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6——存储器4(书中重点及习题)

本系列文章是学习了网课《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后,用以梳理思路而整理的听课笔记及相关思维拓展。本文涉及到的观点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辅助存储器

这里只简单说明这几种辅助存储器,书上有更加细致的大量讲解,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辅助存储器特点

作为主存的后援设备,称为外部存储器,又称外存,和主存一起构成存储器系统中的主存—辅存层次。
和主存相比,辅存容量大、速度慢、价格低、可以脱机保存(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
主存速度快、成本高、容量小,大多数由半导体芯片构成,信息无法永久保存,属于“易失性”存储器。

磁记录原理和方式

常见的磁表面类型的存储器,在不同形状的载体上涂有磁性材料层,信息被记录在磁层上。工作时,靠载磁体高速运动,由磁头在磁层上进行读写操作。

写入时,记录的介质再磁头下方通过,对写入线圈输入一定方向和大小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化记录介质,根据磁化的极性方向不同,以区别记录“0”和“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出时,被读的磁化单元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不同磁化方向(0和1),做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同,从而读取出0和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硬磁盘存储器

固定磁头式,每个磁道有一个磁头,省去磁头径向寻找磁道的时间。
移动磁头,需要磁头在径向上做运动以寻找磁道。
移动磁头多盘片,多个盘片装在一个同心主轴上,每个记录面各有一个磁头,下图中的移动磁头多盘片除了上下的两个盘面,剩下10个盘面各有一个磁头,共10个磁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磁带存储器

磁盘可以直接读取,只需知道信息所在的盘面、磁道和扇区的位置,通过磁头定位就可以直接找到并进行读写。
磁带存储器必须按照顺序进行存取,磁带的存取时间比从磁盘长。但是磁带容量较大,价位也比磁盘低。

光盘存储器

通过光学方式进行读/写信息。采用非磁性介质进行光存储的技术称为第一代光存储技术,不能把内容抹掉重新写入;磁光存储采用磁性材料,可擦除重写。
光存储技术:应用激光在某种介质上写入信息,然后再利用激光读出信息。
磁光存储:光存储使用的介质是磁性材料,利用激光在磁记录介质上存储信息,可擦除重写。其可利用磁性薄膜上的热磁效应来记录信息,在一定温度下,对磁介质表面加上一个强度高于该介质矫顽力的磁场,就会发生磁通翻转,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就是激光照射,降低矫顽力,施加磁场,改写磁场,实现写入)。

书中重要概念

1、主存、缓存、辅存、虚存

主存:内存,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缓存:为了解决主存与CPU的速度匹配、提高访存速度的一种存储器
辅存:作为主存的后备存储器,不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容量比主存大,速度比主存慢
虚存:主存和辅存统一整体的叫法,为了解决扩大主存容量和地址分配的问题

2、RAM和ROM,DRAM和SRAM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既可以读出信息又可以写入信息
ROM:只读存储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
DRAM:用电容存储的电荷表达信息,因为电容有放电,所以电容需要刷新
SRAM:依靠触发器存储信息,只要电源不掉电,信息就不会丢失

3、缓存-主存、主存-缓存两个层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是为了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而构造的层次性存储体系,都尽量使存储系统的性能接近高速存储器,而价格接近低速存储器
2、二者都利用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把最近常用的信息块从相对慢速而容量大的存储器调入相对相对高速而容量小的存储器
不相同点
1、缓存-主存层次主要解决CPU与主存的速度差异问题,主存-缓存层次主要解决存储系统的容量问题
2、CPU可直接访问缓存-主存层次中的缓存和主存,但CPU只能访问主存-辅存中的主存
3、缓存-主存层次的管理由硬件完成,主存-辅存层次的管理由硬件和操作系统共同完成
4、二者未命中时的损失不同,通常主存存取时间是缓存时间的5到10倍,而辅存的存取时间通常是主存存取时间的上千倍,主存未命中时系统的性能损失远大于缓存未命中时的损失

课后习题选解

1、设有8个模块组成的八体存储器结构,每个模块的存取周期为400ns,存储字长为32位。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总线传输周期50ns,试求顺序存储(高位交叉)和交叉存储(低位交叉)的存储器带宽。

八体存储器连续读出8个字的信息量为32b×8 = 256b,400ns内存储器的输出信息量为256b
顺序存储存储器连续读出8个字的时间是400ns×8 = 3200ns
交叉存储存储器连续读出8个字的时间是400ns + (8 - 1)×50ns = 750ns
高位交叉存储器的带宽是256/(32 ×10 ^ -7)(bps) = 8×10^7bps
低位交叉存储器的带宽是256/(7.5 ×10 ^ -7)(bps) = 34×10^7bps

2、设计算机采用直接映射缓存,主存的容量为4MB,缓存的容量为4096B,字块的长度为8个字(32位/字)

1、画出主存和缓存映射关系的主存地址各字段分配框图,说明每个字段的名称和位数
块中字节的索引需要5位(8个字需要3位,32位/字需要索引四个字节,需要2位;共5位),缓存块数为 2 12 / 2 5 2^{12} / 2^5 212/25 = 2 7 2^7 27,缓存块数需要7位Bit,主存地址位数( 2 22 2^{22} 222 = 4MB)22位减去(5+7) = 10位。
因此主存地址在直接映射缓存方式下,被分成三个部分主存字块标记(10位)+ Cache字块标志(7位) + 字块内地址(5位)

2、若缓存初态为空,若CPU依次从主存第0,1,……,99号单元读出100个字,重复读10次,命中率多少?
CPU第一次读100个字的时候,需要从主存中读取放置到缓存中,因此,会用13次未命中(读0号字,因为字块长度是8,会把附近的其余7个字同时放在缓存中;读8、16……96的时候也是如此)
在读取完成一遍以后,之后这100号个字就会一直命中
命中率为:(100*10 - 13)/100×10 ×100% = 98.7%

3、如果缓存的存取时间是50ns,主存的存取时间是500ns,求平均存取时间
0.987×50ns + (1-0.987)×500ns = 55.85ns

4、缓存-主存系统的效率
(50ns / 55.85ns)×100% = 89.5%

3、芯片的引脚如何连接成指定要求的RAM,在前面几节均有详细介绍,都是一个套路,在此不再介绍。

  • 24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软件接口 第五版英文原版答案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5版)》是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的经典畅销教材,第5版经过全面更新,关注后PC时代发生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从单核处理器到多核微处理器,从串行到并行。本书特别关注移动计算和云计算,通过平板电脑、云体系结构以及ARM(移动计算设备)和x86(云计算)体系结构来探索和揭示这场技术变革。   与前几版一样,本书采用MIPS处理器讲解计算机硬件技术、汇编语言、计算机算术、流水线、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I/O等基本功能。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软件接口(原书第5版)》特点   更新例题、练习题和参考资料,重点关注移动计算和云计算这两个新领域。   涵盖从串行计算到并行计算的革命性变革,第6章专门介绍并行处理器,每章中都涉及并行硬件和软件的相关主题。   全书采用Intel Core i7、ARM Cortex-A8和NVIDIA Fermi GPU作为实例。   增加“运行更快”这一新实例,说明正确理解硬件技术的重要性,它能使软件性能提高200倍。   讨论并强调计算机体系结构的“8个伟大思想”——通过并行提高性能、通过流水线提高性能、通过预测 提高性能、面向摩尔定律的设计、存储器层次、使用抽象简化设计、加速大概率事件和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
提供的源码资源涵盖了安卓应用、小程序、Python应用和Java应用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项目。这些源码都是基于各自平台的最新技术和标准编写,确保了在对应环境下能够无缝运行。同时,源码中配备了详细的注释和文档,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代码结构和实现逻辑。 适用人群: 这些源码资源特别适合大学生群体。无论你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是对其他领域编程感兴趣的学生,这些资源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学习和运行这些源码,你可以掌握各平台开发的基础知识,提升编程能力和项目实战经验。 使用场景及目标: 在学习阶段,你可以利用这些源码资源进行课程实践、课外项目或毕业设计。通过分析和运行源码,你将深入了解各平台开发的技术细节和最佳实践,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项目开发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在求职或创业过程中,具备跨平台开发能力的大学生将更具竞争力。 其他说明: 为了确保源码资源的可运行性和易用性,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首先,每份源码都提供了详细的运行环境和依赖说明,确保用户能够轻松搭建起开发环境;其次,源码中的注释和文档都非常完善,方便用户快速上手和理解代码;最后,我会定期更新这些源码资源,以适应各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市场需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板块容量: 模板块容量是指一个存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数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中,模板块通常是指存储器芯片。存储器芯片中存储单元的数量取决于芯片的物理结构和制造工艺。 常见的存储器芯片有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和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SRAM通常比DRAM速度更快,但是成本更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适当的存储器芯片。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带答案: 1. 什么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答: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指一种将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通过总线进行传输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特点是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2. 什么是指令周期? 答:指令周期是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指令周期包括取指周期、译码周期、执行周期和写回周期等阶段。 3. 什么是中断? 答: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外部事件的发生(如输入输出操作、时钟信号等)而打断原有的程序执行流程,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事件相关的特殊处理程序的一种机制。 4. 什么是流水线? 答:流水线是指将一个复杂的操作分为多个子操作,并且将这些子操作以一定的次序组织起来,使得每个子操作在不同的处理器件上并行执行,从而提高处理速度和效率的一种技术。 5. 什么是Cache? 答:Cache是指高速缓存存储器,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存储器层次结构。Cache存储器通常位于CPU和主存储器之间,用于缓存主存中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从而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