滥。水电站的大量修建,造成鲑鱼洄游的障碍。这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例如拓宽河道,增加洪泛区,给鲑鱼洄游设立专用通道。

 

莱茵河的治理效果显著,得益于上下游国家的协作,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环境意识的巨觉醒。工业文明讲求征服和改造自然,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灾难,事实证明人必须和自然合作而不是征服。作为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人历史上倡导的是天人合一,可是随着我们对西方文明的学习,我们逐渐抛弃了这一理念,今天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及其严重。

 

中国的污染治理面临着更深刻的问题,首先群众的环境意识很薄弱,在一个物质时代,大家关心的主要是收入问题,其他问题没有引起重视;其次环境保护部门的腐败滋生,执法不严,在很多地方形同虚设;再次中国河流的上下游各个省份之间在环境问题上的协作不完善 。因此中国的从污染到治理,是一条漫长的路。

 

听一个多年在中国自觉倡导捡垃圾的老外说过类似的话,黄河与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大地是中国人的摇篮,谁会在自己的摇篮扔垃圾呢?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