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上AlN和GaN的形成机制

研究通过在石墨烯上引入缺陷,利用氨气蚀刻引发晶格变化,控制AlN和GaN的成核位置。结果显示,完整和破碎的石墨烯对Al和Ga的吸附能量及迁移特性影响生长行为。TDCP方法展示了GaN生长的岛状模式,最终形成连续薄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石墨烯上AlN和GaN的形成机制

研究表明,由于石墨烯上缺乏用于成核的悬空键,因此无法在原始石墨烯上生长外延层,因此我们在石墨烯薄膜中引入缺陷以增强其化学反应性。

图1a为AlN的生长过程。首先,我们使用湿转移方法将CVD生长的石墨烯转移到蓝宝石衬底上。而后,在GaN的生长过程中,氮源(NH3)蚀刻石墨烯表面并引入缺陷和成核位点,从而导致石墨烯的晶格呈现完整晶格和破碎晶格两种状态。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实际情况,可将石墨烯模型分为完全晶格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晶格破碎状态:I级损伤、II级损伤和III级损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所示:a)石墨烯/蓝宝石衬底上AlN层生长示意图(GaN的生长过程相同);b)完整石墨烯晶格上Al原子的概率分布示意图;c-e) Al原子在破碎的石墨烯晶格上的概率分布示意图,分别为1级损伤、2级损伤、3级损伤。

AlN和GaN的吸附能与Al和Ga原子在石墨烯表面吸附的稳定性有关。完整石墨烯和破碎石墨烯上不同位置的Ga和Al吸附原子的吸附能不同。计算结果表明,Ga原子的吸附能小于Al原子,Al原子更容易吸附在衬底表面。此外,根据理论计算,Al原子在石墨烯上的迁移能为≈0.03 eV,比Ga原子的迁移能小≈0.05 eV。尽管Al具有较高的吸附能,但与Ga相比,其较低的迁移能可能导致形成三维岛的趋势,特别是在高温下。因此,石墨烯上的氮化铝相对容易成核并生长成薄膜。

如前所述,由于NH3的蚀刻,石墨烯晶格具有完全晶格和破晶格两种状态。各状态下Al原子有不同的吸附概率,根据不同位置的概率分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