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差网络ResNet和卷积神经网络CNN中的常见操作

目录

残差网络(ResNet)

1、残差学习

2、函数类

3、残差块

一、identity-add 操作

恒等操作(Identity Operation)

加法操作(Addition Operation)

Identity-Add 在残差网络中的应用

为什么使用 Identity-Add

二、projected-add操作

投影(Projection)

加法(Addition)

Projected-Add 操作

Projected-Add 在残差网络中的应用

为什么使用 Projected-Add

示例

三、scale 操作

残差网络(ResNet

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简称ResNet,是一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由微软研究院提出,它在2015年的ImageNet竞赛中获得了冠军。ResNet的核心思想是引入了“残差学习”来解决深度网络训练中的退化问题,即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网络的性能反而下降。

1、残差学习

在传统的深度网络中,如果我们添加更多的层,理论上网络的学习能力应该更强。然而,实际上,当网络非常深时,直接学习未加工的特征表示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导致梯度消失或爆炸,使得网络难以训练。ResNet通过引入残差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

残差学习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较浅层的网络已经能够学习到某些特征,那么增加额外的层时,这些层可以被训练成恒等映射(identity mapping),即直接传递输入到输出,而不改变已经学习到的特征。这样,即使网络很深,增加的层也不会损害网络的性能。

2、函数类

假设有一类特定的神经网络架构𝐹,包括学习速率和其他超参数设置。 对于所有𝑓∈𝐹,存在一些参数集(例如权重和偏置),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在合适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而获得。假设𝑓∗是真正想要得到的函数,如果𝑓∗∈𝐹,那可以比较快的训练出来,但是正常情况下不会刚好就能训练出来的。所以,尝试找到一个函数𝑓𝐹∗,这是在𝐹中的最佳选择。

例如,给定一个具有𝑋特性𝑦标签的数据集,可以尝试通过解决以下优化问题来找到𝑓𝐹∗:

为了更近似真正𝑓∗的函数,需要设计一个更强大的架构𝐹′。 也就是说预计𝑓𝐹′∗比𝑓𝐹∗“更近似于𝑓∗”。但是如果𝐹⊈𝐹′,则无法保证新的函数“更近似”于需要找的函数。事实上,𝑓𝐹′∗可能比预期的效果更差:对于非嵌套函数(non-nested function)类,较复杂的函数类并不总是向“真”函数𝑓∗靠拢(复杂度由𝐹1向𝐹6递增)。如下述的非嵌套函数类,虽然𝐹3比𝐹1更接近𝑓∗,但𝐹6却离的更远了。而对于右侧的嵌套函数(nested function)类𝐹1⊆…⊆𝐹6,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对于非嵌套函数类,较复杂(由较大区域表示)的函数类不能保证更接近“真”函数( 𝑓∗ )

只有当较复杂的函数类包含较小的函数类时,才能确保提高它们的性能。 对于深度神经网络,如果我们能将新添加的层训练成恒等映射(identity function)𝑓(𝑥)=𝑥,新模型和原模型将同样有效。 同时,由于新模型可能得出更优的解来拟合训练数据集,因此添加层似乎更容易降低训练误差。

换个比较通俗的理解就是:在神经网络的上下文中,如果较浅的网络能够学习到某些特征,那么当我们向这个网络添加额外的层时,这些新层可以被训练成恒等映射。这意味着新模型(更深的网络)在理论上至少和原模型(较浅的网络)一样有效,因为至少它们可以复制原模型的行为。

残差网络的核心思想是:每个附加层都应该更容易地包含原始函数作为其元素之一

3、残差块

ResNet的基本构建单元是残差块(residual block),每个残差块包含两个或多个卷积层,以及一个跳过这些卷积层的恒等连接(skip connection)。恒等连接允许输入直接添加到这些卷积层的输出上,实现了残差连接。

假设如下图所示,原始输入为𝑥,而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为𝑓(𝑥)(作为下图上方激活函数的输入)。左图中虚线框中的部分需要直接拟合出该映射𝑓(𝑥),而右图虚线框中的部分则需要拟合出残差映射𝑓(𝑥)−𝑥。

残差映射在现实中往往更容易优化。从上述提到的恒等映射作为希望学出的理想映射𝑓(𝑥),只需要将右侧虚线框内上方的加权运算(如仿射)的权重和偏置参数设置为0,那么𝑓(𝑥)就是恒等映射。

事实上,当理想映射𝑓(𝑥)极接近于恒等映射时,残差映射也易于捕捉恒等映射的细微波动。如下方右图是ResNet的基础架构–残差块(residual block)。 在残差块中,输入可通过跨层数据线路更快地向前传播。

左图为正常块,右图为残差块

ResNet沿用了VGG完整的3×3卷积层设计。 残差块里首先有2个有相同输出通道数的3×3卷积层。 每个卷积层后接一个批量规范化层和ReLU激活函数。 然后通过跨层数据通路,跳过这2个卷积运算,将输入直接加在最后的ReLU激活函数前。 这样的设计要求2个卷积层的输出与输入形状一样,从而使它们可以相加。 如果想改变通道数,就需要引入一个额外的1×1卷积层来将输入变换成需要的形状后再做相加运算。 残差块的实现如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nn import functional as F
from d2l import torch as d2l


class Residual(nn.Module):  #@sav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use_1x1conv=False, strides=1):
        super().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stride=strides)
        self.conv2 = nn.Conv2d(num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3, padding=1)
        if use_1x1conv:
            self.conv3 = nn.Conv2d(input_channels, num_channels,
                                   kernel_size=1, stride=strides)
        else:
            self.conv3 = None
        self.bn1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self.bn2 = nn.BatchNorm2d(num_channels)

    def forward(self, X):
        Y = F.relu(self.bn1(self.conv1(X)))
        Y = self.bn2(self.conv2(Y))
        if self.conv3:
            X = self.conv3(X)
        Y += X
        return F.relu(Y)

代码段说明:使用PyTorch框架实现的一个残差块(Residual Block)的类定义。

  1. 导入必要的模块:代码开始处导入了PyTorch库、神经网络模块(nn)、函数式接口(F)以及d2l模块(这通常是一个深度学习辅助库,用于提供一些额外的函数和类)。

  2. 定义Residual类Residual类继承自nn.Module,是PyTorch中定义新层或块的基类。

  3. 构造函数__init__

    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了两个卷积层conv1conv2

    如果use_1x1conv为真,会初始化第三个卷积层conv3

    接着,初始化两个批量归一化层bn1bn2

    • input_channels:输入通道的数量。
    • num_channels:输出通道的数量,也是卷积层中卷积核的数量。
    • use_1x1conv:一个布尔值,决定是否使用1x1的卷积层来匹配输入和输出通道数。
    • strides:卷积层的步长。
    • conv1:第一个卷积层,使用3x3的卷积核,填充(padding)为1,步长为strides
    • conv2:第二个卷积层,同样使用3x3的卷积核,填充为1。
    • conv3:一个1x1的卷积层,用于在增加网络深度时匹配通道数。如果输入和输出通道数相同,且不希望使用1x1卷积,conv3可以设为None
  4. 前向传播函数forward

    如果定义了conv3(即use_1x1conv为真),则将原始输入X通过conv3和步长为strides的卷积操作来匹配通道数和尺寸。

    最后,将通过conv2的输出Y与可能经过conv3X相加(实现残差连接),再通过ReLU激活函数输出最终结果。

    • 首先,输入数据X通过第一个卷积层conv1,随后通过批量归一化层bn1和ReLU激活函数。
    • 然后,结果通过第二个卷积层conv2和批量归一化层bn2

此代码生成两种类型的网络: 一种是当use_1x1conv=False时,应用ReLU非线性函数之前,将输入添加到输出。 另一种是当use_1x1conv=True时,添加通过1×1卷积调整通道和分辨率。

包含以及不包含 1×1 卷积层的残差块

一、identity-add 操作

"Identity-add"是一个在深度学习,特别是在神经网络的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 ResNets)中常见的操作。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操作,它结合了两个操作:一个是恒等操作(Identity Operation),另一个是加法操作(Addition Operation)。

恒等操作(Identity Operation)

恒等操作指的是一个函数,它将输入直接映射到输出,而不进行任何改变。在数学中,这通常表示为 𝑓(𝑥)=𝑥。在神经网络中,恒等操作可以用于通过一个层而不改变数据的值。

加法操作(Addition Operation)

加法操作是将两个数值相加得到一个结果的操作。在神经网络的上下文中,这可能涉及到将两个张量(tensor)相加,其中张量是多维的数据数组。

Identity-Add 在残差网络中的应用

在残差网络中,"identity-add"通常用于实现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s)。残差连接允许网络中的信号绕过一些层直接传播,这有助于解决深度网络中的梯度消失问题。在这种情况下,"identity-add"操作通常如下所示:

  1. 网络的一部分执行一个或多个非线性变换(例如,卷积、激活函数等)。
  2. 与此同时,网络的另一部分直接通过一个恒等层,即不做任何变换,直接传递原始输入。
  3. 最后,这两部分的结果通过加法操作相加。

数学上,如果 𝑥x 是输入,𝐻(𝑥)是经过一系列非线性变换后的输出,则残差连接可以表示为 𝐹(𝑥)=𝑥+𝐻(𝑥),其中 𝐹(𝑥) 是最终的输出。

为什么使用 Identity-Add

使用"identity-add"的原因包括:

  • 缓解梯度消失:在深度网络中,直接相加可以有助于梯度在反向传播过程中更有效地传播。
  • 参数共享:在残差连接中,恒等操作不需要额外的参数,因此不会增加网络的参数数量。
  • 灵活性:这种结构允许网络学习残差映射(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残差),这在某些情况下比直接学习未加工的输出更容易。

二、projected-add操作

"Projected-add"操作是深度学习中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构建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s)或者密集连接网络(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DenseNets)时使用。它结合了"投影"(Projected)和"加法"(Addition)两个概念,通常用于处理不同维度或不同特征空间的张量相加时的维度匹配问题。

投影(Projection)

在神经网络中,投影层通常是一个全连接层或一个卷积层,其目的是将输入数据的维度或特征空间映射到一个不同的维度或特征空间。这可以通过减少输入张量的宽度(即特征通道数)或深度(即单元或神经元的数量)来实现。

加法(Addition)

加法操作在神经网络中指的是将两个张量的对应元素相加,这是实现残差连接或密集连接的关键步骤。

Projected-Add 操作

当两个张量需要相加,但它们的维度不匹配时,直接相加可能会导致错误,因为它们的对应元素无法一一对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Projected-add"操作:

  1. 投影操作:首先,对于维度较大的张量,通过一个全连接层或卷积层进行投影,减少其维度,使其与另一个张量的维度相匹配。

  2. 加法操作:然后,将经过投影的张量与另一个张量进行逐元素相加。

Projected-Add 在残差网络中的应用

在残差网络中,尤其是在深层网络中,输入和输出的维度可能不一致。例如,一个残差分支可能通过几个卷积层,这些层可能会减少特征图的空间维度或通道数。为了使残差分支的输出能够与输入相加,需要使用投影层来确保两者的维度一致。

为什么使用 Projected-Add

使用"Projected-add"的原因包括:

  • 维度匹配:确保不同维度的张量可以进行加法操作。
  • 参数效率:通过投影层,可以减少网络的参数数量,因为投影层通常比原始层具有更少的参数。
  • 避免计算瓶颈: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相加可能会导致计算瓶颈,而投影可以平衡计算负载。

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残差分支,输入张量 𝐼的尺寸是 [𝑏𝑎𝑡𝑐ℎ𝑠𝑖𝑧𝑒,𝑐ℎ𝑎𝑛𝑛𝑒𝑙𝑠,ℎ𝑒𝑖𝑔ℎ𝑡,𝑤𝑖𝑑𝑡ℎ],而残差分支的输出 𝑂O 的尺寸由于卷积层的步长或池化层的操作变为 [𝑏𝑎𝑡𝑐ℎ𝑠𝑖𝑧𝑒,𝑐ℎ𝑎𝑛𝑛𝑒𝑙𝑠/2,ℎ𝑒𝑖𝑔ℎ𝑡/2,𝑤𝑖𝑑𝑡ℎ/2]。为了将 𝑂 和 𝐼I相加,我们需要一个投影层 𝑃来将 𝐼的尺寸从 [𝑏𝑎𝑡𝑐ℎ𝑠𝑖𝑧𝑒,𝑐ℎ𝑎𝑛𝑛𝑒𝑙𝑠,ℎ𝑒𝑖𝑔ℎ𝑡,𝑤𝑖𝑑𝑡ℎ]减少到 [𝑏𝑎𝑡𝑐ℎ𝑠𝑖𝑧𝑒,𝑐ℎ𝑎𝑛𝑛𝑒𝑙𝑠/2,ℎ𝑒𝑖𝑔ℎ𝑡/2,𝑤𝑖𝑑𝑡ℎ/2],然后再执行加法操作 𝐼′=𝑃(𝐼)+𝑂。

这样,"Projected-add"操作允许不同尺寸的张量在残差连接中相加,同时保持网络的深度和性能。

三、scale 操作

scale 操作通常指的是对张量(tensor)的每个元素进行缩放(或乘以一个标量)。这个操作可以应用于单个神经元的输出、一层的输出、或者整个网络的输出。Scale操作可以用来调整数据的尺度,使其更适合后续的计算或优化,例如梯度下降。

以下是scale操作的一些关键点:

  1. 标量乘法:Scale操作涉及将一个张量的每个元素乘以一个常数标量(即一个数值)。这个标量可以是任何实数值。

  2. 维度不变:这个操作不会改变张量的维度。也就是说,如果输入是一个 𝑛维张量,输出也将是一个 𝑛维张量。

  3. 数据归一化:Scale操作常用于数据预处理阶段,以归一化数据,使其具有零均值和单位方差,或者缩放到一个特定的范围,如[0,1]或[-1,1]。

  4. 权重初始化:在神经网络的权重初始化中,scale操作可以用来调整权重的初始尺度,这有时可以帮助网络训练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

  5. 层操作:在某些深度学习架构中,如Batch Normalization(批量归一化)之后的残差连接,可能会使用scale操作来调整归一化后的特征的尺度。

  6. 学习参数:在某些情况下,scale操作可能会使用一个可学习的参数,这意味着网络在训练过程中会优化这个缩放因子,以更好地适应训练数据。

  7. 数值稳定性:Scale操作可以帮助提高数值稳定性,尤其是在深度网络中,通过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数值来减少梯度消失或爆炸的风险。

  8. 特征放缩:在特征提取过程中,scale操作可以用来放大或缩小特征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9. 损失函数的缩放:在计算损失函数时,有时也会使用scale操作来调整损失值的尺度,以便于梯度下降的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scale操作的具体实现可能会根据上下文和需求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深度学习框架中,scale操作可能通过简单的逐元素乘法实现;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通过专门的层或操作符来实现,这些层或操作符可能会包含额外的功能,如梯度裁剪或正则化。

暂时用到的就是这几个,后续有其他的再更新。

  • 19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 或 ConvNets)是一类深度神经网络,特别擅长处理图像相关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它们的名称来源于网络使用了一种叫做卷积的数学运算。以下是卷积神经网络的一些关键组件和特性: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 卷积层是CNN的核心组件。它们通过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卷积器)在输入图像(或上一层的输出特征图)上滑动来工作。 滤波器和图像之间的卷积操作生成输出特征图,该特征图反映了滤波器所捕捉的局部图像特性(如边缘、角点等)。 通过使用多个滤波器,卷积层可以提取输入图像的多种特征。 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在卷积操作之后,通常会应用一个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或tanh)来增加网络的非线性。 池化层(Pooling Layer): 池化层通常位于卷积层之后,用于降低特征图的维度(空间尺寸),减少计算量和参数数量,同时保持特征的空间层次结构。 常见的池化操作包括最大池化(Max Pooling)和平均池化(Average Pooling)。 全连接层(Fully Connected Layer): 在CNN的末端,通常会有几层全连接层(也称为密集层或线性层)。这些层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前一层的所有神经元连接。 全连接层通常用于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类或回归。 训练过程: CNN的训练过程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类似,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梯度下降(或其变种)来优化网络参数(如滤波器权重和偏置)。 训练数据通常被分为多个批次(mini-batches),并在每个批次上迭代更新网络参数。 应用: CNN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人脸识别等。 它们也已被扩展到处理其他类型的数据,如文本(通过卷积一维序列)和音频(通过卷积时间序列)。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设计也在不断演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体和改进,如残差网络ResNet)、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等。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专门针对图像、视频等结构化数据设计的深度学习模型,它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CNN的核心设计理念源于对生物视觉系统的模拟,尤其是大脑皮层视觉信息处理的方式,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以及空间不变性。以下是CNN技术的详细介绍: ### **1. 局部感知与卷积操作** **卷积层**是CNN的基本构建块,它通过使用一组可学习的滤波器(或称为卷积核)对输入图像进行扫描。每个滤波器在图像上滑动(卷积),并以局部区域(感受野)内的像素值与滤波器权重进行逐元素乘法后求和,生成一个输出值。这一过程强调了局部特征的重要性,因为每个滤波器仅对一小部分相邻像素进行响应,从而能够捕获图像的边缘、纹理、颜色分布等局部特征。 ### **2. 权重共享** 在CNN,同一滤波器在整个输入图像上保持相同的权重(参数)。这意味着,无论滤波器在图像的哪个位置应用,它都使用相同的参数集来提取特征。这种权重共享显著减少了模型所需的参数数量,增强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并且体现了对图像平移不变性的内在假设,即相同的特征(如特定形状或纹理)不论出现在图像的哪个位置,都应由相同的滤波器识别。 ### **3. 池化操作** **池化层**通常紧随卷积层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数据维度并引入一定的空间不变性。常见的池化方法有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它们分别取局部区域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输出。池化操作可以减少模型对微小位置变化的敏感度,同时保留重要的全局或局部特征。 ### **4. 多层级抽象** CNN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堆叠在一起,形成深度网络结构。随着网络深度的增加,每一层逐渐提取更复杂、更抽象的特征。底层可能识别边缘、角点等低级特征,间层识别纹理、部件等级特征,而高层可能识别整个对象或场景等高级语义特征。这种层级结构使得CNN能够从原始像素数据自动学习到丰富的表示,无需人工设计复杂的特征。 ### **5. 激活函数与正则化** CNN通常使用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tanh等)来引入非线性表达能力,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复杂的决策边界。为了防止过拟合,CNN常采用正则化技术,如L2正则化(权重衰减)来约束模型复杂度,以及Dropout技术,在训练过程随机丢弃一部分神经元的输出,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 ### **6. 应用场景** CNN在诸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包括但不限于: - **图像分类**:如识别图像的物体类别(猫、狗、车等)。 - **目标检测**:在图像定位并标注出特定对象的位置及类别。 - **语义分割**:对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分类,确定其所属的对象或背景类别。 - **人脸识别**:识别或验证个体身份。 - **图像生成**:通过如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创建新的、逼真的图像。 - **医学影像分析**:如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 - **自然语言处理**: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词性标注等,尽管这些任务通常结合其他类型的网络结构(如循环神经网络)。 ### **7. 发展与演变** CN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其影响力在硬件加速(如GPU)和大规模数据集(如ImageNet)出现后才真正显现。经典模型如LeNet-5用于手写数字识别,而AlexNet、VGG、GoogLeNet、ResNet等现代架构在图像识别竞赛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了CNN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CNN已经成为深度学习图像处理领域的基石,并持续创新,如引入注意力机制、残差学习、深度可分离卷积等先进思想。 综上所述,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其独特的局部感知、权重共享、多层级抽象等特性,高效地从图像数据提取特征并进行学习,已成为解决图像和视频处理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并在众多实际应用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