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为例)
1. 拆解
把原本系统中所有的页面,按钮,表单,所有元件都拆解一遍。记录所有的页面元素。至少要记录每个按钮的功能,想对系统更进一步地翻新,还需要拆解功能背后详细的逻辑。
某个后台系统,有n个功能模块,总共包含m个一级页面,一级页面中有x个按钮或链接,每个按钮,链接分别跳转到什么二级页面。拆解的过程中可以先以页面为单位,看看一共有多少个页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分别承载了什么功能。
拆解过程中一定要完全客观,不要带任何主观判断。比如这个按钮没用,那个元件样式不好等等。拆解就是一个机械的过程,不需要多加任何判断。所有一切需要可以优化的东西,都可以在后面的步骤中决定。
拆解后的成果物:系统页面结构图
2. 业务流程梳理
经过了第一步的拆解,我们已经知道了系统中到底有些什么页面,到底有多少功能。当我们拆解完所有的页面和元素后,会发现原先的旧版系统很乱。有些功能不需要,有些功能逻辑有问题或者有些功能放的地方不对。第二步我们就要进行梳理。梳理的过程,应该按照业务的维度进行整理归纳,而不是按照系统功能去整理。
如果这时候重新直接把第一步拆解后的页面和组件重组,表面上页面变得更有条理了,背后的细节可能还有问题。多余的还是多余,缺少的还是缺少。这时就应该先抛弃功能,从业务角度出发进行梳理。
在一套用户管理(CRM)的后台系统里,会有用户详细信息,数据统计等业务流程。每个流程中还会有一些子流程。如用户列表里,会有新建用户,用户信息编辑,删除用户等字流程。
接下来重要的一步,是对每个子流程都进行闭环检查。闭环这个词对大家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闭环的确切含义。什么叫闭环,我认为是从开始一个动作,之后发生一连串的动作以及其反馈,直到用户得到最终反馈,认为整个业务流程结束了,就是整个闭环。
比如新建用户,开始新建是一个动作,新建过程中的各种验证是反馈,新建成功后确认也是反馈,看到这个反馈后,用户可以认为这个子流程结束了。新建页面之外,新建过程中各种验证的反馈页面,新建成功后的确认页面,确认这些页面是否完整,就是闭环检查的目的。
梳理后的成果物:业务流程结构图
3. 填充重构
在上一步中,我们已经梳理出来了所有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所需要的闭环。这些流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第一步的拆解知道的。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系统时,很多系统功能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因为有些功能可能早就不用了,也就不会去关注。只有当我们认真去拆解的时候,才会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业务流程
在重新梳理完业务流程后,我们现在有两部分内容。被拆解完的零散的页面和组件,以及重新梳理过后结构化的业务流程。一个是零散但实际的,一个是结构化但抽象的。
比如我们原来已经有一个新建用户的页面,就可以把这个页面填到新建用户的业务流程中。有可能我们在填充的过程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页面或组件来填充,这时候说明原来的系统中有所疏漏,就需要重新增加新的页面或组件。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实际的系统填到抽象的流程中。完成业务与系统的结合。
4. UI重新设计
当我们把业务流程和所需要的页面组件都重新进行过配对后,最后一步才是重新设计UI。设计方面我也不是专家。如果团队中有专业的UI设计师就最好不过了。没有的话可以用一些最新的框架和组件,只需要自己调整一些布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