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重组)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的,旨在通过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改革工作流程以改善企业运营。在面对顾客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时,BPR成为了应对策略。它涉及对原有流程的全面分析、设计新流程、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的配套改进,以提高效率、质量和响应速度。虽然BPR在实践中带来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与企业战略匹配度、流程间联结和管理流程关系等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BPR简介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1993年,在他们联手著出的《公司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一书中,哈默和钱皮指出,200年来,人们一直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的思想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注重把工作分解为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步骤;而目前应围绕这样的概念来建立和管理企业,即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他们给BPR下的定义是:“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对工作流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彻底改革。”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也就是彻底改变传统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按照分工原则把一项完整的工作分成不同部分、由各自相对独立的部门依次进行工作的工作方式。

2 BPR的产生的背景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

   (1) 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增长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哈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